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楝 的原始碼
←
楝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岚.jpg|thumb|350px|right|[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14ce36d3d539b60034d07b60e550352ac75cb7ce?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500,h_500,limit_1 原图链接][https://www.cnblogs.com/storebook/p/12501091.html 图片来自博客园网]]] '''楝'''(学名:Melia azedarach L. )是楝科,楝属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树皮灰褐色,分枝广展,叶为2-3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对生,叶片卵形、椭圆形至披针形,顶生略大。圆锥花序约与叶等长,花芳香;裂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先端急尖,花瓣淡紫色,倒卵状匙形,两面均被微柔毛,花药着生于裂片内侧,且互生,子房近球形,无毛,每室有胚珠,花柱细长,柱头头状,核果球形至椭圆形,内果皮木质,种子椭圆形。4-5月开花,10-12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黄河以南各省区,生于低海拔旷野、路旁或疏林中,已广泛引为栽培。<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e275574a14791711cc7917c1.html 楝属植物]</ref> 该种是材用植物,亦是药用植物,其花、叶、果实、根皮均可入药,用根皮可驱蛔虫和钩虫,但有毒,用时要严遵医嘱,根皮粉调醋可治疥癣,用苦楝子做成油膏可治头癣。此外,果核仁油可供制润滑油和肥皂等。 * 中文名:楝 * 别 名:苦楝(通称),楝树、紫花树(江苏),森树(广东) * 拉丁学名:Melia azedarach L.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芸香目]] * 亚 目:[[芸香亚目]] * 科:[[楝科]] * 亚 科:[[楝亚科]] * 族:[[楝族]] * 属:[[楝属]] * 种:楝 * 命名者及年代: Linn,1824 == 形态特征 == 落叶乔木,高达10余米;树皮灰褐色,纵裂。分枝广展,小枝有叶痕。 叶为2-3回奇数羽状复叶,长20-40厘米;小叶对生,卵形、椭圆形至披针形,顶生一片通常略大,长3-7厘米,宽2-3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多少偏斜,边缘有钝锯齿,幼时被星状毛,后两面均无毛,侧脉每边12-16条,广展,向上斜举。 圆锥花序约与叶等长,无毛或幼时被鳞片状短柔毛;花芳香;花萼5深裂,裂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先端急尖,外面被微柔毛;花瓣淡紫色,倒卵状匙形,长约1厘米,两面均被微柔毛,通常外面较密;雄蕊管紫色,无毛或近无毛,长7-8毫米,有纵细脉,管口有钻形、2-3齿裂的狭裂片10枚,花药10枚,着生于裂片内侧,且与裂片互生,长椭圆形,顶端微凸尖;子房近球形,5-6室,无毛,每室有胚珠2颗,花柱细长,柱头头状,顶端具5齿,不伸出雄蕊管。 核果球形至椭圆形,长1-2厘米,宽8-15毫米,内果皮木质,4-5室,每室有种子1颗;种子椭圆形。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 主要价值 == === 园林 === 树形优美,枝条秀丽,在春夏之交开淡紫色花,香味浓郁;耐烟尘,抗二氧化硫能力强,并能杀菌。适宜作庭荫树和行道树,是良好的城市及矿区绿化树种。苦楝与其他树种混栽,能起到对树木虫害的防治作用。在草坪中孤植、丛植或配置于建筑物旁都很合适,也可种植于水边、山坡、墙角等处。 === 经济 === 边材黄白色,心材黄色至红褐色,纹理粗而美,质轻软,有光泽,施工易,是家具、建筑、农具、舟车、乐器等良好用材;用鲜叶可灭钉螺和作农药,用根皮可驱蛔虫和钩虫,但有毒,用时要严遵医嘱,根皮粉调醋可治疥癣,用苦楝子做成油膏可治头癣;果核仁油可供制油漆、润滑油和肥皂。 == 食物营养成分 == * 食物名称:楝 * 含量参考: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 水分:79 g == 生长环境 == 生于旷野或路旁,常栽培于屋前房后。 该植物在湿润的沃土上生长迅速,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土、中性土与石灰岩地区均能生长,是平原及低海拔丘陵区的良好造林树种,在村边路旁种植更为适宜。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碱、耐瘠薄。适应性较强。以上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苦楝喜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为12-20造林地一般在海拔800米以下。在海拔200米左右丘陵区,土层深厚、通气、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上生长也不错,可培育成中小径材,在低山区可培育大径材。凡属酸性或微酸性土类上,如红壤土、黄壤土、沙壤土,黑沙土及其它类型的填方土等,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水分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均适宜栽种苦楝。 == 分布范围 == 分布于中国中国黄河以南各省区,较常见;已广泛引为栽培。广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温带地区也有栽培。 == 繁殖方法 == === 播种 === 楝树种子为肉质果,种子成熟后由绿色变为淡黄色。11月可以采种,采后放置在干燥通风处保存。种皮结构坚硬、致密,具有不透性,不经处理,种子发芽率极低。播种前将种子在阳光下曝晒2-3天,再放人60-70℃的热水中浸泡,适当沤制,使果皮变软,再将其揉搓,用水将果肉淘洗干净。另一种方法是在播种前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3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播种地要求排水良好、平坦。播种前做好平整圃地、打垄、碎土等工作,播种时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播种量为20-30克/平方米,行距为20-25厘米,沟深3-5厘米。播种后覆土,轻轻镇压。有条件的可采用地膜覆盖,播种后10-15天出苗。楝树每个果核内有种子4-6粒,出苗后呈簇生状。当小苗长至5-10厘米时间苗,按株距15厘米定苗,每簇留1株壮苗即可。 === 扦插 === 2月下旬或3月上旬选取直径为0.5厘米的苗根或枝条,剪成长15厘米的插条后再进行扦插。插条上口平截,下口斜截。扦插株距为15-20厘米、行距为30-40厘米,深度为长度的1/3,扦插后将周围土壤按实。4月上旬,插穗上的不定芽相继萌发出土。当苗长到5-8厘米时,只保留1个萌蘖,培养成苗干,其余的萌蘖抹去。 == 栽培技术 == === 林地选择 === 平原地区选择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宜林地,不宜选择粘重土壤,土壤含盐量一般小于0.4%;低山丘陵地区选择背风向阳、土壤疏松肥沃的山麓、山谷地,土层厚度应大于30厘米。 清理和整地:清理造林地上的碎石、枯枝、杂草;采用块状整地或带状整地。在低山丘陵地区,可采用水平阶或鱼鳞坑整地。整地结合使用腐熟有机肥,用量每667平方米2000-5000千克;深翻土壤50-80厘米,整平耙细待用。 === 造林密度 === 造林密度初植可用每67平方米111株或55株,初植株行距2×3米、3×4米;也可直接用低密度、大株行距造林,株行距5×5米或4×6米。若培养大径级木材,对初植密度大的林分应施行中期间伐。 栽植穴规格可用50×50×50厘米、60×60×60厘米至70×70×70厘米。 == 抚育管理 == 补植补播:栽植当年检查造林成活率,造林成活率不合格的造林地,应及时进行补植、补播或重新造林。植苗造林的当年补植要用同龄大苗,次年补植要用当年新苗。 肥水管理:栽植后的3年内应加强土壤水、肥管理。每年施肥3次,浇水4-5次。在5、6月份各施一次速效肥,用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用量以每株0.5千克为宜。施用方法:在距树干20厘米处挖放射沟4-6条,其长度与树冠相等,宽度、深度为10-20厘米,将肥料均匀撒入沟内,覆土,随后灌水。在生长旺季视土壤墒情适时浇水。9月份施一次复混肥或有机肥,用量每株2-5千克,伴随浇水。 中耕除草:造林后应及时进行除草,并与扶苗相结合。对树穴内外的杂草、杂灌做到除早、除小、除了。每次浇水后地表土层干结时应给林地及时松土。松土除草应做到不伤害苗木根系,深度一般10-15厘米。 == 病虫防治 == 主要病害有溃疡病、褐斑病、丛技病、花叶病、叶斑病;虫害有黄刺蛾、扁刺蛾、斑衣蜡蝉、星天牛为害,但不成大灾害。 防治方法: ①营造混交林。 ②用50%马拉松、40%乐果1000倍液,或50%杀螟松、25Yo亚胺硫磷800倍液在5月底至6月上旬防治第一代初孵若虫。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楝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