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51.14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新邵县 的原始碼
←
新邵县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113417939.jpg|350px|缩略图|<big>新邵县地图</big>[http://img.jk51.com/img_jk51/113417939.jpeg 原图链接][http://mts.jk51.com/tushuo/4543358.html 来自 图说健康 的图片]]] '''新邵县'''位于中部[[湖南省]]中部、是[[邵阳市]]东北部的一个下辖县。 GDP总量145.26亿元(2018);总人口为83.3万人(2018),其中农业人口46.81万人,非农业人口31.91万人。县治酿溪镇。 地理坐标为东经111°8′~111°5′,北纬27°15′~27°38′。东北靠[[涟源市]],东南邻[[邵东县]],南邻[[邵阳市]]区和邵阳县,西毗[[隆回县]],北连[[新化县]]、[[冷水江市]]<ref>[http://dihe.cn/areainfo/view-430522 新邵县],地合网</ref>。县政府驻酿溪镇大新街70号。 ==名称确立== 1952年3月12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奉中南军政委员会2月24日电转中央政务院2月16日电令,批准设立新邵县。取新化、邵阳之首字命名“新邵”。也因此,新邵县境内存在两种方言:邵阳话和新化话。 4月1日,撤邵阳县人民政府新办事处,成立新邵县人民政府,属邵阳地区行政专员公署,县治设酿溪。 1977年10月,划属涟源地区。 1982年12月改名娄底地区。 1983年8月改属邵阳市<ref>[http://www.xinshao.gov.cn/xinshao/lsyg/201707/6509f8a2b8e74c69b8d33a4c6b5a82ba.shtml 历史沿革],新邵县人民政府</ref>。 ==地理环境== 新邵地处雪峰山脉,雪峰山自西向东穿过全境,主要山峰有[[龙山]] (山峰)、[[金龙山]]、[[板竹山]]。主要河流为资水及其支流[[龙山河]]、[[石马河]]、[[涣溪河]]、[[酿溪河]]、[[棠溪河]]、[[龙口溪河]]和[[岱水河]]。境内地势南高北低,东北、西北以山地为主,东南和西南以丘陵为主;最高点为龙山主峰岳平顶,海拔1513米。 相邻县级行政区有,北界[[新化县]]、[[涟源市]]和[[冷水江市]],东依[[邵东市]],南连[[邵阳市]]辖区和邵阳县,西接[[隆回县]]。 ==地质地层== 新邵县境内地层主要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白垩系]]等。其中震旦系主要出露于[[龙山]]、[[岱山]]、[[大形山]]、[[板子山]]一带。 寒武系主要分布在[[震旦系]]周围,以及白云铺—易家岭和坪上的小河里一带。奥陶系零星分布于下源、中源、枫树坑、厚里冲等地。志留系出露于中部山地边缘部分地带。 泥盆系分布于龙山山麓,新田铺、龙溪铺、龙口溪、筱溪、坪上、张家冲、严塘、高桥、易家岭、曹家坝、陈家坊、扶锡等地。 石炭系广布于县境南部丘岗地区。 二迭系主要分布于雀塘铺、陈家桥一带。三迭系分布于大花塘等地。 白垩系分布于县南部岗地及酿溪至寺门前一带。其它第三系、第四系仅见片段,稍有发育。 新邵县境内岩浆岩主要有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 加里东期花岗岩见于县境迎光一带,面积较少。[[印支期花岗岩]]、[[燕山期花岗岩]]主要见于下源、迎光一带。 新邵县境内地层存有褶皱和断裂。 褶皱主要有:陈家坊以北、孙家桥以东的龙山穹窿,沿穹窿核部,金锑矿化普遍;大形山——龙口溪背斜;坪上——豹马岭半背斜;田心坪——库里向斜;长冲铺——陡岭向斜;十字路——铁坑向斜。断裂带主要有:分布在扶锡至太芝庙、麦子排——带的龙山穹窿东缘冲断带;位于大形山、龙口溪背斜与财溪至豹马岭之间的铜柱滩——高桥冲断带;发育于五湖庙、龙溪铺、中源铺——带的龙溪铺——中源铺冲断带。 ==地貌类型== 新邵县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面积多,呈北高南低,南向敞开,逐级递降形态。境内资江、湘江两条水系纵贯,地表切割强烈,形成的[[山地]]、[[丘陵]]、[[平原]]、岗地和水面面积比例大致为4.7:2.2:1.5:1.2:0.4。 新邵县平原面积为281.8612平方公里(2011年),占新邵县总面积的16.00%。以江河、溪谷平原为主,分布在资水干、支流和湘江支流较平缓的地带,如资江沿岸的王家坪、塘口、小庙头和筱溪等处。 溶蚀平原处在石灰岩山丘包围之中,零散分布县境各地。 新邵县岗地主要集中在县境南部和北端,面积约为198.06平方公里(2011年),占新邵县部面积的11.23%。其中低岗地大部属邵阳盆地范围,占县总面积的5.07%。 高岗地散布各地,占县总面积的6.88%。 新邵县丘陵多分布于南部岗地和中部山地的过渡地带,面积为398.93平方公里(2011年),占新邵县面积的22.63%。 新邵县山地分布在县境东、中、西的偏北地带,面积为871.0256平方公里(2011年)。占新邵县总面积的49.41%,主要山脉有[[天龙山]]、[[大形山]]、[[板竹山]]、[[川岩山]]、[[金龙山]]、[[朗概山]]和[[龙山]],海拔公里以上山峰136个,其中较大的31座,最高峰为龙山岳坪峰,海拔1513.6米。 ===大山=== 东部大山是[[大龙山]](当地人俗称龙山,有湖南百里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中部大山是[[金龙山]],西部大山是[[天龙山]](到新化县了)。 ==自然景点== ===白水洞景区=== 位于新邵县严塘镇白水洞村,距县城酿溪镇12公里,区域以白水洞村为主体,包含洞口村、岱山林场部分土地,总面积11.90平方 公里。精彩景点有:[[白龙洞]]、[[吸潮岩]]、简氏节孝坊、[[卓笔峰]]、[[武士崖]]、[[飞虹瀑布]]、[[银涛峡]]、[[水帘洞瀑布]]、[[罗山洞水库]]、[[七仙瀑布]]、[[雷公山]]等。 ===白云岩景区=== 座落在新邵县巨口铺镇白云铺村,距S217两公里,始建于南宋宝佑年间,续建于明清。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全国各地前来拜佛祈福的香客络绎不绝。白云岩古建筑群由[[妙音寺]]、[[毗庐寺]]、[[牧云寺]]、[[关龙亭]]、[[会仙桥]]等组成。 ===百里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新邵县东北部,距邵阳市50公里,其东西长50公里,南北宽25公里,号称“百里龙山”,历史上药圣唐朝孙思邈和御医申泰芝曾在此采药炼丹<ref>[http://www.sohu.com/a/193304775_381789 湖南有片“四十八面龙山”美称的国家森林公园,药王孙思邈曾采药居住于此!] ,搜狐网,2017-9-20</ref>,留有“[[药王殿]]”和“[[炼丹池]]”古迹,故“[[百里龙山]]”又称“[[药山]]”。龙山主峰岳平云顶海拔1513.6米,比南岳衡山祝融峰还高223.6米,为宝庆十二景之一。境内有人文景观8处,自然景区37处。包括有数百年[[历史]]的[[香枫]]、[[银杏]]、[[摇钱树]],壮观的[[天然瀑布]]、[[峡谷]]、[[溶洞]],数百年历史的风情山寨和工农运动的革命遗址等。 ===资江风光带===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50"> File:灵韵资江.jpg|<big>灵韵资江</big>[http://images.china.cn/attachement/jpg/site1000/20170808/74d02b31cc2b1af3a9623e.jpg 原图链接][http://news.china.com.cn/2017-08/07/content_41371059.htm 来自 中国网 的图片] File:资江风光带1.jpg|<big>资江风光带</big>[https://p0.ssl.qhimgs4.com/t010cf4529086d98dc5.jpg 原图链接][https://www.360kuai.com/pc/985ee5f5822c2ae20?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来自 快资讯 的图片] File:资江风光带2.jpg|<big>资江风光带</big>[https://p0.ssl.qhimgs4.com/t015dbe1dd75109d3c6.jpg 原图链接][https://www.360kuai.com/pc/985ee5f5822c2ae20?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来自 快资讯 的图片] </gallery> 资江是新邵的母亲河,干流由南向北贯穿全境,途经县城及酿溪、新田铺、严塘、大新、坪上等5个镇乡,流程54.5公里。境内的资江素有“小三峡”之称<ref>[https://hn.qq.com/a/20171203/009087.htm 邵阳资江风光带“小三峡” 美景美如画],腾讯大湘网,2017-12-3</ref>,沿途景点有赛双清、将军石、护江石林、石门献翠、清溪滩、铜柱滩、水洞岩、岩鹰石、金猴迎客、海豹出江、蛇形山、骆驼峰。 ==土地资源== 截至2005年,新邵县土地总面积为1762.86平方公里,约合264.43万亩,减少1.52%。其中农耕地53.13万亩(含水田41.20万亩),占20.08%;后备耕地2.4万亩,占0.91%;园地6.19万亩,占2.34%;林地123.53万亩,占46.72%;草地8.16万亩,占3.09%;水域10.28万亩,占3.9%;难利用地15.03万亩,占5.68%;非农耕性占地45.71万亩,占17.28%。 ==矿产资源== 2011年,新邵县[[金]]、[[钨]]、[[铅]]、[[锌]]、[[铜]]、[[镉]]、[[银]]、[[硫铁矿]]及[[石灰岩]]保有储量居[[湖南省]]第一,[[锑]]居第二。1995年境内蕴藏矿产资源总潜在价值达8899.67亿元,按年采千分之一计,年矿产值可达8.8亿元。至1995年县境共发现矿种33个,其中有色金属有金、银、铜、锑、铅、锌、镍、铬、钴、钨、钼、汞等;黑色金属有铁、锰、钒;能源矿产有[[无烟煤]]、[[半烟煤]]、[[烟煤]]、[[石煤]];非金属矿有[[石灰石]]、[[花岗岩]]、[[白云石]]、[[硅石]]、[[重晶石]]、[[大理石]]、[[陶瓷土]];化学工业矿有[[硫]]、[[磷]]、[[钾]]、[[砷]]、[[维尼龙石灰石]]等。新邵县有矿区(点)139处,其中大、中型矿床15处,矿点108处。有开发价值或前景的33处。 ==水资源== 2011年,新邵县地表水资源总量13.7222亿立方米,其中县境地表径流量12.3017亿立方米,客水1.3877亿立方米,资水过境水机电提水量328.45万立方米。境内河流69条,属资水水系63条,流域面积1591.1平方公里,地表水总量11.11835亿立方米;湘江水系6条,流域面积171.9平方公里,地表水总量1.18335亿立方米。新邵县多年平均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7.0752万千瓦,其中资水干流12.188万千瓦,占71.4%;石马江1.9892万千瓦,占11.6%;龙口溪河0.7379万千瓦,占4.3%;[[麻溪河]]0.3517万千瓦,占2.1%;龙山河0.4199万千瓦,占2.5%;其它河流1.3884万千瓦,占8.1%。新邵县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11.448万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67%。其中资水干流9.5万千瓦(筱溪电站7.5万千瓦,晒谷滩电站2万千瓦),石马江0.813万千瓦,麻溪河0.16万千瓦,龙山河0.1875万千瓦,龙口溪河0.653万千瓦,其它河流0.1345万千瓦。 ==植物资源== 2011年,新邵县植物资源有被子植物243科868种,含乔木86科336种,灌木50科147种,藤木19科41种,草本88科344种;裸子植物7科42种,主要有[[马尾松]]、[[黄山松]]、[[华山松]]、[[油松]]、[[雪松]]、[[黑松]]、[[杉木]]、[[柳杉]]、[[水杉]]、[[池杉]]、[[落羽杉]]、[[柏木]]、[[侧柏]]、[[云柏]]、[[罗汉松]]、[[三尖杉]]、[[银杏]]等;还有蕨类植物、菌类植物([[蘑菇]]、[[草菇]]、[[平菇]]、[[金针菇]]、[[木耳]]、[[茯苓]]、[[灵芝]]等)以及[[苔藓]]、[[藻类]]等植物。新邵县自然植被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并有部分热带林成份。随着海拔高度变化,植被垂直差异明显。除农业植被外,主要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竹林,灌丛,草丛8个群落类型,9个群系型,24个群丛。原始植被无存,分布上的连续性与完整性被打乱,相互参杂,群落界限不很明显。 ==动物资源== 地理区划上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野生动物资源生态分类属中[[亚热带]]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种类繁多。截至2011年,脊索动物中:哺乳类有7目18科33种。鸟类有12目29科66种。爬行类有3目10科84种。两栖类有2目7科。鱼类有7目16科89种。节肢动物中:昆虫有13目74科206种。蛛形类有16科32种。还有虾、蟹等甲壳类,蜈蚣、百足虫等多足类动物。环节动物中常见有[[蚯蚓]]、[[水蝗]]、[[山蝗]]等。软体动物有4目10科。主要有园田螺等10余种螺。[[园顶蚌]]、[[背瘤蛎蚌]]、[[背角无齿蚌]]、[[河蚬]]、[[湖蛛蚬]]、[[蜗牛]]、[[大蜗]]、[[蛞蝓]]等。 ==气候特征== 新邵县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0℃,最高为1998年17.7℃,最低为1984年16.2℃。年平均总日照时数1480.5小时,日照百分率33%。以2003年最多,1688.3小时、日照百分率38%;1982年最少,1258.3小时、日照百分率28%。降水量属衡邵低值区边沿与梅城高值区之间。年平均总降水量1365.2毫米。自北向南递减,北部1500毫米,中部1350~1450毫米,南部1300毫米左右。年平均总蒸发量1201.6毫米。最多1978年达1385.4毫米,1982年只有1011.2毫米为最少。7月份以偏南风为主,其它各月以东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为1.0米/秒。年平均总霜日数19天。年平均初霜期11月25日,终霜期2月26日。年平均无霜期271天,1980年多达304天,1986年只有237天。年平均降雪日数12天。1985年多达25天,1981年只有2天。年平均初雪期12月19日,终雪期2月25日。 新邵县气候特征: (一)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长。 (二)4、5、6月多大雨,7、8月高温干旱。 (三)光热水资源较丰富,但干旱、洪涝、低温等灾害频繁,大风、冰雹、冰冻、雷击灾害也不少见。 (四)地形复杂,造成温度、降水、光照的地理差异明显。北部和南部因海拔低而气温偏高,中部因海拔高而气温偏低。降水量年度和季节差异很大,又因地形和海拔不同,差异更显著。 据新邵县12个雨量点记录显示,潭溪、洪溪、大河滩、坪上等地的大雨、暴雨、雨日、雪日、年降水量等比其它地方明显偏多,以潭溪暴雨最多。最大年降水量是1994年坪上达2351毫米。最大月降水量是1995年6月龙溪铺达547毫米,该月降水量占该年降水量的36%。最大日降水量是1998年5月22日坪上达225.5毫米,占该年降水量的13%。日照,山脉南坡比北坡每天多0.5~2.0小时。 (五)近20年来冬季有偏暖趋势,在冰冻和严寒期(日平均气温≤0.0℃且连续≥5天)天气很少出现。20世纪60~80年代,冬季多有冰冻天气出现,1984年冰冻多达10天。90年代以来冰冻天气明显减少,1993~2005年的13年里只出现冰冻2天(高寒山区外)。 ==历史名人== [[张干]]<ref>[http://mren.bytravel.cn/history/zhanggan.html 张干],博雅人物词典,2018-10-21</ref>,[[李抱一]],[[刘祖长]],[[唐文斌]]、[[隆义清]]、[[卿艳]]、[[谢道新]]、[[谢友文]]、[[彭润民]]、[[廖怀章]]、[[石忆邵]]、[[杨初春]]、[[何署坤]]、[[陈清林]]、[[周继华]]、[[邓辉楚]]、[[李子明]]、[[岳松华]]、[[邓普辉]]、[[朱有志]]、[[简怀玉]]、[[王双桥]]、[[刘志坚]]、[[吴正治]]、[[肖祥海]]、[[罗星凯]]、[[黄明开]]、[[周集中]]、[[肖贞堂]]等名人。 ==视频== ===<center> 新邵县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美丽的新邵县城航拍 </center> <center>{{#iDisplay:t03172kpph2|560|390|qq}}</center> <center> 新邵县白水洞风景区 这些景色你们都看到过吗 </center> <center>{{#iDisplay:x0682haszpr|560|390|qq}}</center> <center> 新邵:天龙山雾凇冰花美轮美奂 白雾飘渺扮靓群山 </center> <center>{{#iDisplay:d0032s75lpw|560|390|qq}}</center> <center> 航拍新邵坪上镇时荣村和时荣桥 </center> <center>{{#iDisplay:l0385202og6|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Category:990 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
返回「
新邵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