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95.14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土魟科 的原始碼
←
土魟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土魟科</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39eafe4dfa6b3508.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1510033&sid=1596564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土魟科'''是鳐的家族中种类最多的一科,它们的身体呈圆盘状、角形或菱形,体宽通常为体长的一至二倍,尾部如长鞭,整个看起来就像是在海里漂动的风筝,令人一见难忘。大多数的土魟都出现在沿岸、河口、沙泥底的海底,只有少数种类会出没于珊瑚礁附近地区。古氏土魟是潜水者在台湾珊瑚礁外围沙地,唯一偶可见到的软骨鱼,本种明显易辨识的特征是:它的菱形体盘上具有一些不规则的蓝色圆斑;尾鞭长超过体盘长,末端有两段白色环纹,上面通常有一到两枚大而毒的棘刺,具有高度危险性,潜水者要特别留意。 =='''简介'''== 土魟科Dasyatidae 分类:鳐目 种类:全世界共有10属90种,台湾现有5属17种 生态:底栖,胎生,肉食 土魟的掠食、[[防御]]与生殖 鳐的家族中,除了体型超大的鬼蝠魟是在水层中以大口滤食水中浮游动物外,其馀的鳐几乎都行底栖生活,主要以无脊椎动物为食。它们会利用和鲨鱼同样精密的电场感受器来寻找猎物,然后用力摆动胸鳍,把藏身在泥沙地的底栖动物掀起来吃。 鳐的牙齿不像[[鲨鱼]]那么锐利,而是较细小平钝或呈石板状,平时常埋身沙中,或休息或躲避掠食者的攻击。遇到危险时,只能靠尾部有毒的棘刺来保护自己;要不就像电鲼,在体盘两侧各具一椭圆形的发电器官,可以放电来电晕猎物;只有锯鳐是利用锯齿状的吻部来攻击和防御。 鳐和鲨鱼一样,要到六至七岁才具有繁殖能力,公鱼在腹鳍具有交接脚以便行体内受精,46%的鳐为卵生,在底床产下具有卵鞘保护的卵;其馀则是卵胎生,即在卵黄耗尽后,改以母鱼体内所分泌的物质维生,待成长为幼鱼后再生出来。鬼蝠魟可藉由头鳍帮助滤食。中国黄点鯆属于卵胎生,图为幼鱼。 =='''评价'''== 大部分海产之土魟类出现在沿岸、河口、内湾及平坦底部之砂泥地区,少数种类活动于珊瑚礁区;江魟类则生活于江水里。通常魟类会将自己隐藏在砂泥中,仅露出两眼及呼吸孔,以守株待兔的方式捕食漫不经心的猎物。以底栖性生物为食,如虾、蟹、软件动物、鱼类及蠕虫等。是危险的海洋生物,人们在砂泥地潜水时需非常小心,以防魟鱼突然跃起,其有毒之尾棘可快速的往前攻击目标,且能使伤口极疼痛,甚至有因伤口感染而致死之报导。不幸被刺伤时,可先将伤口处置于 50℃之温水中,有助于疼痛之减轻,但仍应尽速送医。<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FAAQQGPE053857JV.html 土魟科]搜狗</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返回「
土魟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