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4.229.21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李伯钊 的原始碼
←
李伯钊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李伯钊.jpg|280px|缩略图|右|<big>李伯钊</big>[http://www.81.cn/big5/2016czsl80s/attachement/jpg/site21/20141021/1556c96224471097278329.jpg 原图链接][http://www.81.cn/big5/2016czsl80s/2014-10/22/content_7109727_12.htm 来自 中国军网 的图片]]] '''李伯钊'''(1911年3月20日-1985年4月17日),字承萱,也名戈丽,女,[[重庆]]府巴县人,中国政治人物,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夫人。毕业于莫斯科中山大学。 ==生平==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同年到上海,在共青团浦东地委任宣传委员。 1926年冬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毕业后,留校做翻译工作。 1930年回国,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 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到闽西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闽西军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兼彭(湃)杨(殷)军政学校政治教员。后到江西[[瑞金]],任红军学校政治教员、《红色中华》编辑、高尔基戏剧学校校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艺术局局长。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先后任中央工作团团员、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宣传干事。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到红四方面军参与建立随军剧社,后参与建立红二方面军随军剧社。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临汾市|临汾]]办事处科长兼学兵队女生队队长、[[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编审委员会主任、晋东南鲁迅艺术学校校长、中共中央北方局文委委员兼宣传部科长、中央宣传部科长。 1942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曾创作[[话剧]]《母亲》、《老三》、《金花》等<ref>[https://www.sohu.com/a/232151425_522585 五万里“长征战士”, 新中国首任人民剧院院长, 丈夫正国级],搜狐,2018-05-23 </ref>。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文艺工作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华北局文委委员、华北文联副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市文委书记、文联副主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顾问,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是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985年4月17日于[[北京]]病逝。 ==著作== 著有[[歌剧]]《长征》<ref>[http://www.archives.sh.cn/dabl/zjjm/201408/t20140822_41405.html 红色戏剧家李伯钊的风雨人生(附图)],上海档案信息网</ref>、话剧《北上》及《李伯钊文集》等。 ==视频== ===<center> 李伯钊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三过草地的"红色戏剧家"李伯钊 </center> <center>{{#iDisplay:s0810psw3cj|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中國大陸軍政人物]]
返回「
李伯钊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