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200.4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季秋纪·审己 的原始碼
←
季秋纪·审己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季秋纪·审己.jpeg|有框|右|<big></big>[https://www.kfzimg.com/sw/kfzimg/3638/032452d68ea7c2efc6_s.jpg 原图链接][https://search.kongfz.com/product_result/?key=%E5%90%95%E6%B0%8F%E6%98%A5%E7%A7%8B&status=0&_stpmt=eyJzZWFyY2hfdHlwZSI6ImFjdGl2ZSJ9&pagenum=3&ajaxdata=1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季秋纪·审己'''》选自《[[吕氏春秋]]》卷九·季秋纪。 《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ref>[https://www.sohu.com/a/259983509_100164092?_f=index_chan12news_196 秦国丞相吕不韦《吕氏春秋》],搜狐,2018-10-17</ref>。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ref>[https://www.docin.com/p-2043054682.html 治国通论-法家治国思想] ,豆丁网, 2017-11-06</ref>,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 ==原文== 凡物之然也,必有故。而不知其故,虽当,与不知同,其卒必困。先王、名士、达师之所以过俗者,以其知也。水出于山而走于海,[[水]]非恶山而欲海也,高下使之然也。稼生于野而藏于仓,稼非有欲也,人皆以之也。故子路揜①雉而复释之。子列子常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关尹子曰:“知子之所以中乎?”答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请。关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子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圣人不察存亡、贤不肖,而察其所以也。齐攻鲁,求岑[[鼎]]②。鲁君载他③鼎以往。齐侯弗信而反之,为非,使人告鲁侯曰:“柳下季以为是,请因受之。”鲁君请于柳下季,柳下季答曰:“君之赂以欲岑鼎也,以免国也。臣亦有国④于此。破臣之国以免君之国,此臣之所难也。”于是鲁君乃以真岑鼎往也。且柳下季可谓此能说矣。非独存己之国也,又能存鲁君之国。[[齐湣王]]亡居于卫,昼日步足,谓公玉丹曰:“我已亡矣,而不知其故。吾所以亡者,果何故哉?我当已。”公玉丹答曰:“臣以王为已知之矣,王故尚未之知邪?王之所以亡也者,以贤也。天下之王皆不肖,而恶王之贤也,因相与合兵而攻王。此王之所以亡也。”湣王慨焉太息曰:“贤固若是其苦邪?”此亦不知其所以也。此公玉丹之所以过也。越王授有子四人。越王之弟曰豫,欲尽杀之,而为之后。恶⑤其三人而杀之矣。国人不说,大非⑥上。又恶其一人而欲杀之,越王未之听。其子恐必死,因⑦国人之欲逐豫,围王宫。越王太息曰:“余不听豫之言,以罹此难也。”亦不知所以亡也。 ==注释== ①揜(yǎn):通“掩”,覆而取之,罩住。②岑鼎:鲁国宝鼎,因形高而锐,类岑之形,所以名叫岑鼎。岑:小而高的山。③他:别的,其他的。④国:比喻持守之物,这里指信誉。⑤恶:诽谤,诋毁。⑥非:非议,责难。⑦因:凭借。 ==译文== 但凡事物之所以这样,一定有其原因。如果不知道它的原因,即使行为符合外物的变化,也和不懂相同,最终一定会被外物所困。先代君王、名士、通达之师能够超越平庸的人,正是因为他们知道[[事物]]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水从山上流出奔往大海,并不是因为水讨厌山而向往大海,而是因为山高海低的地形而使水这样流动。庄稼生在田野之中然后储藏在粮仓,并不是因为庄稼有这种被储藏的欲望,而是因为人们需要它啊。所以子路捉到雉却又放了它,是因为子路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捉它。子列子曾经射中靶心,于是向关尹子求教射箭的道理。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的原因吗?”子列子回答:“不知道。”关尹子说:“现在还不能跟你谈论大道。”子列子回去练习射箭,练了三年,又去请教关尹子。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的原因了吗?”子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那就可以了,你要奉守这个道理,不要忘失。”不只是射箭如此,[[国家]]的存亡,人的贤明或不肖,也都各有原因。圣人不去考察存亡或贤明不肖这些结果本身,关键在于考察造成它们这样的原因。齐国攻打鲁国,要索取鲁国的岑鼎。因此,鲁国国君把一只假的岑鼎送到齐国。齐侯不相信,把岑鼎退了回去,认为那不是真的岑鼎,并派人告诉鲁国国君说:“如果柳下季认为这是岑鼎,那么我才愿意接受它。”鲁国国君向柳下季求助。柳下季答复说:“您答应把齐侯想要的岑鼎送给他,为的是借此使自己的国家免除战祸。我自己这里也有个需要守卫的国家,这就是我的信誉。要毁灭我的国家,来挽救你的国家,我难以办到。”于是鲁国国君就只有把真的岑鼎送往[[齐国]]。像柳下季这样可以说是善于劝说国君的人了,不仅保持了自己的信誉,又能保住鲁国的国家。齐湣王流亡在国外,住在卫国。有一次,白天散步的时候,齐湣王对公玉丹说:“我已经流亡国外了,却不知道自己流亡的原因啊。我流亡,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应当查找原因,以此来纠正自己的过失。”公玉丹回答说:“我还以为大王您已经知道原因了呢,您竟然还不知道吗?您之所以被流亡国外,就是因为您太贤明的缘故。天下的君主都不贤德,因此憎恨大王您的贤明,于是他们互相勾结,合兵攻取大王。这就是大王您流亡的原因啊!”齐湣王很感慨,叹息说:“君主贤明原来要受到这样的苦啊!”这也是齐湣王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灭亡啊!这正是公玉丹之所以能够蒙骗他的原因。越王授有四个儿子。越王的弟弟名叫豫,他想把越王的四个儿子都杀掉,让自己成为越王的继承人。豫诽谤越王其中的三个儿子,让越王把他们杀掉了。[[越国]]的[[百姓]]很不满,纷纷指责越王。豫又诽谤剩下的一个王子,想让越王杀掉他,越王没有听豫的话。越王的儿子害怕自己会被杀,于是借着越国百姓的呼声把豫驱逐出国,并包围了王宫。越王叹息说:“我不听从豫的话,所以才会遭受到这样的灾祸啊。”这也是不知道自己灭亡的原因啊。 《吕氏春秋》章节目录: 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十二纪每纪五篇共六十篇,八览每览八篇(《有始览》少一篇)共六十三篇,六论每论六篇共三十六篇,另有《序意》一篇,共一百六十篇<ref>[https://www.531761.com/info/31927 吕氏春秋的作者],解历史, 2020-12-07</ref>。 ==视频== ===<center> 季秋纪·审己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吕氏春秋真的一字都不能删除?原来并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center> <center>{{#iDisplay:v30137hft0k|560|390|qq}}</center> <center>吕不韦依依惜别众人离开咸阳,给嬴政留下了一部《吕氏春秋》!</center> <center>{{#iDisplay:r321265dqef|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30 中國文學總集]]
返回「
季秋纪·审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