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210.4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的原始碼
←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四川省社会科学院.jpeg|有框|右|<big>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讲座)</big>[http://www.sass.cn/upload/images/2021/11/3/5ec009a7-f0ed-4340-9f61-4ae3e319075b.jpg 原图链接][http://www.sass.cn/101009/65539.aspx 来自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的图片]]]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是四川省政府直属的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是集科研、[[教育]]、编辑、咨询服务于一体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为首批省级新型智库建设单位。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始建于1978年6月,其前身为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由原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与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合并组成;1983年4月经中共[[四川省]]委批准更名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截至2018年2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内设15个研究所,7个职能部门,3个主管主办单位,1个教育机构,3个教辅部门,与市(州)县共建了24个分院分所;5个一级学科<ref>[https://www.sohu.com/a/163356018_626700 什么是一级学科,什么是二级学科],搜狐,2017-08-09</ref>和4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学位联合授权点、1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在职职工449人,[[离退休]]职工272人,在读硕士研究生383人。 ==历史沿革== 1978年6月,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与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合并组成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 1982年11月,经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批准,成立[[研究生]]部。 1983年4月,经中共四川省委批准更名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198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200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该院与四川农业大学联合招收和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ref>[https://www.sohu.com/a/405051601_730726?_f=index_pagefocus_5&_trans_=000014_bdss_dkmwzacjp3p:cp= 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区别主要是什么?总结得太精辟了] ,搜狐,2020-07-02 </ref>。 2007年3月,经中共四川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研究生部更名为研究生学院。 2009年,经原四川省人事厅批准,该院成为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单位。 2015年,经人社部批准,成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单位。 2016年,在国家商标总局获得“天府智库”[[商标]]注册证。 2017年,入选首批省级新型智库建设单位。 2020年6月16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巴文化研究中心在达州成立。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18年2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拥有在职职工449人,离退休职工272人,在读硕士研究生383人。在职职工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32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57人,副高级职称的126人。全院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人、四川省杰出人才1人、四川省杰出创新人才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7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21人、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5人、四川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1人;3个省级新型智库;1个省级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林凌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陈井安 中组部“万人计划”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杨先农 [[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杨先农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侯水平、刘世庆、刘茂才、周 江、周友苏、孙成民、张国新、张立伟、文兴吾、李后强、李明泉、杨 钢、杨先农、林凌、查有梁、段渝、沈伯俊、王小琪、盛毅、苏宁、谭继和、郭晓鸣、郭正模、陈世松、陈井安、陈永忠 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侯水平、周友苏、文兴吾、李明泉、郭晓鸣 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管理期内):侯水平、刘世庆、周友苏、孙成民、幸晓峰、张克俊、张立伟、文兴吾、李明泉、杨先农、段渝、沈伯俊、沈茂英、王炎、盛毅、郭丹、郭晓鸣、郭正模、陈井安 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过管理期):任新建、刘茂才、张理智、李远国、杨钢、林凌、林之达、查有梁、蓝定香、谭继和、赵喜顺、郭虹、陈永忠 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管理期内):张序、张克俊、徐学书、杨柳、蓝定香、黄进 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过管理期):刘世庆、刘积高、曾敏、李东山、杨钢、杨先农、林之达、查有梁、段渝、盛毅、赵喜顺、郭晓鸣、郭正模、陈世松、陈井安 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管理期内):伏绍宏、何频、劳承玉、单孝虹、卢阳春、周江、喇明英、庞淼、廖祖君、张克俊、彭剑、方茜、景光仪、曾敏、李羚、李晓燕、李晖、李晟之、柴剑峰、王卉、王学人、王曙光、盛毅、罗子欣、胡俊波、蒋华、蹇莉、达捷郑鈜、魏红珊、黄泽勇 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过管理期):夏良田、张志英、田焱、胡学举、郑泰安 省级新型智库:新时代省情与发展战略研究智库、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智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文化产业事业发展研究智库 省级[[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四川藏羌彝文化走廊研究团队 ===科研部门=== 截至2018年2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内设15个[[研究所]]。 院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所、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所、金融与财贸经济研究所、[[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政治学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法学研究所、管理学研究所、文学与艺术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新闻传播研究所、民族与宗教研究所 ===设施资源=== 截至2018年2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拥有馆藏文献73余万册(件),其中,中文图书40余万册,外文图书3.3万册,线装书籍3.5万册,中文报刊合订本12.5万册,外文报刊合订本0.7万册;缩微及[[光盘]]、磁盘、视听资料等多媒体文献3000余件;设有袁珂神话研究室、林凌图书资料陈列室、汶川地震资料中心三个特色资料室;购买了CNKI中文期刊数据库(部分专集)、CNKI博士硕士论文数据库、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统计数据库、搜数数据库、人大报刊资料数据库、中国宏观统计数据、超星读秀、超星发现、大成老旧期刊数据库、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数据库等;每年入藏中外文社科类报刊1000余种(含内部及港台等海外报刊)。中心除了提供传统文献服务而外,还提供数据资源检索、[[信息]]咨询、光盘阅读、打印等服务。 四川社科院网络以千兆主干、百兆桌面、有线[[网络]]全覆盖、无线网络重点覆盖为网络架构,采用外网[[电信]]联通双线冗余和内网多级分区管理的方式,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速信息网络平台,同时还为该院部门自建信息系统提供技术支撑服务。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2012年至2017年期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共承担各类课题1620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3项(包括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4项)、省部级课题270项、横向课题1023项、院级课题234项。总计发表学术论文3521篇,出版[[学术]]专着283部。科研成果累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表彰奖励142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720余件次。 2017年7月,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颁布,四川社科院获奖成果41项:含荣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7项。 ==视频== ===<center>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教授石本惠:如来藏的本……</center> <center>{{#iDisplay:f0562rff68d|560|390|qq}}</center> <center>嘉宾访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教授石本惠</center> <center>{{#iDisplay:o0506cbncne|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非營利機構]]
返回「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