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印度支那難民危機 的原始碼
←
印度支那難民危機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印度支那難民危機'''<br><img src="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sites/default/files/images/insert/policy/nan_min_chu_zhi_3.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5840 圖片來自thinkingtaiwan]</small> |} '''印度支那難民危機''',或稱'''中南半島難民潮'''(Indochina refugee crisis),指的是在[[1975年]][[共產主義]]政權建立以後,前[[法屬印度支那]]<ref>[https://ir.lib.nchu.edu.tw/handle/11455/77855 法屬印度支那],nchu</ref> 殖民地(包括[[越南]]、[[柬埔寨]]及[[寮國]])發生的大規模人口外流或逃亡。 ==相關條目== *[[難民地位公約]] *[[有關難民地位的議定書]] *[[越南戰爭]] *[[越僑]] *[[香港越南船民問題]] *[[三七事件]] *[[澎湖越南華僑難民營]] == 簡介 == [[印度支那]]在1975年的5600萬人口中,有300萬人在其后的25年時間內透過危險的旅程成為其他[[東南亞]]國家、[[香港]]或[[中国大陆]]的難民。 印度支那難民包含了各式各樣的人,其中有[[越南華人]]([[越南船民]]、華裔)、逃離[[紅色高棉]]的柬埔寨人及饑餓者,[[佬族]]人、[[瑤族|優勉人]](瑤族)、[[赫蒙族]](苗族)及其他寮國高地民族、以及越南的[[高地族]]。 難民外流和人權危機在1979年和1980年尤為尖銳,成千上萬人在試圖逃亡之際死去,難民僅能駐留鄰近國家以尋求庇護,以申請第三國的永久居住權為目的,約莫超過250萬印度支那人現已定居他國,大部份在[[北美洲]]、[[澳洲]]和[[歐洲]];又有50萬人或自願或是非自願地被遣返。 難民潮的影響持續到21世紀,最後一批船民於2005年從[[馬來西亞]]遣返,2009年[[泰國]]將4000名赫蒙族難民驅逐出境。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社會事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印度支那難民危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