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239.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吴学昭 的原始碼
←
吴学昭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吴学昭 </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mgs2.5201000.com%2FUploadFiles%2FImage%2F2013%2F7%2F30%2FHeaven%2FMemorialHall%2FPhotoPath%2F4fddbbe825b44f61926ea8d8b9581245.jpg&refer=http%3A%2F%2Fimgs2.5201000.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65019863&t=ec0c49af3d156a9b5a9abebf2681211c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mgs2.5201000.com%2FUploadFiles%2FImage%2F2013%2F7%2F30%2FHeaven%2FMemorialHall%2FPhotoPath%2F4fddbbe825b44f61926ea8d8b9581245.jpg&refer=http%3A%2F%2Fimgs2.5201000.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65019863&t=ec0c49af3d156a9b5a9abebf2681211c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吴学昭,1929年生于北京,长于上海,北京燕京[[大学毕业]]。曾任《中国儿童》主编;《中国少年报》副秘书长,负责编辑事物;新华社、人民日报驻外记者;人民日报国际评论员。著名学者、[[教育]]家吴宓的女儿。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吴学昭 出生地; 北京 性别; 女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国 职业; 文学 记者 毕业院校; 北京燕京大学 代表作品; 《听杨绛谈往事》 ==个人生活== 吴学昭,是著名学者、[[教育]]家吴宓的女儿。 其丈夫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中国青年运动的著名领导者、曾任中共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的蒋南翔。 ==主要作品== 《听杨绛谈往事》《吴宓书信集》《吴宓诗话》《吴宓诗集》《吴宓与陈寅恪(增订本)》。 ==作品介绍== 《吴宓与陈寅恪(增订本)》 著名学者吴宓与陈寅恪的学术活动及友谊,为二十世纪[[学术]]史上最重要的篇章之一。吴宓的女儿吴学昭先生撰写的《吴宓与陈寅恪》,依据父亲的日记、书信、遗稿,参考大量档案文献,忠实记述了吴宓与陈寅恪长达半个世纪的深情厚谊。这一对旷世知交,哈佛同窗缔交,清华共事,联大流亡,燕京授业,直到劳燕分飞,山水远隔,粤蜀相望,鱼雁寄情。书中细致入微地叙述了吴宓与陈寅恪的学术思想和社会活动,真切反映了他们对世局及知识分子命运的种种思考,特别是对中华文化、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终身坚守。 这是一部研究性、实录性的学人传记,富有很强的历史现场感。一是含有极为丰富的第一手文献材料和实物图片;二是吴陈二人交往的主线之外,也留下王国维、梁启超为首的几代知识人的鲜活身影,对于20世纪思想文化史及学术史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此次增订,实为改写。如果说,初版本展现的学者吴宓与陈寅恪的学术活动及友谊,犹如一棵主干挺拔的参天大树,人们看到的是大树的伟岸身姿和奕奕风神,那么,在增补本中,扩展的细节描述,贯穿全书,读者更真切地看到参天大树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听到飒飒风声过处,大树发出的独白,沉郁而空远。<ref>[http://www.dashangu.com/postimg_17372305_8.html 吴学昭简介],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返回「
吴学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