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0.35.8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天主教科隆總教區 的原始碼
←
天主教科隆總教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德國''' </p> |- |<center><img src="https://yoyotours.com.tw/wp-content/uploads/2018/12/2019_ger_d7_4-1600x1067.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yoyotours.com.tw/ger-ausstellung/ 圖片來自yoyotours] </small> |} '''天主教科隆總教區([[德語]]:Erzbistum Köln;[[拉丁語]]:Archidioecesis Coloniensis)'''是[[羅馬天主教]]在[[德國]][[科隆]]設立的[[總教區]],也曾經是[[神聖羅馬帝國]]的[[采邑主教區]]之一,與其他領土一起並稱為[[科隆采邑總主教區]],12世紀[[科隆總主教]]被立為選帝侯後又被稱為[[科隆選侯國]]。<ref>[https://yoyotours.com.tw/ger-ausstellung/ 德國],yoyotours</ref> ==現況== 2011年有教友2,080,656人,佔轄區總人口40.4%、554個堂區、1,041名司鐸、312名執事、298名修士、1,599名修女。現任總主教為[[萊內·瑪利亞·沃爾基]][[樞機]]。 ==歷史== [[科隆]]是古代[[羅馬]]城市。1288年成為[[自由城市]],主教府從[[科隆主教座堂]]遷到[[波恩]]。其版圖包括沿著[[萊茵河]]左岸,西方濱臨著於[[利西公國]]的狹長地帶;以及萊茵河對岸的[[威斯特伐利亞公國]]、[[伯格]]和[[馬克]]這兩個地區。傳統上,科隆總主教被列為[[德國]]的選帝侯之一,以及[[意大利]]和[[勃艮第]]的大書記官(Archchancellor),技術上從1238年和1263年(不再改變)直到1803年。 在16世紀,至少有兩位科隆總主教改宗[[新教]]。第一位Hermann von Wied 在改宗後辭去總主教職務。但是[[格布哈特·特鲁赫泽斯·冯·瓦尔德堡]]在1582年改宗[[加爾文派]]後,試圖進行世俗化,這導致[[科隆戰爭]],[[巴伐利亞]]軍隊安排一位巴伐利亞王子Ernst擔任總主教,這是德國的[[反宗教改革]]第一個重大勝利。從此直到18世紀中葉,總教區受到統治[[巴伐利亞]]的[[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強烈影響。由於這一時期,總主教也經常領有明斯特和列日這兩個[[采邑主教區]],成為德國西北部最有實力的諸侯之一。 1795年以後,總教區的版圖因地處[[萊茵河]]左岸被[[法國]]占領,並於1801年正式合併。1803年,《帝國代表重要決議》(Reichsdeputationshauptschluss)世俗化總教區的其餘部分,將[[威斯特伐利亞公國]]割給[[黑森-達姆施塔特伯國]]。科隆在1824年重新成為無世俗政治權力的總教區,直到今日。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宗教]]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天主教科隆總教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