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李汉俊 的原始碼
←
李汉俊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李汉俊1.jpg|缩略图|李汉俊[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9/93/93053E0D6237A40062219C68B0B5E282.jpg 原图链接][http://news.163.com/11/0808/15/7AUOQA2B00014AED_mobile.html 原图地址]]] '''李汉俊'''(''' Lǐhànjùn''' ),(1890-1927),湖北潜江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早年留学[[日本]],接受[[马克思主义]]。回国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大力推进建党工作,为召开中共一大做出了卓越贡献。1922年回武汉组织学生、工人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被反动军阀杀害,年仅37岁。<ref>[http://www.gov.cn/gjjg/2008-10/15/content_1121455.htm 国家机构 李汉俊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0月15日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ref> ==人物简介== 李汉俊(1890年~1927年),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原名书诗,又名人杰,号汉俊。湖北潜江人。早年曾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回国后主要从事著述和翻译工作,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8月与[[陈独秀]]、[[李达]]等共同发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劳动界》周刊。12月即代理上海党支书记,并主编《新青年》。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因与陈独秀、[[张国焘]]意见不一,回武汉从事革命工作,曾任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教育主任。1923年参与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领导工作。是中共第二、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后脱离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加入中国国民党,并先后担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行委员、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国民党湖北党部青年部长。1926年春赴上海任教。1927年底被军阀胡宗铎逮捕,同年12月17日在汉口遇害,年仅37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5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亲自签发了《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证书上写着:"李汉俊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ref>[http://news.163.com/11/0520/01/74F9H2R300014AED_mobile.html 李汉俊:以笔为枪的“播火者”(组图)_网易新闻]</ref><ref>[http://ren.bytravel.cn/history/1/lihanjun.html 潜江人物 李汉俊 ]</ref> ==历史贡献==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一位与李大钊齐名,却不愿在党中央担任领导职务,同样被国民党暗中杀害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就是李汉俊。二李以高超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建立中国共产党立下了汗马功劳,值得人民永远怀念。 ==少年时期== '''基本介绍''' [[File:一大会址.jpg|缩略图|一大会址--南湖船[https://p1.ssl.qhmsg.com/t01e400b175e5468da9.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3&eid=6069008&sid=6282076 原图地址]]] 李汉俊1890年4月出生于湖北省潜江县沱埠垸袁桥村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少年李汉俊聪慧过人,勤于学习,并萌生了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他6岁进私塾念书,有过目成诵的聪慧。小小年纪,就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并娴于辞令辩才。李汉俊年幼时曾听他父亲给他讲了中国历史上一次次农民起义的故事,他从中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爱国历史知识。20世纪之初,中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四方列强大肆侵略,华夏大地已是"瓜剖豆分,千村寥落"。李汉俊如饥似渴地汲取新知识,了解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萌生了拯救国家民族的念头。他说:"我们求学是要成为有用之才,以便有朝一日为国家民族扬眉吐气而出力。" '''倡导传播马克思主义''' 李汉俊是中共创立时期最有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之一,他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播火者。1904年,年仅14岁的李汉俊东渡日本求学,留日期间受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的影响,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李汉俊通晓日、德、英、法四国语言,十分勤奋地学习马克思原著,并用以指导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说:李汉俊是中共中"最有理论修养的同志"。1918年回国后他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从事翻译和撰写工作,创办《劳动界》,他参加编辑的《新青年》、上海《星期评论》、《共产党》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期传播的最重要刊物,影响了包括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等人在内的整整一代革命青年。 '''在上海参与发起建党'''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纷纷建立。早在1919年9月,李汉俊就萌发了在中国建党的思想。1920年初,他和[[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着手组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同年5月,他和陈独秀等组织成立了"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8月,他和陈独秀等又发起成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这是中国大地上的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和联络中心。同年12月,他成为代理书记,负责全面领导工作。 李汉俊还负责帮助各地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并担任联络工作。1920年夏他写信给[[董必武]]、[[张国恩]],希望武汉也建立共产党组织。董必武曾回忆说:"1920年,李汉俊这个从日本归国的学生,我的马克思主义老师,在上海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并到武汉来同我商量,我决定参加,并负责筹组党的湖北支部。" '''出席中共一大''' [[File:中共一大代表.jpg|缩略图|中共一大代表[https://p1.ssl.qhmsg.com/t0150e07143a0600c70.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5&eid=6069008&sid=6282076 原图地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李汉俊作为上海的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并用智慧和胆识保卫了中共"一大"会议的安全,为会议的召开做出了突出贡献。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后门为树德里3号)李汉俊和胞兄李书城的家中召开。会前,李汉俊受陈独秀的委托,为会议起草了党纲。7月25、26日休会,由李汉俊、董必武、张国焘、[[刘仁静]]起草党的纲领、工作计划和成立宣言;会议结束后,由李汉俊和董必武共同起草了大会向共产国际作的关于中国情形的报告。1921年7月30日晚,代表们举行第六次会议,会议刚刚开始,突然有一人身穿灰色长衫的中年男子闯入,掀开门帘带着搜寻的目光朝室内在座的人们环视了一周。陌生人的突然出现,立即引起了大家的警觉,具有秘密工作经验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当机立断,建议会议立即停止,大家赶快离开此地,于是,代表们先后离去,只留下李汉俊和[[陈公博]]两人。这个突然闯入中共"一大"会场的人是法租界巡捕房的侦探。当代表们离开会场十几分钟后,望志路突然响起了警车尖厉的鸣笛声,十多名法国警察带着几名中国密探闯入室内进行搜查。李汉俊以房主的身份用法语作答,从容对付敌人盘问,化险为夷。为避开敌人的视线,7月31日上午6时,大会改在[[嘉兴南湖]]的一艘画舫上继续召开,下午6时左右,大会完成了所有的议程,胜利闭幕。 ==生平事迹== '''英勇就义''' [[File:李汉俊.jpg|缩略图|李汉俊墓[http://big5.huaxia.com/zhwh/whrw/images/2013/11/27/1091173.jpg 原图链接][http://big5.huaxia.com/zhwh/whrw/2013/11/3636359.html 原图地址]]] 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总工会组织了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人们一向以为是[[林祥谦]]、[[施洋]]二人领导,实际上这二位烈士只是组织者之一。"二·七"罢工的组织者还有[[林育南]]、[[陈谭秋]]、[[李汉俊]]。李汉俊参加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挥笔写下"大地赤化"四个大字,献给大会。由于张国焘不顾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十多条严格要求,并要[[吴佩孚]]一一答复,致使罢工失败。施洋、林祥谦被害,李汉俊等人被通缉,不得已离开武汉去上海,又转到北京。1927年12月17日,由于李汉俊、[[詹大悲]]二人在《新华日报》《楚光日报》上多次揭露[[蒋介石]]的可耻行为,林运圣带着一批军警,将李汉俊和詹大悲住所包围,并将二人抓走。 胞兄李书城知道后,请时任西路军总指挥的[[程潜]]营救。程潜打电话接不通,又派他的秘书赶往汉口济生三马路(今汉口单洞口门内),可岗哨林立不让进,不一会儿传来已将李、詹二人杀死,还不准收尸的消息,并贴出布告:李汉俊、詹大悲是共党要犯,才决定处决。那么,共产党能否承认二人是共产党员,几十年为此事争端不休,总以为李汉俊脱党,又加入了国民党,使烈士为革命牺牲了几十年,不能含笑九泉。好在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英明,给了李汉俊人生一个圆满的答复,并为家属发了烈士证书,特别写到"李汉俊同志在大革命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 1933年,北京人民将李汉俊的灵柩移葬西山的万安公墓,武汉人民也要求安葬李汉俊,后经国民政府同意,李汉俊的遗体移葬于武昌卓刀泉庙后。李汉俊死时,年仅37岁。 ==英雄事迹== 五四运动后,李汉俊以人杰、汉俊、汗、先进、海镜、海晶、厂晶等笔名在《民国日报》、《新青年》、《建设》、《劳动界》、《共产党》、《小说月刊》等报刊上发表了60多篇译文和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为早期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做出了杰出贡献。 1920年春,李汉俊参加了上海《星期评论》的编辑工作。4月,共产国际东方局[[维金斯基]]经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与李汉俊、陈独秀举行会议,提出组建中国共产党,李、陈均表赞同。5月,李汉俊与陈独秀等发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8月,与陈独秀等7人发起组建了上海共产党,曾任上海共产党代理书记。1921年初,与陈独秀等组织筹划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下旬,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李汉俊与其兄[[李书城]]的寓所召开的,即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李汉俊作为上海地区代表参加了大会。一大后,李汉俊积极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活动。1922年1月1日,在上海《民国日报》上发表了《中国的乱源及其归宿》、《我们如何使中国的混乱赶快终止》两篇文章。文章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作了深刻地剖析,指出:"中国要进化到社会主义,只有直接向社会主义走去的一条路","中国的混乱又要中国进化到社会主义才能终止,……中国的同胞们!努力吧!" 1923年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李汉俊以省工团联合会教育主任委员身份,参加了罢工的领导工作。在敌人杀害了林祥谦后,形势急转直下,白色恐怖笼罩着武汉三镇,为保存革命有生力量,在党内同志帮助下,他到北京其兄李书城处暂避。同年秋,武汉形势稍有缓和,他立即返汉,继续执教武昌高师。他主讲的"唯物史观"给学生的思想影响极大,促使一部分学生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在党的二大、三大上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不久自动脱党。1926年,北伐军攻占长沙后,李汉俊与董必武作为湖北各界欢迎北伐军代表团赶到长沙,向北伐军递送武昌敌军军事情报,迎接北伐军并加入国民党,被委任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秘书。同年8月,北伐军进驻武汉,9月,湖北政务委员会成立,李汉俊为委员,并任接收保管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科长等职。 1927年1月,国民党湖北省第四次全省代表大会召开,李汉俊当选为执行委员。4月10日,湖北省政府成立,李汉俊任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七一五[[汪精卫]]叛变革命后,在新的复杂形势下,他与詹大悲等继续坚持革命立场和[[孙中山]]"三大"政策,并利用蒋、汪争夺国民党最高统治权力的矛盾,同省党部和政府内反共右派势力进行了坚决斗争,掩护了一些共产党人。11月,桂系军阀占领武汉后,李汉俊与詹大悲等以省政府名义下令释放在汉被捕的共产党嫌疑分子300多人,营救和保护了大批共产党的干部。同年12月17日,被武汉卫戍区司令[[胡宗铎]]以"赤色分子"的罪名逮捕,与詹大悲同时牺牲。解放后被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ref>[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8198/65833/65837/66792/4500043.html 李汉俊 马克思主义老师 人民网 2004年06月04日14:42]</ref> 李汉俊不只是传播马列主义,还与董必武一起组建了湖北的第一个党支部。又支持毛泽东等人组建长沙党组织。山东的[[王尽美]],在李汉俊支持下创建了济南党支部。他一生中介绍了许多人加入共产党,特别是[[沈雁冰]]。 ==其它相关== '''宣传作品''' 李汉俊于1890年在湖北省潜江市袁桥卢家渊出生,父亲李远来是位教书先生。李远来先后送次子李书城、三子李汉俊一块儿去日本留学。1918年1月19日,李汉俊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这年农历岁末回到了祖国。居住在法租界的霞飞路渔阳里(今淮海中路57号)他胞兄李书城家里([[李书城]]是[[国民党]]元老,解放后任第一任农业部长),他从日本带回了一大批英、德、日文的马克思主义书刊,回国后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利用在《星期评论》工作的便利,又联络《觉悟》、《妇女评论》、《建设》、《劳动界》、《小说月报》等杂志,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表了九十余篇译文和文章。 在《星期评论》上,李汉俊发表的宣传马列主义思想的文章最多,共计38篇文章,积极宣传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声称"只有发动广大民众起来,进行阶级斗争,实行彻底的改造",才达到推翻封建社会。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提出阶级论,并且是以阶级斗争的学说提出来,完全与改良主义相悖。李汉俊通晓日、德、英、法四国语言,十分勤奋地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全译本,稿子送到陈独秀手里,陈独秀那时号称南国理论权威,可他不敢作主,马上转给李汉俊,李汉俊一一校正完毕,并一一作了修改,才让其顺利出版。[[李达]]翻译《[[唯物史观]]》遇上了困难,李汉俊又热情相助,难怪李达在附言中写道:"那些外遗的地方,大得了我的朋友李汉俊的援助。" 李汉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另一重大贡献,是组建和担任了外国语学社的工作,他自任教师,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青年干部。1920年共输送了三十多名共青团员去苏联学习,并且是《星期评论》出资让他们去,这批人中有的后来成为中共的高级领导干部,如[[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等。满怀信心地组建了多个共产党支部。 '''共产党功臣''' [[File:中共一大会址1.jpg|缩略图|中共一大会址[https://f10.baidu.com/it/u=4042851981,651999739&fm=173&s=4003D61D40463EEC1091DAA70300A025&w=521&h=703&img.JPEG&access=215967316 原图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2913597787281449 原图地址]]] 在创建中国共产党上,[[李大钊]]和[[李汉俊]]是公认的二大功臣,以前许多文章只提到了李大钊,这一点有点不公正。应当说,北方受李大钊影响,南方受李汉俊的影响,特别是一大代表中,十三人中就有五个湖北佬([[董必武]]、[[陈谭秋]]、[[李汉俊[[、[[包惠僧]]、[[刘仁静]]),说明李汉俊功不可没。 李汉俊协同陈独秀创建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实际上是后来的共产党支部,由于陈独秀的事务多,后来又出任广东省教育厅长,上海的党支部工作一直由李汉俊负责。在中共中央没成立之前,上海党支部在指导和组建中国共产党时起了决定性作用。各地的代表来上海开会,是李汉俊一一暗中通知。又一一从《星期评论》刊物中拿出费用,寄给代表做路费。 李汉俊在组建了上海支部后,对湖北、湖南和山东的共产党支部组建也起了很大作用。首先是湖北,董必武1917年春和张国恩从鄂西去上海认识了李汉俊,李汉俊介绍了许多马列的书让董必武学习。后来董老回忆说:"李汉俊是我的马列主义学说的老师。"可见对李汉俊的评价多么高。 李汉俊不只是传播马列主义,而是让董必武回湖北后,组建湖北党组织,还专程回湖北。与董必武一起组建了湖北的第一个党支部。又通过对董必武与湖南的关系,支持毛泽东等人组建长沙党组织。山东的王尽美,也是通过李汉俊文章的学习,在李汉俊支持下创建了济南党支部。李汉俊一生中介绍了许多人加入共产党,特别是介绍了沈雁冰入党。这位新文学的巨人,与李汉俊建立了革命友谊。1981年3月14日,沈雁冰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吐露出心声,他是李汉俊介绍入党的,应当是共产党最早的党员,因战争原因与党失去了联系,盼望死后仍承认他是党员之一。这年的8月3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恢复他的党籍的决定,明确指出:"1921年沈雁冰在上海先后参加了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的一批党员。"这一正确结论,也是对李汉俊革命功劳的肯定。 ==参考资料== {{Reflist}} ==相关阅读==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2913597787281449 “一大”会址纪念馆,上海兴业路76号,历史与现况有哪几大看点?] [http://big5.huaxia.com/zhwh/whrw/2013/11/3636359.html 董必武曾憶烈士李漢俊:是我的"馬克思主義老師" 華夏經緯網 2013-11-27 13:56:57 ] [http://www.china.com.cn/military/txt/2012-07/19/content_25954258.htm 李汉俊在中共“一大”召开前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图)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2-07-19 ] [http://news.sina.com.cn/c/2015-04-06/184231686378.shtml 革命先烈李汉俊:寓所召开“一大”被发现 机智掩护建党文件 2015年04月06日18:42 荆楚网] [http://www.cnhubei.com/ctdsb/ctdsbsgk/ctdsb46/201007/t1276459.shtml 图文: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遗闻轶事 楚天都市报46版 发布时间:2010-07-05 06:47] [http://jds.cass.cn/ztyj/gms/201605/t20160506_3324823.shtml 李汉俊与中国工人运动 作者:李丹阳 文章来源:《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 更新时间:2012年01月19日] [http://www.yhcqw.com/36/6326_2.html 终身的遗憾:李汉俊与陈独秀的关系 徐云根 2019年6月11日 炎黄春秋] [[Category:革命家]] [[Category:1890年出生]] [[Category:中国共产党党员]]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李汉俊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