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22.14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插队 的原始碼
←
插队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插队</big>'''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17/276083a3b39a44fe8958aa38f71e83f2.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165214045_740751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big>插队<big>''' 本指一种不守[[秩序]]、缺乏[[公德]]的行为。插队,通常是指1980年以前中国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一种[[模式]]。 插队落户,特指“上山下乡运动”中高、初中毕业生到农村生产队当农民的模式。1968年以后,上山下乡运动就以该模式为主要模式。日后出现的“洋插队”,因为和农村插队具有为生存奋斗的共同特点而[[得名]]。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插队 <ref>[https://baike.so.com/doc/1073814-32348522.html 插队知青是什么意思呀(插队知青是什么意思) . 新广网 . [2023-12-26<nowiki>]</nowiki>]</ref> 外文名 jump the queue 拼音 chā duì 注音 ㄔㄚ ㄉㄨㄟˋ ==简介== 1、 插队知青指的是过去中国城市知青“上山下乡”的一种模式。 2、 插队属于集体所有制,不需要政审、体检等程序,也没有严格的名额限制(去边疆除外)。顾名思义,放在农村生产队,和普通社员一样挣工分、分红、口粮。 3、 青年简称知青,广义指知青,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 4、 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是指从一代人开始到一代人结束,自愿从城市到农村、农垦兵团去务农或修筑边防的青年。这些人实际上大部分只受过初中或高中教育。 ==历史== 知识青年插队上山下乡运动贯穿于新中国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时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知识分子劳动化、劳动人民知识化,知识青年与工农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方向,是社会主义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是毛泽东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一次伟大实践。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新中国戍边垦荒发展生产的历史选择 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人口出生率猛增,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保证全体人民的粮食需求,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了开荒3868万亩的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农村和一些国营农场外,必须另外组织力量去完成。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55年8月9日,杨华、李秉衡等60名北京青年向共青团北京市委提出屯垦戍边的申请,获得北京团市委的批准与鼓励,随后引起城市知识青年到边疆垦荒的热潮。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16个大中城市的2000多名青年先后来到北大荒,开垦出1200亩荒地,第二年生产了13.5万公斤粮食、30万公斤蔬菜,还盖起了宿舍和食堂。同年,河南省郏县一批中学生回乡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195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个概念,这也成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开始的标志。 上山下乡是新中国青年学生的历史创举,是改变建国初期一穷二白面貌的时代选择,党中央顺应了历史潮流,将青年意愿上升为国家政策,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知识青年自觉地投入到这场运动中的满腔热情,他们立志“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一些知识青年为表示扎根农村的决心,有的咬破手指写下血书,有的到天安门广场、烈士纪念碑前宣誓,有的不顾父母劝阻从家里偷出户口办理迁移手续。涌现出了邢燕子、侯隽、董加耕等一大批知青典型代表。 ==起源== 文化大革命初期,毛主席把主要希望寄托在青年学生。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说: “这些群众主要是年轻人、学生,正是杜勒斯们寄托‘和平演变’希望的最年轻的一代。让他们亲身体验斗争的严重性,让他们把自己取得的经验和认识再告诉他们将来的子孙后代,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也可能使杜勒斯的预言在中国难以实现。” 毛主席还说: “我考虑发动群众。我把批判的武器交给群众,让群众在运动中受到教育,锻炼他们的本领,让他们知道什么道路可以走,什么道路是不能走的。我想用这个办法试一试。我也准备它失败。” 1968年7月28日凌晨,毛主席紧急召见北京大学的聂元梓、清华大学的蒯大富、北京师范大学的谭厚兰、北京航空学院的韩爱晶、北京地质学院的王大宾等北京高等学校负责人谈话。 谈话从凌晨3时半开始,直到早上8时半结束,长达五个小时。毛主席最后说: “现在学生的缺点在什么地方呢?学生最严重、最严重的缺点,就是脱离农民,脱离工人,脱离军队,脱离工农兵,就是脱离生产者。” 可能就在这个时候,毛主席认识到自己忽略了一些事情,直接从学生中培养接班人是不行的。那该怎么办呢?毛主席思来想去四个月,到1968年12月他下了决心。他可能想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所以想换一个角度。就好比我们的生活中,孩子不听家长的话,家长就找自己的亲戚朋友,让亲戚朋友跟孩子说一说。 毛主席是农民,他知道农民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在城市中父母温暖的怀抱里是培养不出接班人的,于是就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让农民教育一下看看效果怎么样?所以这就有了1600多万知青上山下乡。 毛主席这个时候可能也想到了,这些孩子到乡下会吃苦,甚至要吃大苦,可能要埋怨自己,甚至要骂自己,但是没有关系,为了打破杜勒斯兄弟的“和平演变”战略,他挨骂也认了。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在7名政治局常委中,有4人有过上山下乡的经历。习近平同志15岁去的西北黄土高原,一待就是七年多。 ==观念== “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绝不仅仅是个人和家庭的私事,共产党人特别是高级干部的世界观涉及党和国家变不变质、老百姓受不受苦的天大的事。党的高级干部队伍中若多几个亿万富翁,我们的党、国家和民族就必然少几个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特别是思想家,极而言之,还可能加快我们党轰然倒塌的步伐。” 即使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但我们也决不能走苏联的路。 在这个时候,人民民主的本质、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来负责,依法治国的同时不要忘记以德治国。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你尽了这个责任,就是你的德。如果大家都不尽心,将来走了别的路了,我们自己的子孙后代吃苦受难,就会像现在的叙利亚、利比亚、伊拉克一样,动荡不安,甚至战乱。那个时候,我们的子孙后代就会戳着我们的脊梁骨说:爷爷奶奶,你们当年都干了些什么呢? 所以说,有一个好的世界观,是一个人毕生的巨大财富。我们要认真改造世界观。只有大家都尽点心,党、国家、民族才能好。 精神产品可以影响很多人。如果这个里面出现伪劣产品,那就会误人子弟。如果把整个价值观都改变了,那就正好迎合了人家。所以我们一定要有高度负起历史责任的责任感、责任心。我是个小人物,我写的这些东西,包括今天我给大家做的汇报,对也、错也、功也、过也,都愿意接受历史的检验。 ==參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揭密生活]]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插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