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37.8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斑猫 的原始碼
←
斑猫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斑猫'''斑蝥(bān máo)[1](拉丁学名:Lytta vesicatoria),[[鞘翅目芫青科昆虫]]。 斑蝥关节出能分泌一种气味辛辣的黄色液体斑蟊素。躯体略呈长圆形,背部有3条黄色或棕黄色的纹;胸腹部乌黑色,有特殊臭气;一般长约15至22毫米,宽5至8毫米。它常居于忍冬科和木犀科的植物之上,在夏、秋二季容易被捕捉,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ref>[https://wenwen.sogou.com/z/q914750725.htm 斑猫可以和豹猫杂交么?]搜狗问问</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9e83487cd9d7f09d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 生活习性 == 多生长在丘陵、山坡、河床沙地、荒漠等地。斑蝥的栖息环境较独特,因成虫为植食性,幼虫为肉食性,所以成虫多生长在寄主植物上,二幼虫多集中在蝗卵密度大的地方。斑蝥成虫寄主极为广泛,不仅有农业经济作物,而且还有大量的野生植物、杂草等。 == 形态特征 == 南方大斑蝥:呈长圆形,长1.5~2.5cm,宽0.5~1cm。头及口齐向下垂,有较大的复眼和触角个1对,触角多已脱落。背部具革质鞘翅1对,黑色,有3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鞘翅下面与薄膜状的内翅2片。胸腹部乌黑色,胸部有足3对。有特殊的臭气。 黄黑小斑蝥:体型较小,长1~1.5cm。 == 主要价值 == 入药部位 动物的干燥体。 性味 味辛,性热。 归经 归肝、胃、肾经。 功效 破血逐瘀,散结消瘸,攻毒蚀疮。 主治 用于症瘕,经闭,[[顽癣]],[[瘰疬]],[[赘疣]],痈疽不溃,恶疮死肌。 相关配伍 1、月水不通:童男、童女发各三两(烧灰),斑蝥二十一枚(糯米炒黄),麝香一钱,为末。每服一钱,食前热生姜酒下。(《圣惠方》) 2、小肠气痛:大枣一枚去核,用斑蝥一枚去头、足、翅,入枣内,纸包煨熟,去蝥食枣,以桂心、荜澄茄汤下。(《直指方》) 3、颠犬咬伤:糯米一合,斑蝥七枚同炒,蝥黄去之;再入七枚,再炒黄去之;又入七枚,待米出烟,去蝥为末。油调敷之,小便利下佳。(《医方大成》)。 用法用量 内服,0.03~0.06g,炮制后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或浸酒醋,或制油膏涂敷患处,不宜大面积用。 禁忌 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孕妇禁用。外用对皮肤、粘膜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能引起皮肤发红、灼热、起泡,甚至腐烂,故不宜久敷和大面积使用。 采集加工 夏、秋二季捕捉,闷死或烫死,晒干。 炮制方法 1、生斑蝥:除去杂质。 2、米斑蝥:将米置锅内加热,喷水少许至米贴锅上,候烟冒出时,加入斑蝥,轻轻翻炒至米呈黄棕色,取出,去净米粒,除去头、足、翅。每100kg斑蝥,用米20kg。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斑蝥,人获得之,尾后恶气射出,臭不可闻。故其入药亦专主走下窍,直至精溺之处,蚀下败物,痛不可当。 2、《本经》:寒热,[[鬼疰蛊毒]],鼠,恶疮疽,[[蚀死肌]],[[破石癃]]。 3、《日华》:疗淋疾,敷恶疮烂。 动物研究 鉴别 饮片性状 南方大斑蝥:体型较大,头足翅偶有残留。色乌黑发亮,头部去除后的断面不整齐,边缘黑色,中心灰黄色。质脆易碎。有焦香气。 黄黑小[[斑蝥]]:体型较小。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斑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