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9.209.14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和书天庆观贺秘监堂三首 的原始碼
←
和书天庆观贺秘监堂三首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和书天庆观贺秘监堂三首</big> ''' |- |[[File:3488b45bf85b4330bde84e6c293a3a83.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611/3488b45bf85b4330bde84e6c293a3a83.jpg 原图链接]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611/3488b45bf85b4330bde84e6c293a3a83.jpg 秦观]]]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和书天庆观贺秘监堂三首 创作年代:北宋 文学体裁:诗 词 作者:[[秦观]] |} '''和书天庆观贺秘监堂三首'''是北宋词人秦观的作品。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江苏高邮人]](现高邮市三垛镇武宁秦家垛),字少游,一字太虚。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 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ref>[https://www.shicimingju.com/chaxun/zuozhe/38.html 秦观] 诗词名句网</ref> ==正文== '''其一''' 老仙旧地枕东城,古木参天警昼声。 我亦愿为方外友,风流何必并时生。 '''其二''' 史君平昔慕玄清,一到祠堂意一新。 户外黄冠应指点,公应便是谪仙人。 '''其三''' 衣屦萧条气久清,豪家门馆未尝行。 朱甍碧瓦何从得,疑有阴兵夜助成。<ref>[http://www.gushicimingju.com/shiren/zengji/ 秦观的诗词全集 和书天庆观贺秘监堂三首] 古诗词鉴赏网 </ref> ==人物简介== 秦观(1049一1100)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北宋高邮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他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等,为宋“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之一。元丰元年(1078年),秦赴京应试,路过徐州拜访苏轼,秦观作《[[黄楼赋]]》,苏轼以为秦观有屈宋之才。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高邮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ref>[http://gaoyou.yangzhou.gov.cn/gaoyou/gymr/200809/b4b9870d8af3432c84e3a2221b9addd5.shtml 秦观] 高邮市人民政府 2008-09-21</ref> ==作者生平== '''早年生活''' 秦观,江苏省高邮市人。他少时聪颖,博览群书,抱负远大,纵游湖州、杭州、润州(今镇江)各地。 '''拜谒苏轼''' 熙宁十年(1078年),苏轼自密州移知徐州,秦观前往拜谒,写诗道:“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别子瞻学士]]》)。次年,他应苏轼之请写了一篇《黄楼赋》,苏轼称赞他“有屈、宋才”。在此期间,秦观与苏轼同游戊烯、吴江、湖州、会稽各地,结下了友谊。在苏轼的劝说下,秦观开始发奋读书,积极准备参加科考;可是命运不济,两度应考均名落孙山。苏轼为之抱屈,并做诗写信予以劝勉。元丰七年(1084),苏轼路经江宁时,向王安石力荐秦观的才学,后又致书曰:“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于世。”王安石也赞许秦观的诗歌“清新似鲍、谢”。在两位文坛前辈的鼓励、称许下,秦观决心再度赴京应试。 '''初入官场''' 元丰八年(1085年),考中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 元祐二年(1087年),苏轼引荐为太学博士,后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 元祐五年(1090年)方由范纯仁引荐,得以回京任秘书省正字。 元祐六年(1091)又因“洛党”贾易诋其"不检"而罢去正字。接二连三的政治迫害,使得秦观大受打击,对政治开始灰心,且有退隐之意。 元祐七年(1092年),苏轼自扬州召还,进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秦观迁国史院编修,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时供职史馆,人称“[[苏门四学士]]”。京城任职的数年里,秦观得与师友时相过从。 元祐九年(1094年)太皇太后高氏崩逝,哲宗亲政。“新党”之人相继还朝,“旧党”之人则连遭罢黜,秦观历时七年的贬谪生涯从此开始。 '''旧党遭贬''' 绍圣元年(1094年),哲宗亲政后,“新党”执政,“旧党”多人遭罢黜。新党人士章惇、蔡京上台,苏轼、秦观等人一同遭贬。秦观出杭州通判,道贬处州,任监酒税之职,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 '''晚年生活''' 元符二年(1099),秦观年事已高,身处雷州,自做《挽词》。 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驾崩,徽宗即位,向太后临朝。政坛局势变动,迁臣多被召回。秦观也复命宣德郎,放还横州。至藤州(今广西藤县),游光华亭,秦观口渴想要喝水,等人送水至,他面含微笑地看着,就此去世。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和书天庆观贺秘监堂三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