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6.16.4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太阳城札记(北岛诗歌) 的原始碼
←
太阳城札记(北岛诗歌)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W020141205564268096063.jpg|缩略图|右|[http://images1.wenming.cn/web_djw/ds/jtrds/tstj/201412/W020141205564268096063.jpg 原图链接][http://www.wenming.cn/djw/ds/jtrds/tstj/201412/t20141205_2331082.shtml 图片来自于党建网]]] '''《太阳城札记》'''是诗人北岛写得一首现代诗歌。 ==作品原文== 生命 太阳也上升了 爱情 恬静。雁群飞过 荒芜的处女地 老树倒下了,嘎然一声 空中飘落着咸涩的雨 自由 飘 撕碎的纸屑 孩子 容纳整个海洋的图画 叠成了一只白鹤 姑娘 颤动的虹 采集飞鸟的花翎 青春 红波浪 浸透孤独的桨 艺术 亿万个辉煌的太阳 呈现在打碎的镜子上 人民 月亮被撕成闪光的麦粒 播在诚实的天空和土地 劳动 手,围拢地球 命运 孩子随意敲打着栏杆 栏杆随意敲打着夜晚 信仰 羊群溢出绿色的洼地 牧童吹起单调的短笛 和平 在帝王死去的地方 那支老枪抽枝、发芽 成了残废者的拐杖 祖国 她被铸在青铜的盾牌上 靠着博物馆发黑的板墙 生活 网 ==作者简介== [[赵振开]](1949年8月2日-),笔名[[北岛]](“北岛”是诗人芒克给他取的笔名),出生于北京,中国当代诗人,[[朦胧诗]]代表人物,是诗歌刊物《今天》的创办者。<ref>[http://world.workercn.cn/139/201510/08/151008193705408.shtml 诺贝尔文学奖“遗珠”盘点:与奖项擦肩而过的名作家(组图)]</ref> 北岛的主要作品有《北岛诗歌集》《太阳城札记》《失败之书》《波动》等。曾先后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古根海姆奖等。并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为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ref>[http://news.youth.cn/gj/201410/t20141009_5812311.htm 北岛成诺奖热门 在香港一生中终于有了自己的书房]</ref> 北岛的创作主要分类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出国前的诗歌创作,这一时期北岛的诗歌内容继承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里家族式的、以暴制暴的、“反抗绝望”的方式,表明了北岛们与他们的父辈们同属一个精神谱系。那个时候北岛的诗歌模式单一。[[刘小枫]]将北岛这一代人划为 “四五一代”,并说:“四五”一代从真诚地相信走向真诚的不信,为拒斥意义话语的物件性失误提供了条件,也给出了新的危险。<ref>[http://pic.people.com.cn/n1/2018/0522/c1016-30006333.html?HYO 春天读诗之夜:相识46年,北岛与芒克首次内地同台]</ref> 第二阶段是出国后的诗歌创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北岛长期在异域漂泊。客观的距离使他同母语的关系改变了,变得更密切了,更实在了。他说:对于一个在他乡用[[汉语]]写作的人来说,母语是惟一的现实。1987年北岛发表了组诗《白日梦》,是对一代人成长历史的民族[[寓言]]和文化想象。它是北岛在流亡前后再一次清理自己的“抽屉”。这一阶段,在外漂泊的北岛在他的诗里大量使用“祖国”、“故乡”、“乡音”、“母语”、“怀乡”、“乡愁”等词。足见,它们已成为流亡者北岛在异域他乡的抵御之盾、精神城堡和皈依之所。这一时期,北岛的诗是一道道外冷内热的“冷风景”。<ref>[http://art.china.cn/zixun/2016-06/30/content_8865907.htm 北岛的“缘起与归来” 诗与远方之外还有艺术]</ref>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 820 中国文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太阳城札记(北岛诗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