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8.79.19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李师古 的原始碼
←
李师古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李师古''',唐将李正己之孙,李纳之子,累奏至青州刺史。贞元八年,纳死,军中以师古代其位而上请,朝廷因而授之。 ==生平事迹== 起复右金吾大将军同正、平卢及青淄齐节度营田观察、海运陆运押新罗渤海两蕃使。成德军节度王武俊率师次于德、棣二州,将取蛤<虫朵>及三汊城。棣州之盐池与蛤<虫朵>岁出盐数十万斛,棣州之隶淄青也,其刺史李长卿以城入朱滔,而蛤<虫朵>为纳所据,因城而戍之,以专盐利。其后武俊以败朱滔功,以德、棣二州隶之,蛤<虫朵>犹为纳戍。纳初于德州南跨河而城以守之,谓之三汊,交田绪以通魏博路,而侵掠德州,为武俊患。及纳卒,师古继之。武俊以其年弱初立,旧将多死,心颇易之,乃率众兵以取蛤<虫朵>、三汊为名,其实欲窥纳之境。师古令棣州降将赵镐拒之。武俊令其子士清将兵先济于滴河,会士清营中火起,军惊,恶之,未进。德宗遣使谕旨,武俊即罢还。师古毁三汊口城,从诏旨。师古虽外奉朝命,而尝畜侵轶之谋,招集亡命,必厚养之,其得罪于朝而逃诣师古者,因即用之。其有任使于外者,皆留其妻子,或谋归款于朝,事泄,族其家,众畏死而不敢异图。 贞元十年五月,师古服阕,加检校礼部尚书。十二年正月,检校尚书右仆射。十一月,师古丁母忧,起复左金吾上将军同正。十五年正月,师古、杜佑、李栾妾媵并为国夫人。十六年六月,与淮南节度使[[杜佑]]同制加中书门下平章事。及德宗遗诏下,告哀使未至,义成军节度使[[李元素]]以与师古邻道,录遗诏报师古,以示无外。师古遂集将士,引元素使者谓曰:师古近得邸吏状,具承圣躬万福。李元素岂欲反,乃忽伪录遗诏以寄。师古三代受国恩,位兼将相,见贼不可以不讨。"遂杖元素使者,遽出后以讨元素为名,冀因国丧以侵州县。俄闻顺宗即位,师古乃罢兵。后累官至检校司徒、兼侍中。卒赠太傅。 '''家庭''' 妻子,裴氏,元和十四年,李师道被杀后,和女儿宜娘获得赦免,安置于邓州。 子,李明安,阆州司户参军。 女,李宜娘 [[Category:唐朝军政人物]]
返回「
李师古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