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 的原始碼
←
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jpeg|有框|右|<big>外交学院(校园风光)</big>[https://static-data.eol.cn/upload/school/201902/1554173216_1066_thumb.jpg 原图链接][https://gkcx.eol.cn/school/581?fromcoop=bdkp 来自 中国教育在线 的图片]]] '''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主要为外交部和国家其他外交外事单位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专业特色鲜明,设有外交学专业学士学位授权点,外交学、国际政治、[[政治学]]理论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外交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我系外交学专业是国家级和[[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我系外交学学科被批准成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2012年9月10日,[[温家宝]]总理来外交学院参加新学期开学典礼,宣布外交学院的外交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ref>[https://www.sohu.com/a/340372651_334498 什么是国家重点学科?如何从国家重点学科中选专业? 附重点学科全名单 ],搜狐,2019-09-11</ref>。同年我系成为[[教育部]]“外交外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专业特色和优势== 第一,大量课时的英语语言教学为我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打下坚实基础。我系本科生总课时163个学分,其中三分之一是英语语言课程。毕业之前,我系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和英语专业学生一样通过专业英语八级[[考试]]。除语言课程外,一些专业课程也采用全[[英语]]上课或者双语上课。我系已经开设的英语教学课程有外交政策分析、中美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新闻媒体、英国政治与外交、当代中国外交史专题研究、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政治学研究方法。正在建设的中英双语课程有跨[[文化]]交流、涉外礼仪、策略性交流等。 第二,小班教学,配备导师,教学效果明显。我系语言课人数保持在20人左右,专业课一般不超过40人。小班教学便于每一位同学参与课堂讨论,便于教师关注每位同学的学习状态,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我系为了加强专业学习的效果,为一、二年级学生配备专业学习导师,为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和业务能力的精进提供了有力保障。导师定期与本人指导的[[学生]]见面,了解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随时解疑释惑,并指导学生阅读专业以外的经典著作。 第三,我系外交学专业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系在外交技能课堂上进行教学改革,改变[[传统]]上“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把课堂组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模拟教学成为外交谈判技巧、公众演讲、外事[[礼仪]]等课堂的常用组织方式。案例研究则是外交案例、当代中国领事等课堂上常用的方法。教学方法的改进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效果显著。 第四,由外交官和大使讲授外交学课程。作为外交部直属院校,一方面外交学院的历届院长、党委书记中不乏外交官,如齐大愚大使、吴建民大使、赵建军大使、曲星大使、袁南生大使,他们在外交学院工作期间会以讲座、上课、座谈、接受采访的方式与学生面对面分享其外交生涯中的感悟;另一方面外交学系聘请了乐玉成大使、吉佩定大使、陈健大使、鲁桂成大使、张宏喜大使、程涛大使、齐建国大使、刘贵今大使、张九桓大使、鲁培新大使等为我系客座教授,邀请他们为[[学生]]讲授外交案例。由大使讲授外交,是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的特色所在。 ==课程设置== 外交学专业下设外交与外事管理和[[国际组织]]两个方向。两个方向的课程设置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包括以下几大部分: 第一,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关系史课程。这部分课程帮助同学们了解[[国家]]所处的国际体系的结构和秩序以及这一体系是如何演进的。 第二,政治学和国别地区研究类课程。这类课程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地区和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社会思潮。这类课程包括:政治学概论、比较政治学、政治发展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当代政治思潮、宗教与国际政治、西方比较政治制度、国际政治经济学、美国政府与政治、中东研究、欧盟研究、东欧研究、[[英国]]政治与外交、当代[[非洲]]政治与经济、亚太地区政治与经济等等。 第三,国际组织类课程。这一部分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国际组织的制度和运行规则,为提高中国人在国际组织的任职能力准备条件。这类课程包括国际组织概论、国际公务员制度、治理问题研究,[[联合国]]研究,多边外交、国际危机管理、国际非政府组织研究等等。 第四,外交史与对外关系类课程。这类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外交史以及当前中国对外关系现状。课程包括近现代中国外交史、当代中国外交史、冷战史研究专题、[[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日关系、中欧关系,中国与与西亚非洲国家关系等等。 第五,外交学专业类课程。这部分课程既包括理论型课程,如外交学概论、外交思想史、外交战略、外交学经典原著选读、外交政策分析、外交决策,也包括应用型课程,如外交案例分析、外交谈判技巧、当代中国领事、公共外交、公共演讲、策略性交流、跨文化交流、国际舆论分析与引导、涉外[[礼仪]]、个人形象塑造等等。这些课程帮助学生从理论上掌握外交学的内在逻辑,从政策上把握国家重大的外交外事决策,从[[技能]]上提高具体处理外交外事的技巧。辅修双学位制为学生拓宽知识结构和视野。外交学系的学生大二开始可以辅修英语专业、国际法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学 <ref>[https://www.sohu.com/a/214997599_508482 揭开“金融学”面纱:究竟学什么? 什么人适合学?],搜狐,2018-01-06</ref>专业。完成了所有辅修课程的学生,可以获得辅修专业的学位。辅修制系统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将来处理跨领域、跨学科的外交外事问题打下了基础。 ==视频== ===<center> 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2021年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本科招生宣传片 </center> <center>{{#iDisplay:o3255xkk0pb|560|390|qq}}</center> <center>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2014111班 班级风采视频</center> <center>{{#iDisplay:d0509czm95l|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返回「
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