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双盛镇 的原始碼
←
双盛镇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双盛镇'''旧呼"双土地",中国四川什邡市治北6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04°09',北纬31°10'。海拔545.598米,呈西北向东南走势,平均海拔507米。镇域东连禾丰,南接皂角,西南和[[马祖镇]]接壤,西北同灵杰毗邻,东北与[[绵竹市]]玉泉、[[新市镇]]隔江相望。幅员面积28.2144平方公里,辖6个村(白鱼河村、亭江村、青龙村、万缘村、东林村、涌麟村)和1个居民委员会。<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 双盛镇] </ref> ==简介== 双盛系石亭江冲积性平坝地貌,年均气温15.23℃,气候温和。年均降水量944.6毫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少酷暑,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以白鱼河、牦牛堰为代表的大小自然泉堰88条,人民渠和4条支渠纵横境内,水资源丰富,能充分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需要。 农业主产有水稻、小麦、大麦、玉米、红苕、晒烟、油菜、花生、地瓜、西瓜和各类蔬菜等。晒烟质地细腻,色泽红润,口味纯正,品质上好,至光绪二十三年(1897),"贡烟"已享誉全川。 境内有先秦、明、清时期建造的洛通桥,皇庄东岳庙,洪山寺,观音堂,三观堂,万缘庵和双麟桥,给双盛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沉。<ref>[https://new.qq.com/omn/20210602/20210602A0D9EM00.htmll | 简介] </ref> ==历史沿革== 双盛的历史,可追溯至殷周时期,石亭江流域狭长地带中的双盛,已有相当的氐、羌人部落于此聚居,繁衍,生息。秦蜀太守李冰"通山导洛",横贯双盛的白鱼河形成,先人乃以故始建洛通桥,清乾隆十五年(1750)改建成石板桥。乾隆五十一年(1786)白鱼河建廊桥,改善了什绵古道的功能,为双盛场的孕育奠定了基础。 道光十年(1830)设双盛场。 民国二十四年(1935)设双盛联保。 民国二十九年(1940)置双盛乡。 民国三十一年(1942)新市与双盛合并,置新盛乡。 民国三十二年(1943)新市析出,复称双盛乡。 1950年,双盛场置第二区公署。 1951年成立双盛乡人民政府。 1958年实行政社合一,改双盛乡为双盛人民公社。 1984年中央要求党政、政社分开又复双盛乡。 1989年3月置双盛镇。<ref>[http://www.sc.chinanews.com.cn/zttp/2021-04-26/1 | 历史沿革] </ref> ==经济== '''工业''' 双盛镇镇村企业蓬勃发展,全镇共人 个体私营企业111个,总产值6.0亿元,其中工业生产以全镇的磷酸盐产品为优势,组成了以三磷化工 、跃成化工厂、聚鑫磷酸盐厂等一大批私营企业,年产磷酸盐产品50多万吨,是什邡市的化工生产基地。 所产的产品质优,面向市场,畅销全国还有金河磷矿,川磷集团为主的省、市工业企业4家,产值上亿元的有两家,市级以上工业产值近3亿元。镇内可供利用的河滩地3000余亩,水、电、气、设施齐备,公路畅通,离两路口火车站仅5公里。 双盛境内工业发展较快,至2000年,有企业331个,其中市或市属以上企业18个,镇办集体企业5个,私营企业52个,个体企业256个。乡镇企业总产值5.05亿元,税利总额604万元,主要产品有建材、化工、针织、服装、食品等。随着工农业的稳步发展,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镇财政税收得以较快增长,2000年,财政收入535万元,促进了经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农业''' 双盛镇实现社会总产值62270万元,农业总产值11724万元,农业增加值达6912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15623吨,在我镇积极推广水稻旱育抛秧和杂糯周边立体栽培新技术,推广面达60%以上,小麦良种推广面达95%;油菜良种推广面达100%;叶烟地膜覆盖面达100%,全年蔬菜生产达到3500亩;小家禽出栏54.3万只,生猪出栏5.2万头;产成鱼375吨,其中稻田养鱼3000亩;种植水果389亩,产米55.3万公斤。 '''农禽业''' 特色农业初见成效。在畜牧粘生产方面,积极鼓励孵抱育雏,养鸭大户扩大经营规模,新发展养鸽大户4户,奶牛养殖1户,全镇畜牧粘产值占农业产业总产值比重增加,在农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种植业方面,家经作物面积比重逐年增大,大力发展大棚蔬菜,订单农业,全镇发展大棚蔬菜216亩,与香港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签订150亩订单农业,种植优质沙梨18亩。 双盛主产:水稻、小麦、大玫、玉米、红薯、油菜、晒烟、花生、地瓜、西瓜、蔬菜等,是国家粮食自给工程红岩灌区项目之一,晒烟品质上好,质地细腻,色泽红润,口味纯正,至光绪23年,已建有名的贡烟产地。 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小源属自流灌溉,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支流(人民渠)贯穿全镇。对水利设施进行了局部的改善,新修"U"型渠长8.4km,完成了24#米三面光渠工程改造。 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全年完成机耕作业38000亩,机电排灌221m3,受益面积3万余亩;机动喷雾防治病虫害36000亩,农副产品加工2362万公斤,机械化脱泣710万kg。 农民安居乐业。新农村建设蓬勃兴起,完成了市级试点三堂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和镇级试点的涌泉村,农科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至2000年底新村建设农户建房37户。[1] '''招商引资''' 双盛镇境内有大量的国有、集体化工企业存至资产和存量土地,我镇将以最优惠的政策和最优质的服务,欢迎投资商前来洽谈,可以采取独资、合资、兼并、收购、入股、租赁、来料加工等方式进行合作。 双盛镇一直坚持"大开放促大发展"的方针,不断加快开放步伐。一批国内外客商纷纷在双盛境内投资建厂,民营企业发展迅猛。 对内开放同时并举,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保,投其所好,对其负责的原则,坚持以诚相街,恪守信誉,最大程度加大招商引资、经济协作的力度。 今后的双盛招商引资工作将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竭力实施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建立招商引资重点项目跟踪,落实制度,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引资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建立重点外商投资企业领导联系制度,继续做好招商引资的前期服务工作。<ref>[https://new.qq.com/omn/20210602/20210602A0D9EM00.htmll | 经济] </ref> ==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长足发展。境内有小学3所(双盛中心小学、青冈小学、亭江小学),初级中学1所,在校生299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8%,青壮年非文盲率96.3%。文化精神生活呈多样性趋势发展,除传统的龙灯、狮灯、川剧座唱外,书法、美术、摄影、卡拉OK发展较快。电视机拥有率达95%,安装有线电视275户。小城镇有卫生院1个,个体诊所5个,农村医疗诊所17个,能方便、快捷地满足群众常见病的治疗。全民强身健体意识增强,除青少年的必修体育课外,太极拳在双盛兴起,标志着全民体育进入新的层次。 ==交通、电力== 通讯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105(成都至青川)、106(彭州至双盛)省道、"双禾"3条公路纵横交汇于小城镇,村村可通汽车。电能源充足,年供电量700万千瓦·小时,乡民全部用上电照明。固定电话装机容量2千门,已装固定电话3575部,移动电话基站2座。 解放50余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1997年,全镇成建制进入小康。1999年,土地租赁承包期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使农村经营体制更趋完善,农民加大了对土地的综合投入,科学种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促进了农业的全面发展,2007年,农民人均占有粮食651公斤,纯收入4438元。 ==农业发展== 稳粮增产是双盛镇坚持多年的发展思路。双盛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多年来该镇一直致力于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不断探索新路子。双盛镇特别是在农技推广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品种改良、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推广,很多项目试验所取得的成果多次受到中省市表彰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2000年来该镇又在生态农业方面大做文章,积极发展农村生态观光产业,成为双盛镇一个亮点,吸引了各地客人前来参观考察。双盛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在抓好工业的同时,双盛镇一直致力于稳粮增产促农增收。在花卉苗木、食用菌种植、蔬菜、经果林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双盛镇不断在促农增收方面积极探索新路子。2000年双盛镇从沿海地区学习经验,经过自己摸索,在双盛开始的"稻鸭共作"试验经过几年时间的试验示范,经验成熟,现已全面推广,2008年该镇进行"稻鸭共作"的面积已达4000余亩,仅此项就给全镇村民带来人均30余元的收入增加。2007年,双盛镇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280元,这与双盛镇在农业方面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稻鸭共作"技术也已推广到双盛镇境内,在农业方面,双盛镇是互为借鉴互相促进。 ==三产发展== '''养花业''' 工业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三产的发展。2000年来,随着双盛镇城乡一体化的积极推进,该镇结合农房改造积极推进集镇建设,先后鼓励100余户农民在集镇修建了各种款式的楼房,集镇配套设施齐全,功能日臻完善,集镇经济活跃,商贸繁荣,集镇特色突出。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依托中日友谊林、剑南春森林公园,该镇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健康发展,双盛镇境内环境生态日渐优化,现已成为休闲、度假胜地。同时,该镇积极致力于文化发展,龙灯狮灯、秧歌、川剧座唱等各种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极大提升了新市魅力。 双盛镇的集镇建设方面较为滞后一点,但双盛镇也积极展开集镇建设,改善交通、农房建设,同时大力发展商贸经济,2000年来集贸经济不断繁荣。双盛镇强大的工业支撑带动三产发展,仅该镇境内的企业就吸纳了双盛镇3000余人就地务工,同时还有1000余名村民外出经商,双盛镇8000多户就有近5000人的劳务输出,极大促进了三产发展。同时,双盛传统的川剧座唱、龙狮灯表演、太极拳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也大大活跃了该镇的文化生活,经济文化齐头并进。 由于双盛镇将工业作为镇域发展的主要抓手,所以在未来发展思路上也是不谋而合,那就是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积极服好务,帮助境内企业从小做大,积极招商引资,形成人人都是招商环境的氛围。同时,双盛镇在环境治理、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有着共同的思考和构想。双盛镇在企业引进方面都将无污染作为入驻的首要条件,将发展精细化工、无粉尘无烟雾、废水等化工企业作为集中区企业发展目标,积极吸纳配套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同时,积极致力于对环境的整治,探索环保新路子,积极从国外引进新技术,积极寻求将磷化工废弃物转化为新型工业源的新技术。双方形成共识,治理环境不是某一方的责任,而是要互相配合,互相学习,共同探索打破制约化工发展瓶颈的路子,将两岸的磷化工做大做精做强。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双盛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