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33.2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的原始碼
←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jpeg|有框|右|<big></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627/89f67b5337b7439a8c5e76ba84fc59bb.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37955658_177046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简称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中国文学门。1898年京师大学堂创办之初,有“文学”科目,而无作为一种独立组织形态的系科。1910年分科[[大学]]正式开办,中国文学门于是成立。1919年改称国文系,下设[[语言]][[文字]]、[[文学]]、整理国故三科,初步形成了今日北大中文系的基本格局。1937年因抗战全面爆发,随学校南迁,并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北归,恢复了北大国文系的建制。 ==中文系简介== 1952年院系调整后,改称中国语言文学系,并在原[[燕京大学]]<ref>[https://www.sohu.com/a/156837941_349225 燕京大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搜狐,2017-07-13</ref>新闻系基础上设立新闻专业(1958年转[[中国人民大学]]);1954年中山大学语言学系并入北大,加强了语言学专业(后改称汉语语言学专业,并于2002年又增设应用语言学专业);1959年设立了古典文献专业:这也就继承传统的文学、语言、古文献三足鼎立局面。 目前北大中文系共设有4个本科专业:中国文学、汉语语言学、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此外中文系还设有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全系现共有7个[[博士]]学位授予点: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古典文献学;有11个[[硕士]]点24个专业方向,以及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中文系也是最早入选的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 ==师资力量== 中文系现共有教职工101人,其中教师94人。教师中有[[教授]]48人,副教授38人,副研究员1人,讲师7人;另外,教师中有北京大学资深教授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员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ref>[https://www.docin.com/p-1845785038.html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豆丁网,2017-02-07</ref>7人。 中文系教学与科研并重,目前共设有9个教研室、1个[[研究所]]、1个语言学实验室;有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和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还有13个虚体研究机构。在首次国家重点学科评定中(1986年-1988年),中文系有5个学科入选,分别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典文献学;在第二次国家重点学科评定中(2001年-2002年),中文系有6个学科入选,分别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2007年,以北大中文系为主体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被评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视频== ===<center>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曹文轩</center> <center>{{#iDisplay:p0194aupqfb|560|390|qq}}</center> <center>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3级本科生班</center> <center>{{#iDisplay:e01750z61ku|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525 高等教育]]
返回「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