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7.165.20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杨金龙 的原始碼
←
杨金龙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杨金龙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杨金龙1.jpg|缩略图 |center|[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115/ad03ceeddd194294857e5f36d1c94fa9.jpeg 原图链接] [https://pic.sogou.com/pics?ie=utf8&p=40230504&interV=kKIOkrELjbkPmLkElbkTkKIMkrELjb8TkKIMkbELjbgQmLkEkL8TkKIKmrELjbkImLo=_673022072&query=%E6%9D%A8%E9%87%91%E9%BE%99& 来自授狗图片]]] | 图像说明 = 杨金龙讲话 | 出生日期 = 1966年5月 | 出生地点 = 山西省太原市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 职业 = 清华大学教授 | 知名作品 = }}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杨金龙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杨金龙2.jpg|缩略图 |center|[http://www.mj.org.cn/bj/img/attachement/jpg/site2/20151124/10bf484fef8017be1bf217.jpg 原图链接] [https://pic.sogou.com/pics?ie=utf8&p=40230504&interV=kKIOkrELjbkPmLkElbkTkKIMkrELjb8TkKIMkbELjbgQmLkEkL8TkKIKmrELjbkImLo=_673022072&query=%E6%9D%A8%E9%87%91%E9%BE%99& 来自授狗图片]]] | 图像说明 = 杨金龙 }} '''杨金龙''',1966年5月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6%9D%A8%E9%87%91%E9%BE%991966%E5%B9%B45%E6%9C%88%E5%87%BA%E7%94%9F%E4%BA%8E%E5%B1%B1%E8%A5%BF%E7%9C%81%E5%A4%AA%E5%8E%9F%E5%B8%82&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1966年5月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搜狗百科,2019-11-24</ref> ,教授、博士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6%9D%A8%E9%87%91%E9%BE%99%E6%95%99%E6%8E%88%E3%80%81%E5%8D%9A%E5%A3%AB%E5%AF%BC%E5%B8%88%EF%BC%8C%E4%B8%AD%E5%9B%BD%E7%A7%91%E5%AD%A6%E9%99%A2%E9%99%A2%E5%A3%AB&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教授、博士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9-11-26</ref> 。1987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获得学士学位<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6%9D%A8%E9%87%91%E9%BE%991987%E5%B9%B4%E6%AF%95%E4%B8%9A%E4%BA%8E%E5%8C%97%E4%BA%AC%E7%90%86%E5%B7%A5%E5%A4%A7%E5%AD%A6%E9%87%91%E5%B1%9E%E6%9D%90%E6%96%99%E5%8F%8A%E7%83%AD%E5%A4%84%E7%90%86%E4%B8%93%E4%B8%9A%EF%BC%8C%E8%8E%B7%E5%BE%97%E5%AD%A6%E5%A3%AB%E5%AD%A6%E4%BD%8D&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1987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清华大学, 2019-11-22</ref> ;1990年毕业于中北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获得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系无机非金属专业,获得博士学位<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6%9D%A8%E9%87%91%E9%BE%991996%E5%B9%B4%E6%AF%95%E4%B8%9A%E4%BA%8E%E6%B8%85%E5%8D%8E%E5%A4%A7%E5%AD%A6%E6%9D%90%E6%96%99%E7%B3%BB%E6%97%A0%E6%9C%BA%E9%9D%9E%E9%87%91%E5%B1%9E%E4%B8%93%E4%B8%9A%EF%BC%8C%E8%8E%B7%E5%BE%97%E5%8D%9A%E5%A3%AB%E5%AD%A6%E4%BD%8D&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系无机非金属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清华大学, 2019-5-23</ref> 。民进中央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民进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民进清华大学委员会主委,民进中央科技医卫委员会委员<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6%9D%A8%E9%87%91%E9%BE%99%E6%B0%91%E8%BF%9B%E6%B8%85%E5%8D%8E%E5%A4%A7%E5%AD%A6%E5%A7%94%E5%91%98%E4%BC%9A%E4%B8%BB%E5%A7%94%EF%BC%8C%E6%B0%91%E8%BF%9B%E4%B8%AD%E5%A4%AE%E7%A7%91%E6%8A%80%E5%8C%BB%E5%8D%AB%E5%A7%94%E5%91%98%E4%BC%9A%E5%A7%94%E5%91%98&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民进清华大学委员会主委,民进中央科技医卫委员会委员],搜狗百科 , 2019-11-22</ref> 。山西省五台县、贵州省石阡县政府顾问<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6%9D%A8%E9%87%91%E9%BE%99%E5%B1%B1%E8%A5%BF%E7%9C%81%E4%BA%94%E5%8F%B0%E5%8E%BF%E3%80%81%E8%B4%B5%E5%B7%9E%E7%9C%81%E7%9F%B3%E9%98%A1%E5%8E%BF%E6%94%BF%E5%BA%9C%E9%A1%BE%E9%97%AE&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山西省五台县、贵州省石阡县政府顾问],搜狗百科 - 2019-11-24</ref> 。 2010年5月,被聘为大连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中北大学特聘教授,中北大学先进陶瓷实验室主任,[[河北]]工程大学兼职教授 ,硅酸盐学报编委,中国硅酸盐学会溶胶凝胶分会理事,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duct and technology, Guest editor,美国陶瓷学会会员,清华大学远建工住轻质新材料联合研究院院长,挂职担任河北工程大学副校长。 主要成就 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杨金龙''' 1983年9月-1987年6月在[[北京]]理工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7年9月-1990年6月在[[太原]]机械学院(现中北大学)金属材料系,获硕士学位。 1990年4月-1992年8月为[[山西省]]科技技术情报研究所工程师 1992年9月-1996年7月在清华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获得博士学位。 1996年8月-1999年5月,清华大学材料系任讲师。 1999年5月-2000年8月,在瑞士联邦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后学位。 1999年6月-2004年11月,清华大学材料系任副教授。 2004年12月-至今,清华大学教授 2006年7月-至今,中北大学特聘教授 2010年5月-至今,大连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2011年10月-至今,挂职担任清华大学学科规划与建设办公室副主任 2013年12月-至今,清华大学远建工住轻质新材料联合研究院院长 2014年5月-至今,河北工程大学兼职教授 2015年6月-至今,挂职担任河北工程大学副校长[1] ==研究领域== 1. 结构陶瓷的组成、结构及性能; 2. 陶瓷基复合材料; 3. 陶瓷胶态成型工艺; 4. 激光三维加工陶瓷坯体新技术与设备的研究; 5. 远红外陶瓷的制备及应用; 6. 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7. 古陶瓷技术发展史及科技鉴定; 8. 空心球保温绝热材料的研究; 9. 先进陶瓷胶态成型新工艺及理论研究; 10. 陶瓷天线罩材料的研究。 ==科研成果== 杨金龙教授获得多项奖励和荣誉,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科技奖项3项,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1项,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1 项。截至2016年2月,已通过技术成果鉴定20项,发表学术论文197余篇,其中SCI收录116篇,EI收录41篇,已授权专利69余项,申请专利16项。由Springer和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英文专著“Novel Colloidal Forming of Ceramics”一部。 ==荣誉记录==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9年[2] 民进全国先进个人,2015年 [[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称号,2013年 [[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13年 科学中国人(2012)年度人物,2013年 民进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 民进[[北京市]]委2013年度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 民进[[北京市]]委2013年优秀成果信息一等奖,2013年 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2年 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 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2012年 民进北京市委2011年度人物,2011年 第七届山西省青年科学家奖,并获得“山西省青年科学家” 称号, 2010年 “10000个科学难题”优秀撰稿人,2010年 民进北京市委优秀会员,2010年 民进北京市先进个人,2009年 首都统战系统参与奥运、服务奥运先进个人,2008年 邯郸市十大创新典范,2007年 第五批[[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2007年 “陶瓷胶态成型新工艺”荣获邯郸市十大科技成果,2006年 邯郸市第四批优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5年 “陶瓷胶态成型新工艺”,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4年 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与新产品博览会金奖,2004年 河北省科技十大杰出青年,2004年 民进北京市委参政议政先进个人,2004年 陶瓷胶态成型新工艺,教育部科技发明一等奖,2004年 中国硅酸盐学会年会优秀论文,2003年 中国材料研究年会优秀论文,2000年 清华之友——优秀教师奖励金二等奖,1998年 中国硅酸盐学会第三届优秀论文,1998年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 清华之友——优秀青年教师奖励金一等奖,1997年 清华之友——优秀教师奖励金青年教师优秀群体奖,1996年 [[清华大学]]十大优秀博士毕业生及金质奖章,1996年 ==学术成果== 研究成果 (1) 提出了陶瓷胶态注射成型工艺,获8项中国发明专利;提出并实现了水基非塑性浆料注射成型的学术思想,该项成果通过教育部和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13项成果鉴定(其中9项排名第一),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和 国际先进水平。 (2) 提出胶态成型制备避免应力坯体及方法的学术思想。该学术思想指出:胶态原位凝固成型虽然可以获得密度均匀的坯体,但在液固转变过程中容易产生内应力,内应力将会在干燥、排胶、烧结和机加工的过 程中发展、遗传和变异,并且指出克服坯体的内应力将是今后陶瓷胶态成型工艺重要的发展方向,这一观点得到国内外同行的普遍认可。同时,授权2项中国发明专利,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1项。 (3) 研制成功国际上第一台陶瓷胶态注射成型机和工业化原机,通过教育部组织的2项专家鉴定,获准2项中国发明专利。至目前为止,建立了9000余平米的产业化基地。 (4) 首次揭示了陶瓷浓悬浮体液固转变过程中裂纹形成的机制,提出了避免裂纹产生的2种方法,获准中国发明专利2项。该项成果被瑞士联邦理工大学Gauckler教授评价为“utmost important result in materials and deepens specifically the basic understanding of colloid chemistry for materials considerably”。 (5) 发明陶瓷悬浮体快速均匀混合可控固化新工艺,获准中国发明专利1项。此项技术将悬浮体分成两组或者多组,各组份长期保存而不发生固化。但是,当将各组份在短时间内快速均匀混合,利用不同特性悬 浮体之间发生反应并且固化成型,该方法具有普适性,是继陶瓷胶态注射成型新工艺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为建立生产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 发明了高性能陶瓷微珠(0.1-3 mm)普适性的制备方法和装备,得到863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和肯定,整条生产线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通过教育部和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3项成果鉴定。由于该技术的先进性, 2005年该项目被世界500强法国圣戈班收购。获准中国发明专利1项。 (7) 发明并且自制了凝胶点测试装置,可以在线测试凝胶反应过程中不同压力下反应时间和温度的关系,为研究凝胶反应动力学提供了实验测试手段,获准1项中国发明专利,采用该装置共发表论文10余篇。 (8) 发明了大功率、低电压启动新型陶瓷复合介质材料,启动电压从8000V降低至1000V,臭氧产量提高10倍以上,制造成本大幅度降低,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项。目前,已经成功研制出多台臭氧发生器设备。获 准中国发明专利2项。 (9) 将氧化锆陶瓷球珠应用到制笔行业,提高书写寿命5倍以上,被列为中国制笔行业协会十一五重点推广项目,整体提升了我国制笔行业水平。获准中国发明专利1项。 (10) 通过先进陶瓷制备技术,改造和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研制微米级空心球,在众多行业中应用广泛,探索出一条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新途径。申请中国发明专利和PCT专利各1项。 ===学术论文=== (1)J. Yang, J. Xu, N. Wen, Y. Qu, F. Qi, and X. Xi, Direct coagulation casting of alumina suspension via controlled release of high valence counterions from thermo‐sensitive liposomes, J Am Ceram Soc, 96[1] 62-67 (2013). (SCI收录,IF=2.272) (2)JL Yang, JL Yu, YY Cui, Y Huang. New laser machining technology of Al2O3 ceramic with complex shape.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12, 38(5): 3643-3648. (SCI收录,IF=1.471) (3)Jinlong Yang, Juanli Yu, Yong Huang. Recent developments in gelcasting of ceramics.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 2011, 31: 2569-2591. (SCI收录,IF=2.574) (4)J. Yu, J. Yang, Q. Zeng, and Y. Huang, Effect of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addition on the properties of Si3N4 ceramic foams, Ceram. Int., 39 2775-79 (2013). (SCI收录,IF=1.751) (5)W. Liu, J. Yang, H. Xu, Y. Wang, S. Hu, and C. Xue, Effects of chelation reactions between metal alkoxide and acetylacetone on the preparation of MgAl2O4 powders by sol–gel process, Adv. Powder Technol., 24[1] 436-40 (2013). (SCI收录,IF=1.650) (6)Juanli Yu, Jinlong Yang, Yong Huang. Review paper-The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from suspension to green body in colloidal forming.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11, 37: 1435-1451. (SCI收录,IF=1.471) (7)Juanli Yu, Jinlong Yang, Hexin Li. Study on particle-stabilized Si3N4 ceramic foams, Materials Letters, 2011, 65: 1801-1804. (SCI收录,IF= 2.12) (8)JL Yu, JL Yang, S Li, HX Li, Y Huang. Preparation of Si3N4 foam ceramics with nest-like cell structure by particle-stabilized foam.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2012, 95(4): 1229-1233. (SCI收录,IF=2.167) (9)Juanli Yu, Jinlong Yang, Hexin Li, Yong Huang. Pore structure control of Si3N4 ceramics based on particle-stabilized foams. Journal of Porous Materials, 19:883-888 (2012).( EI收录,IF=0.96) (10)Yang JL, Lin H, Xi XQ, Zeng K, Porous ceramic from particle stabilized foams by gelcast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duct and Technology, Vol.37, Issue 3/4, pg: 248-256, 2010(EI收录) (11)Yang Jinlong, Wang Yali, Su Hengbo, etal.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y of Natural Tree Jade,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Vol.38(7): 1286-1291, 2010(EI收录) (12)J.-M. Wu, W.-Z. Lu, X.-H. Wang, P. Fu, M. Ni, J.-L. Yang, C. Wang, and Q.-C. Zeng, "Ba0.6Sr0.4TiO3–MgO ceramics from ceramic powders prepared by improved by improved aqueous gelcasting-assisted solid-state method, J. Eur. Ceram. Soc., 33[13-14] 2519-27 (2013). (SCI收录,IF=2.360) (13)S. Hu, R. Tian, L. Wu, Q. Zhao, J. Yang, J. Liu, and S. Cao, Chemical regulation of carbon quantum dots from synthesis to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Chemistry, an Asian journal, 8[5] 1035-41 (2013). (SCI收录,IF=4.500) (14)W. Liu, L. Du, Y. Wang, J. Yang, and H. Xu, Effects of foam composition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iezoelectric properties of macroporous PZT ceramics from ultrastable particle-stabilized foams, Ceram. Int., 39[8] 8781–87 (2013). (SCI收录,IF=1.751) (15)L. Du, W. Liu, S. Hu, Y. Wang, and J. Yang, Preparation and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of macroporous honeycomb alumina ceramics used for water purification, J. Eur. Ceram. Soc., 34[3] 731-38 (2013). (SCI收录,IF=2.360) (16)S. Hu, R. Tian, Y. Dong, J. Yang, J. Liu, and S. Cao, Preparation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phthalocyanine–carbon dot blends, RSC Advances, 3[44] 21447-52 (2013). (SCI收录,IF=2.562) (17)S. Hu, R. Tian, Y. Dong, J. Yang, J. Liu, and Q. Chang, Modulation and effects of surface groups on photoluminescence an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carbon dots, Nanoscale, 5[23] 11665-71 (2013). (SCI收录,IF=6.233) (18)S. Hu, Q. Zhao, Y. Dong, J. Yang, J. Liu, and Q. Chang, Carbon-dot-loaded alginate gels as recoverable probes: fabrication and mechanism of fluorescent detection, Langmuir, 29[40] 12615-21 (2013). (SCI收录,IF=4.187) (19)S. L. Hu, Y. Dong, J. L. Yang, J. Liu, S. Cao. Simultaneous synthesis of luminescent carbon nanoparticles and carbon nanocages by laser ablation of carbon black suspension and their optical limiting propertie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12, 22: 1957-1961. (SCI收录, IF=5.968) (20)S. L. Hu, Y. Guo, Y. Dong, J. L. Yang, J. Liu, S. Cao,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the structures on the energy gaps in carbon nanoparticles from laser synthesi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12, 22:12053-12057. (SCI收录, IF=5.968) ===专著=== 黄勇,杨金龙著,陶瓷新型胶态成型工艺(Novel colloidal forming of ceramics),Springer出版社和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全英文专著),在海内外同时发行,2010年9月。 ===专利=== 部分已授权发明专利(20项): (1)一种在瓦楞辊表面注渗氮化硅特种陶瓷的方法,专利号:200910084987.9 (2)一种在瓦楞辊表面注渗氮化硼特种陶瓷的方法,专利号:200910084986.4 (3)一种温度控制高价反离子释放固化陶瓷浆料的方法,专利号:201110291426.3 (4)激光三维加工陶瓷坯体方法与装置,专利号:200610056794.9 (5)一种制备β-氮化硅晶须的方法,专利号:201010181986.9 (6)一种多孔陶瓷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200910090067.8 (7)一种制备空心陶瓷微珠的方法与装置,专利号:200910131051.7 (8)一种可在常温下微波加热的远红外陶瓷小球及其制造方法,专利号:200610165339.2 (9)陶瓷悬浮体高效连续固化成型装置与方法,专利号:200710086861.6 (10)凝胶注模成型陶瓷坯体排胶气相预处理的新方法,专利号:200410004743.2 (11)凝胶注模成型陶瓷坯体排胶液相预处理方法,专利号:200410039113.9 (12)凝胶注模成型陶瓷浆料真空除气泡的方法,专利号:200410039112.4 (13)适合臭氧发生器使用的新型电介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200310103409.8 (14)一种可控温度和真空度的新型球磨罐,专利号:200310100369.1 (15)制备氧化锆空心陶瓷麻将的方法,专利号:200310100370.4 (16)一种陶瓷浆料快速可控固化胶态成型方法及装置,专利号:03153699.9 (17)光纤连接器用氧化锆陶瓷插针的成型方法及装置,专利号:03145954.4 (18)制备陶瓷小球的方法和装置,专利号:02125221.1 (19)一种无裂纹陶瓷坯体的制备方法,专利号:00136867.2 (20)陶瓷胶态注射成型方法及装置,专利号:00136834.6 部分已申请发明专利(20项): (1)一种陶瓷高价反离子直接凝固注模成型的方法,申请号:201410009146.2 (2)一种采用陶瓷空心球制备多孔陶瓷的方法,申请号:201310430728.3 (3)一种用于制备新型人造雪的锶铁氧体颗粒的表面包覆方法,申请号:201310412873.9 (4)一种基于锶铁氧体的人造雪的制备方法,申请号:201310683733.5 (5)一种制备泡沫陶瓷浆料的发泡设备,申请号:201310610857.0 (6)一种基于煤矸石微米级空心球的保水缓释化肥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1310526978.7 (7)一种利用废玻璃制备微孔泡沫玻璃的方法,申请号:201310529973.X (8)一种无机微球快速烧结的方法和装置,申请号:201310528555.9 (9)一种基于结冷胶凝胶的陶瓷凝胶注模成型方法,申请号:201310006430.X (10)一种微米级蜂窝陶瓷及其孔径和孔壁尺寸的调控方法,申请号:201310164617.2 (11)一种利用煤矸石自发泡制备无机泡沫材料的方法,申请号:201310132817.X (12)运动员力竭运动后快速恢复系统,申请号:201210525897.0 (13)一种具有三级孔结构的无机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1210592778.7 (14)一种具有二级闭孔结构的无机保温材料,申请号:201210282748.6 (15)一种制备多孔陶瓷微珠的方法与装置,申请号:201210392799.4 (16)一种通过缓释高价反离子实现陶瓷浆料直接凝固成型的方法,申请号:201110140027.7 (17)用废铝(合金)制品制备高纯铝醇盐及氧化铝粉体,申请号:201110096082.0 (18)一种轻质、高强、高韧性陶瓷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1010172392.1 (19)一种制备空心陶瓷微珠的方法与装置,国际专利申请号:CT/CN2010/000538 (20)精密球珠高效研磨设备,申请号:200910143459.6 ==视频== ===杨金龙采访002 视频用户上传 2018年03月11日=== {{#iDisplay:d0602wgia0n|寬度|高度|qq}} ==参考资料== [[Category:470 製造總論]] [[Category:科學技術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杨金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