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62.22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大提琴 的原始碼
←
大提琴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大提琴.jpg | thumb | 270px |右|大提琴 <br> [https://culture.teldap.tw/culture/images/Exhibition/Violin/VioBack1.jpg原圖鏈接] [https://culture.teldap.tw/cultur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303 來源網站] ]] '''大提琴'''(violoncello)是一種弓弦樂器,為維奧爾家族(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低音提琴)樂器之一,除可擔當獨奏外,在室內樂、弦樂團和管弦樂團中也負責低音弦樂的部份。 大提琴演奏者最初是坐著且兩腳夾琴演奏,後來改良增加尾針支撐琴體。<ref name="EAC1">{{Cite web |url =http://www.ntcu.edu.tw/AMU95A/fiddle/cello.htm | title = 大提琴| publisher = 台中教育大學 | language = zh | accessdate = 2020-03-04 }}</ref>。其最常見的演奏方式是持弓擦過琴上的弦(拉弦)<ref name="EAC2">{{Cite web |url = https://www.epochtimes.com/b5/6/3/3/n1231142.htm | title = 樂器巡禮】大提琴的發展和歷史|author=怡君| publisher =大紀元文化網 | language = zh | accessdate = 2020-03-04 }}</ref>但有時也會撥弦或敲弦。 大提琴有時候會在國樂團作為低音樂器以取代低胡,後有人發明琶琴、拉阮、革胡等低音樂器,但效果未如大提琴。 == 簡述 == 大提琴以完全五度定弦,從C<sub>2</sub>開始(中間C下雙八度),其次是G<sub>2</sub>、D<sub>3</sub>,最高弦是A<sub>3</sub>。這四條弦與[[中提琴]]的定弦相同,只是下降了八度。<ref name="EAC1">{{Cite web |url =http://www.ntcu.edu.tw/AMU95A/fiddle/cello.htm | title = 大提琴| publisher = 台中教育大學 | language = zh | accessdate = 2020-03-04 }}</ref>與小提琴、中提琴不同(但與低音提琴相似)的是,大提琴具有擱在地板上的支架「尾針」,以支持樂器的重量。大提琴與古典音樂密不可分,並被描述為「最接近人聲的樂器」<ref name="EAC3">{{Cite web|url=http://www.orsymphony.org/edu/instruments/popups/cello.html|title=Instruments of the Orchestra - Cello|accessdate=2020-03-04| publisher=Oregon Symphony | language = en }}</ref><ref name="EAC4">{{cite journal|title=An Ultrastructural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usical Timbres on the Skeletal Muscle Cells|author=|url=http://www.academicjournals.net/2/detail.php?id=2&jid=ajcb&theme=2&issueno=4&articleno=17|date=2007|journal=Asian Journal of Cell Biology|accessdate=2020-03-04|issue=2|doi=|others=|year=|volume=2|page=|pages=43-49| deadurl=yes|author1=Leyla Mamedova|author2=Isin Metin|author3=Nuran Ekici|author4=Murad Huseyinov|author5=Gulara Huseyinova|author6=Mehmet Kanter|df=}}</ref><ref name="EAC5">{{Cite web|url=http://www.e-classical.com.tw/headline_detail.cfm?id=1812|title=大提琴(Cello)|accessdate=2020-03-04|author=愛樂充電站|publisher=愛樂電台}}</ref>。大提琴是管弦樂團弦樂部分的標準配備,也是弦樂四重奏的低音伴奏(儘管許多作曲家也讓它演奏主旋律)。 ==歷史== 大提琴發源於十六世紀,由義大利人安德雷亚·阿马蒂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把大提琴。初期大提琴的體積過於龐大,難以彈奏快速音群,因而不受歡迎;直到18世紀初,義大利製琴師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里縮小並統一了大提琴的規格,改良演奏上的困難,因此而沿用至今。<ref name="EAC5">{{Cite web|url=http://www.e-classical.com.tw/headline_detail.cfm?id=1812|title=大提琴(Cello)|accessdate=2020-03-04|author=愛樂充電站|publisher=愛樂電台}}</ref> 隨著18、19世紀的不斷改良,19世紀到21世紀,大提琴已經可以獨奏,並有著許多出名的獨奏曲。<ref name="EAC5">{{Cite web|url=http://www.e-classical.com.tw/headline_detail.cfm?id=1812|title=大提琴(Cello)|accessdate=2020-03-04|author=愛樂充電站|publisher=愛樂電台}}</ref> ===現代使用=== ==== 管弦樂團 ==== 大提琴是標準交響樂團編制的一部分,一個樂團通常有八至十二個大提琴演奏者。大提琴一般坐在舞台左前方(觀眾右側)<ref name="EAC1">{{Cite web |url =http://www.ntcu.edu.tw/AMU95A/fiddle/cello.htm | title = 大提琴| publisher = 台中教育大學 | language = zh | accessdate = 2020-03-04 }}</ref>,與第一小提琴聲部相對。大提琴首席是此聲部的領導,負責確認演奏者的弓法及演奏,並通常擔當樂曲中獨奏的部分。首席總是坐在最靠近觀眾的位置。 大提琴是管弦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所有交響作品幾乎都涉及大提琴,並有許多作品需要大提琴來獨奏。大部分時間,大提琴負責低音和聲伴奏,以豐富音樂效果。有時大提琴會演奏一小段主旋律,隨後恢復伴奏的身分<ref name="EAC1">{{Cite web |url =http://www.ntcu.edu.tw/AMU95A/fiddle/cello.htm | title = 大提琴| publisher = 台中教育大學 | language = zh | accessdate = 2020-03-04 }}</ref>。 ==== 國樂團 ==== 由於國樂中低音樂器甚是缺乏,國樂團遂引進大提琴作為低音弦樂聲部來取代低胡。<ref name="EAC6">{{Cite AV media|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QO9ilzKZ9E|title=為什麼國樂之中會有大提琴呢?|accessdate=2020-03-04}}</ref>後有人發明拉阮、革胡等低音樂器,但效果未如大提琴。<ref name="EAC6">{{Cite AV media|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QO9ilzKZ9E|title=為什麼國樂之中會有大提琴呢?|accessdate=2020-03-04}}</ref> ==著名曲目== 歷代作曲家們為大提琴寫了大量的協奏曲和奏鳴曲。其中最知名的巴洛克時期作品大提琴是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组曲》<ref name="EAC2">{{Cite web |url = https://www.epochtimes.com/b5/6/3/3/n1231142.htm | title = 樂器巡禮】大提琴的發展和歷史|author=怡君| publisher =大紀元文化網 | language = zh | accessdate = 2020-03-04 }}</ref><ref name="EAC5">{{Cite web|url=http://www.e-classical.com.tw/headline_detail.cfm?id=1812|title=大提琴(Cello)|accessdate=2020-03-04|author=愛樂充電站|publisher=愛樂電台}}</ref>,其序曲〈Prelude〉尤為著名。古典樂派時期以來,约瑟夫·海頓的兩首Concerto No. 1 (Haydn)大提琴第1號協奏曲、Cello Concerto No. 2 (Haydn)大提琴第2號協奏曲脫穎而出<ref name="EAC5">{{Cite web|url=http://www.e-classical.com.tw/headline_detail.cfm?id=1812|title=大提琴(Cello)|accessdate=2020-03-04|author=愛樂充電站|publisher=愛樂電台}}</ref>,而路德维希·貝多芬所作的5首大提琴與古鋼琴的奏鳴曲亦是一枝獨秀,這5首樂曲跨越了其作曲生涯中的3個重要時期。浪漫樂派時期的曲目包括羅伯特·舒曼的Cello Concerto (Schumann)大提琴協奏曲、德沃夏克的Cello Concerto (Dvořák)大提琴協奏曲 (德弗札克和約翰尼斯·布拉姆斯的兩首奏鳴曲以及Double Concerto (Brahms)雙重協奏曲。二十世紀初的樂曲主要有爱德華·埃爾加的Cello Concerto (Elgar)大提琴協奏曲 (艾爾加)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ref name="EAC5">{{Cite web|url=http://www.e-classical.com.tw/headline_detail.cfm?id=1812|title=大提琴(Cello)|accessdate=2020-03-04|author=愛樂充電站|publisher=愛樂電台}}</ref>、阿爾希-克洛德·德彪西的Cello Sonata (Debussy)鋼琴暨大提琴之奏鳴曲以及柯達伊·佐爾丹和保羅·欣德米特的無伴奏大提琴奏鳴曲。由於大提琴豐富的可應用性以及現代音樂獨奏者(如謝格孚黎德·波姆(Siegfried Palm)、姆斯蒂斯拉夫·列奥波爾多维奇·羅斯特羅波维奇等人)陸續地委託、鼓舞作曲家創作,大提琴深獲20世紀中、後期作曲家,如謝爾蓋·謝爾蓋耶維奇·普羅科菲耶夫、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本杰明·布里顿、利盖蒂·捷爾吉、维托爾德·盧托斯瓦夫斯基和亨利·杜替耶等人的青睞。 {{ #evt:service=youtube|i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QysvzwP-NU ||dimensions=590|container=frame |alignment=left|description= Vivaldi double concerto - Henri Demarquette / Claire-Lise Démettre - OCNE / Nicolas Krauze }} ==參考來源== {{reflist}}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AV media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journa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大提琴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