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22.14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支 的原始碼
←
支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支 </big> ''' |- | [[File:T0198722e820ded6e62.png |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98722e820ded6e62.pn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184448&sid=6397698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支(拼音:zhī),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 。此字始见于战国 。此字本义是指[[脱离]]竹茎的竹枝,引申指植物的枝茎,后来为此义造专字"枝";后引申指人的肢体,后来为此义造专字"肢";又引申指支应、抗拒;还可作量词与姓氏。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支 拼音; zhī 注音; ㄓ 异体字; 搘、枝 平水韵部; 平声四支 部首; 支 总笔画; 4 五笔; fcu 仓颉; je 郑码; edxs 四角号码; 40407 统一码; 基本区 U+652F 结构; 上下结构 造字法; 会意字 字级; 一级字 =='''字源演变'''== 会意字。《说文》:"从手持半竹。"构件又是手的象形;全竹作字形"A",半竹即取其一半作字形"B",以手持半竹会离开竹子的竹枝意。战国古文字有[[繁简]]二体。繁体从又持竹,只是被又在[[中间]]隔开,上下各半竹,潦草的则下半竹作字形"C";简体或同小篆,或半竹省作字形"D"。隶变后楷书作支,主要是笔势变化。《说文》本义是"去竹之枝",即脱离竹茎的竹枝,引申指[[植物]]的枝茎,《诗·卫风·芄兰》:"芄兰之支。"后来为此义造专字枝。引申指人的肢体。云梦秦简《法律答问》 : "若折支指、胅桊(体)。 "马王堆汉墓帛书《十问》:"无以动亓(其)四支而移去其疾。"后来为此义造专字肢。又引申指支应、抗拒。马王堆《战国纵横家书》:"外支秦魏之兵。"又用作量词与姓氏。以上读zhī。支"F",楚方言,指絮语不清,读zhì。今支,春秋时山戎属国;亦古县名,在今唐山一带。以上读qí。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凡支之属皆从支。⺶,古文支。章移切 说文解字注 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 此於字形得其义也。章移切。十六部。 ⺶,古文支。 上下各分竹之半。手在其中。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章移切。《正韵》旨而切,音巵。《说文》: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注:徐锴曰:竹叶下垂也。《增韵》:俗作攴,非。 又《韵会》:庶也。《诗·大雅》:本支百世。传:支,支子也。《仪礼·士昏礼》:支子则称其宗。注:支子,庶昆弟也。 又《广韵》:持也。《左传·定元年》:天之所坏,不可支也。 又《周语》:武王克殷,作诗以为飮歌,名之日支。注:支,拄也。 又《广韵》:度也。《晋书·职官志》:有度支尚书。 又《韵府》:支,券也。《魏书·卢仝传》:一支付勋人,一支付行台。韩愈《寄崔立之》诗:当如合分支。注:今时人谓析产符契为分支帐。 又《大戴礼》:燕支地计众,不与齐均也。注:支,犹计也。 又《玉篇》:支离自异。《类篇》:一曰分也。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支离分赴。注:支离,分散也。 又《玉篇》:载充也。 又《韵会》:十二支,辰名。《史记·天官书注》:尔雅释天云:岁阳者,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是也。岁阴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是也。 又《后汉·王符传》:明帝时,以反支日,不受章奏。注:凡反支日,用月朔为正,十二支终戌亥,反还於子丑。如朔日遇戌亥,卽初一为反支也。见阴阳书。 又国名。《书·禹贡》: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卽叙。注:马云:析支在河关西。《前汉·平帝纪》:黄支国献犀牛。注:应劭曰:黄支在日南之南。 又《西域传》:条支国临西海。 又山名。《史记·匈奴传》:出陇西,过焉支山。注:焉支山,在丹州。 又荔支,果名。《后汉·和帝纪》:旧南海献荔支。 又姓。《庄子·列御》:朱泙曼学屠龙於支离益。《何氏姓苑》:支氏,琅邪人。《后赵录》:司空支雄。 又与胑肢通。《易·坤卦》: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疏:四支,犹人手足。 又与枝通。《诗·卫风》:芄兰之支。《前汉·扬雄传》:支叶扶疎。 又与栀通。《前汉·司马相如传》:鲜支黄砾。注:鲜支,卽今栀子树也。 又《集韵》:翘移切,音只。令支,县名。《齐语》:刜令支。注:今为县在辽西。 又《集韵》:支义切,音寘。扬子《方言》:南楚谓謰謱为支注。<ref>[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word&title=%E6%94%AF 支],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