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7.166.15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我們是ODST 的原始碼
←
我們是ODST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我們是ODST'''<br><img src="https://image.gameapps.hk/images/202008/17/422890.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gameapps.hk/news/40614/Halo-3-ODST 圖片來自gameapps]</small> |} 《'''我們是ODST'''》是一部[[微軟]]於2009年推出的美國[[電視廣告]],由[[魯伯特·桑德司]]執導,主要用於[[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最後一戰3:ODST]]》的宣傳。<ref>[https://www.gameapps.hk/news/40614/Halo-3-ODST 《Halo 3: ODST》即將登錄 PC 封測試玩預告],gameapps</ref> 該廣告主要圍繞於一名年輕的士兵,他在透過派系 (最後一戰)的徵召和訓練後,身穿裝備並從[[外太空]]空降至戰場。《我們是ODST》由[[麥肯廣告]]旗下的子公司T.A.G.所創作,並由製片公司Morton/Jankel/Zander負責製作。該廣告於[[匈牙利]][[布達佩斯]]拍攝,主要於當地外圍的[[煤礦|煤礦場]]和廢棄工廠取景。 《'''我們是ODST'''》於2009年9月7日在網上和各大媒體發行,並獲得了正面的評價,也使《最後一戰3:ODST》在推出的第一週成為了全球[[Xbox 360]]最暢銷的遊戲,且在發售的前幾週內賣出了超過250萬份。《我們是ODST》也贏得了廣告和娛樂界的許多榮譽,其中包括兩項克里奧獎、倫敦國際獎,以及廣告界最高榮譽[[坎城國際創意節|坎城國際廣告節]]所頒發的多項榮譽。 == 劇情 == 故事開場上演了一場軍事葬禮。地上放置著許多蠟燭,[[風笛|風笛手]]演奏著哀樂,軍事人員和平民混合在一起的哀悼者們神情顯得嚴肅;隨著棺木上的紅色ODST旗幟被移開,其死者的名字被揭示,而旗幟則被折好並遞給哀悼者中的一名婦女。當軍官以[[匈牙利語]]命令一旁的士兵執行[[禮炮]]時,一首[[威爾斯語]]的歌曲開始放送;與此同時,鏡頭轉移至別的場景,並開始以[[蒙太奇]]式的來描述在一旁的年輕士兵塔爾科夫在被剃髮後接受[[新兵訓練]]的過程。之後,塔爾科夫透過乘坐單人的「空降倉(」來進入外星的戰場;接著,他開始與其他幾名隊友展開作戰。當塔爾科夫被一隻[[星盟#鬼面獸(Brutes/Jiralhanae)|鬼面獸]]甩到一邊,並使自己的頭盔掉落而露出他有著傷疤的臉孔後,塔爾科夫打算以M7 SMG反擊;但隨即一架被擊落的女妖戰機擊中了鬼面獸,使塔爾科夫撿回一命。該片的場景再次轉換;塔爾科夫現在是一名資深的士兵,並在一片燃燒的廢墟中為一名死去的戰友進行哀弔,同時,在場還有一名與年輕的塔爾科夫相似的新兵。很快地,遠處傳來的槍聲將塔爾科夫和他的團隊拉回了戰鬥之中。 == 發展 == 1999年,在經過數年與不同的機構合作過各種產品線後,[[微軟]]公司決定建立好營銷方面的事務。微軟從每個機構的名單上開始招募人員,並最終將自己在全球的客戶源分配給[[麥肯廣告]]。與微軟合作的麥肯被聘來推動在[[Xbox]]上的[[殺手級應用]],以促進[[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最後一戰:戰鬥進化]]》的宣傳。該營銷活動非常成功,遊戲在全球的銷售量超過500萬份,也由於《最後一戰:戰鬥進化》的成功,使遊戲推出了[[最後一戰系列|一系列續作]]及衍生商品;為此,麥肯也持續負責了後續的營銷活動。 2007年,麥肯推出了名為「最後一戰3的營銷」的多平台全球廣告宣傳活動,其中包括6分鐘的真人短片《最後一戰:登陸》,以宣傳《最後一戰》系列的最新遊戲《[[最後一戰3]]》。《最後一戰:登陸》由[[尼爾·布洛姆坎普]]執導,而他也同意執導一部《最後一戰》的改編長片,但之後因對資金上的意見分歧而被取消。「Believe」為《最後一戰3》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利益和成功,並在發售的首日就達到了超過8400萬[[英鎊]]的銷量額,這也是當時娛樂產品銷量中最高的開盤數字。「Believe」也獲得了來自廣告界的數十個獎項,包括八項克里奧獎、NDY獎最佳展現及廣告界最高榮譽[[坎城國際創意節|坎城國際廣告節]]所頒發的兩項大獎(電影和綜合活動)。據《全球創意報告》調查,「Believe」是2008年第二大的綜合廣告活動(位居於[[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地球一小時]]」之後)。 陸續獲得肯定的麥肯於2009年初收到了一份簡報,其內容是關於將讓麥肯開始進行《最後一戰》系列的新活動,主要用於宣傳新遊戲《[[最後一戰3:ODST]]》。該遊戲同時也是首款不是以[[士官長 (最後一戰)|士官長]]為主角的系列作。該計劃獲准後,麥肯帶領著曾在「Believe」合作的人員來處理這個新的活動,並對其賦予了《The Life》一名(或稱作《我們是ODST》,並打算在《最後一戰》宇宙中塑造出具人性化的士兵。麥肯旗下的子公司T.A.G.、製片公司Morton/Jankel/Zander和廣告導演[[魯伯特·桑德司]]開始展開合作,且桑德司也曾參與過「Believe」的活動。 ==拍攝 == 其製作商業廣告的期限為五週,並有三天用於拍攝。在堪景時,導演桑德司試圖以「[[東方集團]]」的美學挑選地點,其中包括[[烏克蘭]][[車諾比]]。但因緊迫的時程表而阻礙了不同地點(之間距離過遠)的取景,最終劇組選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外圍的三個地點完成;這些地點包括充當開場葬禮背景的[[核電廠]]冷卻塔、當作戰場的露天採礦[[煤礦|煤礦場]],以及用廢棄的鋁工廠來作為片尾的哀弔場景。 桑德司對於自己的拍攝風格和審美的靈感來自多方不同的來源,包括從記者時常使用的嵌入式新聞畫面及[[阿富汗]]和[[俄羅斯]]的軍事電影,如《潜行者 (電影)》(1979年)與《見證 (電影)》(1985年)。為了保持商業廣告中的細節與《最後一戰》的準則 (虛構作品)一致,《最後一戰》系列的創作者[[Bungie|Bungie Studios]]為桑德司提供了相關方面的訊息——從鬼面獸的皮毛顏色和階級徽章到ODST士兵的裝甲及武器外型。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87 電影]]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我們是ODST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