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薄雪火绒草(菊科、火绒草属植物)) 的原始碼
←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薄雪火绒草(菊科、火绒草属植物))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薄雪火绒草》.png|缩略图|右|[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6%84%E9%9B%AA%E7%81%AB%E7%BB%92%E8%8D%89/4796018?fr=aladdin 图片来源]]]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薄雪火绒草(菊科、火绒草属植物))''' 又称雪绒花,是菊科火绒草属的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安徽、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蔚县)等地以及日本等国家地区,通常生长于海拔1000米至20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地灌丛、草坡以及林下。 '''雪绒花,在中国意义非凡。它是藏族古老文化中的神圣之花,它更属于中药范围内的中药、藏药、蒙药(都是基于汉中药),实用性强,并且历史悠久,有记述文献于典籍,诸如《本草纲目》、《敦煌本藏医残卷》等。''' === 薄雪火绒草是奥地利国花,象征着勇敢。在西藏,更有关于神圣力量的意义,有古老的传说等传承,比任何文明的使用都要早并且意义重大。因为植株含水分较少,被用以引火,所以叫火绒草。又名雪绒花。 === [[File:《小花异形冠毛白色》.png|缩略图|右|[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6%84%E9%9B%AA%E7%81%AB%E7%BB%92%E8%8D%89/4796018?fr=aladdin 图片来源]]] == '''薄雪火绒草(学名:Leontopodium japonicum)''' == == 基本信息 == * 中文学名:薄雪火绒草 * 别 名:雪绒花、薄雪草、火艾、小毛香、小白头翁 * 拉丁学名:Leontopodium japonicum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目 :菊目 * 科 :菊科(COMPOSITAE) * 属 :火绒草属 系 * 拉丁文名:Ser. Japonica Ling == 形态特征 == '''植株:'''多年生草本。 '''根茎:'''根状茎分枝稍长,有数个簇生的花茎和幼茎。茎直立,高10-50厘米,有时达80厘米,不分枝或有伞房状花序枝,稀有长分枝或基部有分枝,基部稍木质,上部被白色薄茸毛,下部不久脱毛,节间长1-2厘米,或上部节间长达4厘米。 '''叶:'''叶狭披针形,或下部叶倒卵圆状披针形,长2.5-5.5厘米,宽0.5-1.3厘米,基部急狭,无鞘部,顶端尖,有长尖头,边缘平或稍波状反折,上面有疏蛛丝状毛或脱毛,下面被银白色或灰白色薄层密茸毛,3-5基出脉和侧脉在上面显明;下部叶较小,在花期枯萎或凋落;苞叶多数,较茎上部叶常短小,卵圆形或长圆形,顶端钝或稍尖,两面被灰白色密茸毛或上面被珠丝状毛,排列成疏散而径达4厘米的苞叶群,或有长花序梗而开展成径达10厘米的复苞叶群。 '''花:'''头状花序径3.5-4.5毫米,多数,较疏散。总苞钟形或半球形,被白色或灰白色密茸毛,长约4毫米;总苞片3层,顶端钝,无毛,露出毛茸之上。小花异形或雌雄异株。花冠长约3毫米;雄花花冠狭漏斗状,有披针形裂片;雌花花冠细管状。冠毛白色,基部稍浅红色;雄花冠毛稍粗厚,有锯齿;雌花冠毛细丝状,下部有锯齿。不育的子房有毛或无毛; 果:瘦果常有乳头状突起或短粗毛。'''花果期:'''花期6-9月;果期9-10月。 == 生长环境 == 生于山地灌丛、草坡和林下。海拔1000-2000米。产[[甘肃南部和东部]]、[[陕西中部和南部]]、[[河南西部和南部]]、[[山西南部和东部]]、[[湖北西部]]、[[安徽南部]],在秦岭、[[大巴山]]、[[金佛山]]、黄山等处常见。也分布于[[四川东部万源]]及[[重庆的奉节]]、城口。[[河北蔚县]]也有分布。此外,在日本也有分布。 == '''本种提示''' == '''本种是唯一的在中国和日本广泛分布的种,变异也最多。'''一般有高大的茎和长圆形或多少披针形的叶。但茎的高低和苞叶及叶的形状有极大的变异。有一低矮的变型,茎高十余厘米,叶少数,椭圆形或匙形,长2-2.5厘米,宽约0.7厘米,头状花序少数,生于山地岩石上(安徽黄山)。 == '''相关变种''' == === 薄雪火绒草厚茸变种 === 茎粗壮,上部有长分枝,被白色厚茸毛;叶较大,长达7厘米,宽达1.5厘米;苞叶长圆形或卵圆形,顶端钝或圆形,排列成疏散的复苞叶群;头状花序长5毫米;总苞片顶端无色,埋没于毛茸中。 产甘肃南部、陕西中部和南部、湖北西部、安徽西部的山区,生长环境同上。据前人记载也产于河南南部,常见。此变种并非如学名所示的旱生植物,所以另起中文名。 <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6%84%E9%9B%AA%E7%81%AB%E7%BB%92%E8%8D%89/4796018?fr=aladdin 薄雪火绒草(菊科、火绒草属植物)的详情介绍]</ref> == '''薄雪火绒草小头变种''' == 花茎与不育茎多数密集丛生;茎细,径约1毫米,稀达2.5毫米,上部被薄茸毛,全部有较密集的叶,节间长0.5-1.5厘米;叶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5-4.5厘米,宽0.3-0.4厘米,较坚挺,渐尖,有细尖头,边缘反卷,基部狭,中脉凸起,基出脉和侧脉不显明;苞叶小,线状或椭圆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小,长2-3毫米,径约3毫米,密集或伞房状排列;总苞片顶端褐色或无色,有毛。 产山西南部(永济、霍县、芮城、陵川、晋城、垣曲)、河南西部(嵩县、灵宝、登封)和陕西中部(黄龙)。生于山区干燥坡地和石砾地。海拔900-1650米。此变种是适应干燥环境的一个类型,分布区集中于我国中部,且处于本种分布区的边缘。从它的茎纤细、多数密集簇生、叶狭长而边缘反卷、头状花序小而密集等特性来看,此变种应作为1个独立种【L. microcephalum (Hand. -Mazz.)Ling】。由于本植物志稿完成在前,这里不作更动。 == '''薄雪火绒草厚茸变种''' == 薄雪火绒草厚茸变种,分布甘肃,陕西,湖北,安徽,河南,高是10-50厘米。 == 形态特征 == '''薄雪火绒草厚茸变种var. xerogenes Hand. -Mazz., l. c. 505. 1924, nomem et l. c. 67. 1928; S. Y. Hu in Quart. Journ. Taiw. Mus. 20, 1-2: 45. 1967.''' 茎粗壮,上部有长分枝,被白色厚茸毛;叶较大,长达7厘米,宽达1.5厘米;苞叶长圆形或卵圆形,顶端钝或圆形,排列成疏散的复苞叶群;头状花序长5毫米;总苞片顶端无色,埋没于毛茸中。 此变种并非如学名所示的旱生植物,所以另起中文名。 '''参看:'''薄雪火绒草(原变种) == 生长环境 == 生长于山区。分布于甘肃南部、陕西中部和南部、湖北西部、安徽西部的,据前人记载也产于河南南部,常见。 <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6%84%E9%9B%AA%E7%81%AB%E7%BB%92%E8%8D%89%E5%8E%9A%E8%8C%B8%E5%8F%98%E7%A7%8D (薄雪火绒草厚茸变种)的基本信息]</ref> == 名称状态 == 被SP2000收录,状态为:Leontopodium japonicum var. xerogenes为接受名 == '''薄雪火绒草小头变种''' == === 薄雪火绒草小头变种 === 花茎与不育茎多数密集丛生;茎细,径约1毫米,稀达2.5毫米,上部被薄茸毛,全部有较密集的叶,节间长0.5-1.5厘米;叶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5-4.5厘米,宽0.3-0.4厘米,较坚挺,渐尖,有细尖头,边缘反卷,基部狭,中脉凸起,基出脉和侧脉不显明;苞叶小,线状或椭圆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小,长2-3毫米,径约3毫米,密集或伞房状排列;总苞片顶端褐色或无色,有毛。 <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6%84%E9%9B%AA%E7%81%AB%E7%BB%92%E8%8D%89%E5%B0%8F%E5%A4%B4%E5%8F%98%E7%A7%8D (薄雪火绒草小头变种)的简介]</ref> == 生长环境 == 产于山西南部(永济、霍县、芮城、陵川、晋城、垣曲)、河南西部(嵩县、灵宝、登封)和陕西中部(黄龙)。 此变种是适应干燥环境的一个类型,分布区集中于我国中部,且处于本种分布区的边缘。从它的茎纤细、多数密集簇生、叶狭长而边缘反卷、头状花序小而密集等特性来看,此变种应作为1个独立种 [L. microcephalum (Hand. -Mazz.) Ling]。由于本植物志稿完成在前,这里不作更动。生长于海拔900-1650米的山区干燥坡地和石砾地。 ==参考文献== [[Category:370 植物学总论 ]] [[Category:373 植物生理学 ]]
返回「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薄雪火绒草(菊科、火绒草属植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