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4.86.25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學甲上白礁暨刈香 的原始碼
←
學甲上白礁暨刈香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學甲上白礁暨刈香'''<br><img src="https://im2.book.com.tw/image/getImage?i=https://www.books.com.tw/img/001/064/11/0010641125.jpg&v=53a802da&w=348&h=348"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41125 圖片來自books]</small> |} '''上白礁謁祖祭典'''由[[台灣]][[台南市]][[學甲區]][[學甲慈濟宮|慈濟宮]]所舉行,於每年[[農曆]]三月十一日舉行,即當地所稱[[上白礁]]活動,於當地[[將軍溪]]畔「頭前寮」舉行祭典,隔海遙祭[[保生大帝]]祖廟,即[[中國大陸]][[福建]][[白礁慈濟宮]]。每隔數年,不定期舉行[[刈香]],擴大為三天遶境廟會,即臺灣[[西南五大香科]]之一的'''「學甲香」'''。經[[臺南市政府]]核定為'''[[臺南市文化資產列表#民俗及有關文物|臺南市定民俗活動]]'''。 === 發展 === 上白礁祭典原屬學甲地區的鄉鎮級祭典,參與廟宇以學甲慈濟宮的[[交陪廟]]、[[分靈廟]]、[[學甲十三庄]]的[[庄廟]]為主。1977年左右,臺灣興起[[尋根]]熱潮,上白礁祭典乃受官方支持,標舉其「飲水思源」的精神,而逐步擴大祭典層次,1980年開始,升格為[[縣]]級祭典,祭典主任委員為[[台南縣]]縣長;1981年適逢[[中華民國]]建國七十週年,配合舉辦[[藝陣]]比賽與藝文展覽,由當時[[台灣省政府]]主席[[林洋港]]主祭;1984年由出身學甲的[[台南幫]]大老、前[[台北市長]][[吳三連]]擔任主任委員;1989年起,又改由[[行政院]][[中華民國內政部|內政部]]部長擔任主任委員,然而歷年來實際主祭者仍由台南縣縣長擔任,目前因縣市合併升格,改為台南市長。縣市首長如不克出席則由副首長主祭,近幾年則由前教育部長[[吳清基]]擔任主任委員。 === 學甲香 === 除每年固定舉行上白礁謁祖祭典及繞境外,由於上白礁刈香所經過的香路,為「慈濟宮-後社-光華-中洲-頭前寮(將軍溪畔)-中洲-彭城-後社-慈濟宮」,主要行經學甲、中洲庄,其他庄頭都未列入上白礁祭典遶境的香路。於是慈濟宮為祈求其他未被上白礁刈香巡經的庄頭平安,遂另行擇期舉行繞行學甲十三庄的三天刈香活動,稱為[[學甲香]],1987年以前於保生大帝神前[[擲筊]]決定舉辦時間,之後則改由慈濟宮信徒代表大會決議。分別於1971年、1978年、1984年、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2016年舉行刈香,幾可確立四年舉行一科刈香的傳統,唯2020年因受COVID-19影響而決定延期。 每逢香科年,則自農曆三月九日至三月十一日舉辦繞境。學甲刈香儀式採「出香-遶境-入廟」的型態,所有參與之藝陣與神轎,每日出發前,都需至慈濟宮「拜廟」,由紅頭法師做法淨陣,此儀式有接香的意味。 == 遶境區域 == 每年上白礁祭典,香陣繞境區域以學甲及中洲兩庄頭為主;如舉行刈香時,三日遶行區域則涵蓋昔日「學甲十三庄」範圍,即三寮灣、溪底寮、二重港、灰窯港、渡仔頭、宅仔港、倒風寮、學甲寮、草坔、大灣、學甲、中洲、山寮等地,甚至廣及今日學甲區全境、[[佳里區]]<ref>[https://jiali722.tainan.gov.tw/ 佳里區],tainan</ref> 、[[鹽水區]]、[[北門區]]鄰近村落。 每逢刈香,每日繞境區域,必然會跨越一個不屬於學甲慈濟宮信仰圈的庄頭,稱為「過堡」,意思是超過清代時學甲堡的轄域,第一日「過堡」到佳里區的溪洲社區,早年則曾到佳里區營頂、[[佳里興]]等地。第二日則「過堡」到鹽水區的大埔,第三日「過堡」,到北門區的溪仔寮。 == 沿革 == === 起源 === 學甲慈濟宮主神保生大帝,係於[[明]]末由福建[[泉州]]府移民迎請,隨[[鄭成功]]部隊來台,而由學甲頭前寮將軍溪畔登岸。上白礁祭典根據考證,始於[[清代]],學甲地區鄉民經常返回[[原鄉]]福建[[泉州]]白礁慈濟宮謁祖,由於保生大帝誕辰為農曆3月15日,故必須提前數日渡海,方能趕上神誕,所以乃訂為每年農曆3月11日。日據時代後由於兩岸民間往來受限,來往關卡不便。遂逐漸改於當年登陸之處舉行隔海謁祖祭典。上白礁祭典原非年年固定舉行,20世紀後半,才逐漸改為每年舉辦。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500 社會科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學甲上白礁暨刈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