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232.2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安国市中药文化博物馆 的原始碼
←
安国市中药文化博物馆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安国市中药文化博物馆.jpeg|有框|右|<big>博物馆(藏品)</big>[http://pic.hebei.com.cn/0/10/72/44/10724495_776147.jpg 原图链接][http://mlhb.hebei.com.cn/system/2017/01/10/011120294.shtml 来自 长城网 的图片]]] '''安国市中药文化博物馆'''来到[[博物馆]],人们会对中医药的[[产生]]与发展有个基本的认知。博物馆的第一展区<ref>[https://www.sohu.com/a/480005254_120864513 博物馆展厅设计的特点],搜狐,2021-07-28</ref>,是讲述从神农尝百草到中医药学体系的最终形成过程。 ==简介== 中医药的萌芽最早可推算到新时期时代,[[伏羲]]、神农和皇帝都是传说中的医药创始者。《[[皇帝内经]]》是最早的中医系统理论典籍。博物馆在讲述这一章节时,是用文字和几幅原始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治疗和预防治病方法图片来演示。 在一展厅的走廊尽头,有两座塑像。一座为隋唐大医学家[[孙思邈]]坐虎针龙图。传说孙思邈骑着一只猛虎,在霸河采药,突然,一只巨龙飞来。这时,保护他的猛虎对着巨龙狂吼,孙思邈骑上虎背,问道:“不知龙君找思邈何事?”飞龙闻言化作老者,走到孙思邈面前,手指喉咙,一脸痛苦。只见老者喉部长着一个脓包,孙思邈取出银针将包刺破,放出脓液并敷以草药,老者展颜一笑,化为巨龙而去。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想象创作了这座塑像。 另一幅为[[清代]]太医局铸造的针灸铜人,它全身标注了654个穴位,极为精准。 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时期,为中医药学发展的鼎盛时期。 ==“仁义水甜”的安国药市== 第二展区着重讲述的是安国药市文化。 安国旧称祁州,[[安国]]药市形成于宋代,至于安国药市的影响力,民间有言:“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 安国药材市场如此庞大,自然就产生了一个管理机构——安客堂——博物馆复制了一个外景。安客堂负责帮助客商租房、作保贷款、排解纠纷等。同时,安客堂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如果本地客商与外地客商发生纠纷,无论本地客商有无道理必须先向外商道歉,以表示对外商的[[保护]]。 由于前来安国进行药材交易的人特别多,客商便以地域和药材经营品种分为帮会,清[[乾隆]]年间鼎盛时达到了13帮会。安国本地商人以经营黄芪为主,所以安国药商被称之为黄芪帮。 安国药商在经营活动中,讲究以诚待人,诚信为本。因此,[[历史]]上一些着名的商号,如大有恒材庄,无论内销还是出口,只要印有“大恒庄”内签,买主从不验货。安国药市也素有“仁义水甜”的美名。 安国传统药店多为前店后坊。博物馆复制了一座卜家[[家族]]自用药铺,前店有桌椅和药盒,坊内有一些制药的工具,如切药刀、药碾子、泡药缸等。过去一些药材有毒,必须通过浸泡去除毒性。 安国药市除了规模庞大,还以加工业精细而闻名。“百刀槟榔、蝉翼清夏、云片鹿茸、镑制犀角”被誉为“祁州四绝”。百刀槟榔是指一个大如枣、坚如石的槟榔,经过润制后,能切出100多片;蝉翼清夏说的是蚕豆粒般大小的清夏,经过蒸煮后,刀切成片,薄如蝉翼;云片[[鹿茸]],也是说切成片后,放在舌尖,即刻融化;镑制犀角,就是把坚硬如铁的犀牛角<ref>[https://www.sohu.com/a/336729424_120251826 犀牛角有哪些中药属性?],搜狐,2019-08-27 </ref>用特制钢铁排刀镑成薄片,形似刨花。 ==利于种植农作物的地理环境== 安国的药文化不仅体现在药材本身,即使生活中也无处不在。因此,博物馆专门辟出一个展区,讲解“药文化与生活”。其中有与药有关的歌曲、对联、书籍、童谣、谚语等等。比如这幅“冬虫夏草含羞草;玉叶金花合欢花”的对联,都为[[药物]]名字;还有“神经衰弱睡不好,请用大葱配红枣。每日两次泡茶饮,养心安神有功效。”之类的歌谣。 在“中药材标本”展区,中间部分展示的是“八大祁药”——安国种植药材有300多个品种,其中菊花、山药、紫菀、沙参、薏米、芥穗、白芷、花粉这八大品种,虽然全国其他地区也有种植,但是它们经安国生产后,[[药材]]、药性极其纯正,从而药效也为最佳。这与安国所处的地理环境不无关系:安国境内地形从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平均海拔仅36.2米,可以说是地势平坦,[[一马平川]]。同时,这里的土地多为粘土、沙壤,极利农业生产发展。 ==“天下第一药市”的由来== 安国药业的昌盛发展,渊源于[[药王庙]]的建立。 药王庙位于安国市老城区城南。药王庙原名邳王神阁,它始建于东汉,在北宋年间扩建,现庙宇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 药王庙的来历,有一个神话[[传说]]。相传宋秦王(赵匡胤之子赵德芳)得疾,久治不愈,邳彤显灵治愈,宋秦王问其姓名,告之“祁州南门外人也”,“遣使即其地,始知为神”,遂封王建庙祀之。 邳彤为西汉信都(今河北冀州人),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部下二十八宿将之一,曾做过曲阳郡(今河北晋州市)太守。同时,因他酷爱医学,颇受军民拥戴,死后葬于祁州南门外。 封建社会由于缺医少药,人们把治疗疾病寄托于神灵。善男信女有病也纷纷去庙中上香,于是各地药商纷纷立铺于药王庙周围。 安国药市在开市(一年分春秋两次,春庙以农历四月二十八日为正期、秋庙以农历十月十五为正期)之前,由地位、名气较大的[[同仁堂]]先在店门外敲锣,然后到药王庙祭拜药王,最后喊一声:“开市!”方可进行药物买卖。如果不到庙中祭拜药王,那么药市是不允许开的。而正因为这里药市集中,庙前的大街也称之为“药市街”。在明清鼎盛时期,这里“货山人海,药气熏天”,安国也被称为“药都”、“天下第一药市”。 ==视频== ===<center> 安国市中药文化博物馆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中药博物馆之旅,王凯尝试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泛丸“</center> <center>{{#iDisplay:b0030j1lem7|560|390|qq}}</center> <center>保定安国:中药产业数字化 “千年药都”换新颜</center> <center>{{#iDisplay:q0927w1aflz|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069 博物館学]]
返回「
安国市中药文化博物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