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16.5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戟叶滨藜 的原始碼
←
戟叶滨藜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戟叶滨藜</big> ''' |- |[[File:戟叶滨藜2.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2019img.cvh.ac.cn/imgcvh/l/NAS/NAS00305017.jpg 原图链接] [http://2019.cvh.ac.cn/spm/NAS/NAS00305017 来自植物标本馆]]]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戟叶滨藜 学 名:Atriplex hastata L.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中央种子目 科:[[藜科]] 亚 科:环胚亚科 族:滨藜族 属:[[滨藜属]] 种:戟叶滨藜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 '''戟叶滨藜'''(学名:'''Atriplex hastata''' L.)是[[藜科]]、[[滨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中国[[新疆]]北部。[[内蒙古]]东部和[[西藏]]有记载。多生于山谷湿地、路旁等处。 戟叶滨藜单株产量高,青绿时绵羊乐食,牛采食较少,马不采食,粗灰分含量也较高。牲畜采食后,可满足部分矿物质的需要,也可调制干草,若制成草粉,猪也喜食。为中等饲用价值牧草。<ref>[http://www.iplant.cn/info/%EA%AA%D2%B6%B1%F5%DE%BC 戟叶滨藜], 植物智, 2020-01-18</ref> ==戟叶滨藜形态特征== 戟叶滨藜, 一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茎直立,通常较粗壮,圆柱形,有钝条棱及绿色色条,无粉或幼嫩部分有粉;分枝细瘦,斜伸。 叶互生或近对生;叶片三角状戟形,长5-10厘米,宽4-10厘米,上面无粉,下面稍有粉,边缘具不整齐粗锯齿,或仅中部以下有1-3对不等大的锯齿状裂片,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凹或近截平;叶柄长1-3厘米。 花序穗状或穗状圆锥状,生于茎和枝的上部;雄花花被近球形,黄色,裂片5,雄蕊5;雌花的苞片菱形至卵状三角形,有密粉,通常全缘,仅基部边缘合生,表面有时有隆起。胞果直径约1.2毫米,果皮淡黄白色,与种子贴生。种子扁,圆形,黑色,有光泽。花期7-8月,果期9-10月。 ==戟叶滨藜生长环境== [[File:戟叶滨藜1.jpg|缩略图|左|250px|[http://2019img.cvh.ac.cn/imgcvh/l/PE/02012219.jpg 原图链接] [http://2019.cvh.ac.cn/spm/PE/02012219 来自植物标本馆]]] 多生长于山谷湿地、路旁等处。戟叶滨藜在草原上生长较少,散生于山谷、湿地、渠边、林下、路旁及蔬菜田园。喜沙质土壤或稍有盐渍化土壤中,在板结、通气性差、肥力不足的地方生长不良。喜湿润,不耐旱。 ==戟叶滨藜生长习性== 生长发育快,一般4月下旬萌发,花期7月,8–9月种子成熟,10月上旬枯黄。 ==戟叶滨藜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新疆北部。内蒙古东部和西藏有记载。[[俄罗斯]]、[[伊朗]]、[[阿富汗]]、[[西欧]]、[[印度]]西北部及[[非洲]]北部也有分布。 ==戟叶滨藜繁殖方法== 种子预处理:戟叶滨藜植物果实为翅果,种翅和种皮坚硬,难以吸水、透气,严重影响种子的发芽力。在播种前必须采取人工或机械措施去除种翅,破坏种皮,增强吸水、透气能力,以利于种子吸胀和发芽。 催芽处理:种子含有皂角苷,抑制种子萌发,可水选除去空粒、不饱满种子,再用高锰酸钾1000-5000倍液浸泡2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置沙床催芽,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保持在60左右;或用40℃的温水浸泡1-24小时,去除种子中的皂角苷,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力。 播种:一般在温度较低时种子发芽良好。在中国甘肃省武威市民勤最佳播种时间为4月下旬或5月上旬,此时气温开始回升,适合戟叶滨藜植物种子萌发。栽培土壤为砂壤土,具有湿度较大、热容量小、透气性强、升温迅速的特征。播前应先浇透水,等土壤水分适合播种时施足底肥,深翻土壤,使土壤与底肥混合均匀。采用开沟条播方式,覆沙厚度为1厘米,用薄膜覆盖,并使薄膜与苗床之间保留一定的空间,以免出苗后发生烫伤。 ==戟叶滨藜栽培技术== 幼苗正常出土时间为播种后6-20天,如温度适宜可在12-30天出齐。出苗后期每天观察出苗及生长状况,如幼苗生长迅速,要及时揭去薄膜,防止烫伤;如温度较高,幼苗容易发生猝倒病、立枯病,可适当遮荫或喷水。齐苗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并及时除草、松土、防虫。根据苗木生长状况,可适当增施化肥。 ==戟叶滨藜主要价值== 戟叶滨藜在农区为田间杂草,零散分布,单株产量高,青绿时[[绵羊]]乐食,牛采食较少,马不采食,干枯后,叶片凋落,残存的茎枝绵羊、[[山羊]]采食。 从化学成分上看,粗蛋白质含量高达25%,粗灰分含量也较高。牲畜采食后,可满足部分矿物质的需要,也可调制干草,若制成草粉,猪也喜食。为中等饲用价值牧草。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戟叶滨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