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212.5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扬州大学学报 的原始碼
←
扬州大学学报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扬州大学学报.jpeg|有框|右|<big>扬州大学学报(期刊)</big>[http://yzdx.paperonce.org/Upload/Park/b57c222e-27f8-4150-b7b7-331b7e0ab613.jpg 原图链接][http://yzdx.paperonce.org/default.aspx/ 来自 国外电子元器件,文酊网 的图片]]] '''扬州大学学报'''(原《江苏农学院学报》、《江苏农业研究》)是综合性农业与[[生命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农业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园艺、植物保护、食品科学<ref>[https://www.sohu.com/a/474976907_120288885 食品科学2021最新影响因子],搜狐,2021-07-06</ref>、基础医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省级以上基金项目课题的学术论文优先发表。 该刊已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图书馆分别入选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AGRIS、英国CABI、动物学记录(ZR)、美国DIALOG、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国内所有以”中国”名头出版的农业文摘类期刊和部分医学文摘期刊及《中国生物学文摘》等作为一次文献源期刊收录。2002年以来多次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及全国农业优秀期刊(学术类一等奖),蝉联”江苏省双十佳期刊”。 ==办刊特色== 该刊坚持学术性,强化理论性;坚持时代性,强化功能性;坚持现实性,强化特色性,致力实施精品战略。该刊大力发扬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优势和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之地域特色,并精心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苏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国儒商研究”、“扬州文化研究”、“女性文学多棱镜”、“审美新视角”等特色栏目。 ==主要栏目== 主要刊登数理科学和[[化学]]、工业技术、环境科学等门类的学术论文,重点报道数学、化学、[[物理学]]、[[力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电子、建筑科学、水利工程等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特别注重刊登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有省级以上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的学术论文。 ==收录情况== 本刊现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本刊已被美国《数学评论》(MR)、[[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德国]] 《数学文摘》(ZBL)、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力学文摘》等国内外著名检索期刊收录。并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华艺数位艺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全文收录。 ==获奖情况== 2008年12月31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编委会颁发正式通知,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农业与[[生命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分别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第五版)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农业科学类、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人文社会科学版、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此次是蝉联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自然科学版首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投稿信息==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并译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选择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的具有独立性的实在词。 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 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ref>[https://www.sohu.com/a/145439279_661771 阿拉伯数字是怎么来的,又有怎样的讲究,你知道吗?] ,搜狐,2017-06-02</ref>;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据应注明资料来源。 9.注释:注释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集中列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释义性注释是对论着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引文注释包括各种不宜列入文后参考文献的引文和个别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其序号为①②③…… 1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着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其他未说明文献〔Z〕。 11.基金项目: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12.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13.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 14.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视频== ===<center> 扬州大学学报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环境科学</center> <center>{{#iDisplay:n0903qk4ogt|560|390|qq}}</center> <center>扬州大学“名师厚德讲堂”</center> <center>{{#iDisplay:n0690bfnalf|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 050 連續性出版品;普通期刊 ]]
返回「
扬州大学学报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