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关锁烟霞姑嫂塔(施毅平) 的原始碼
←
关锁烟霞姑嫂塔(施毅平)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关锁烟霞姑嫂塔'''<br><img src="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2/05/0609/244439621_3_20220506093636222.jpe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www.360doc.com/userhome/28689804 圖片來自个人图书馆网]</small> |} '''《关锁烟霞姑嫂塔》'''是[[中国]]当代作家施毅平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关锁烟霞姑嫂塔=== 金秋十月,华灯初上。驱车行驶在石狮市区,鳞次栉比的高楼与独具闽南特色的石墙红瓦古厝交相辉映,喧嚣的城市节奏与娓娓南音浑为一体。 从学府路远远望去,绚丽的灯光投射在宝盖山上的姑嫂塔,顿时华光四溢,金碧辉煌,令人赞叹石狮不愧是一座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古城,一座朝气蓬勃、魅力纷呈的新兴城市。 宝盖山是一座平地崛起、孤峰兀立的石头山,虽然海拔仅209米,却是石狮第一高峰、石狮最大的生态公园。矗立山顶的姑嫂塔是古代泉州湾的重要航标,为“泉州八景”之一,号称“关锁烟霞”,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古泉州(刺桐)史迹”世界文化遗产的申遗点。 呵,宝盖山,石狮人民心中一座雄奇、伟岸的山! 呵,姑嫂塔!石狮游子一抹难于忘怀的娓娓乡愁! 姑嫂塔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南宋绍兴年间(约1131-1162),泉州高僧介殊发现宝盖山地处晋江东南端滨海风口、水口的交汇处,有碍“风水”格局。于是,介殊四处募缘,择宝盖山顶兴建一座石塔,作为关锁风口、水口的镇塔,命名“关锁塔”,又名“万寿塔”。《泉州府志》称其“关锁水口镇塔也,高出云表。登之可望商舶往来”。《闽书》曰:“昔有姑嫂为商人妇,商贩海,久不至,姑嫂塔而望之,若望夫石然。塔中刻二女像……”“另传古有姑嫂二人,切盼飘洋过海的亲人,竟日垒石登高远眺,伤心而死,时人哀而筑塔祀之,故名姑嫂塔”。 在民间,姑嫂塔有着一段凄美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石狮宝盖山下居住一对夫妻和小妹。一天,丈夫告别妻子和妹妹,背井离乡,远赴南洋谋生,相约3年之后回乡。勤劳、善良的妻子与小姑相依为命,姑嫂俩朝夕思念,经常登上宝盖山,垒石垫足,远眺大海,盼望亲人早日回家团聚。聪明的妻子还剪下长发搓成绳子系在风筝,把家书绑在风筝上,随风飘向南洋,传到丈夫的手中。3年后,丈夫终于收拾行囊乘船回乡。一天,姑嫂俩站在宝盖山崖,面向东海,翘首盼望。忽然,海面飘来一只帆船,站在船头的正是她们朝思暮想的亲人,眼看帆船即将进港靠岸。不料,海面卷起一股巨浪,船体触礁,船翻人沉,葬身大海。姑嫂二人悲痛万分,相抱堕崖自尽……后来,乡亲们为了纪念投海殉情的姑嫂,就在她们叠石堆台、眺望大海的地方建了这座石塔,称姑嫂塔。 千年的故事在风中飘荡,千年的乡愁在云间飞扬。啊,历经千百年的风霜雪雨,姑嫂塔成了闽南游子心间一缕挥之不去的绵绵乡愁,成为侨乡人民心头一座神圣的坐标。古时候,每当先民背井离乡,劈波斩浪,过台湾,下南洋时,委婉动听的“姑嫂塔传说”也随之流传到金门、澎湖、台湾,以及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成为漂泊游子在水一方的遥远思念。每当台湾乡民和海外“番客”乘船返乡,从海面上望见姑嫂塔的时候,莫不举手高呼,欢欣雀跃!而当离乡时,登船回望姑嫂塔,绿草萋萋,白雾迷离,伊人伫立,塔影沉海,那情那景,无不黯然神伤,潸然泪下。每逢农历正月,当地人纷纷扶老携幼,上宝盖山,登姑嫂塔,祭拜石塔内供奉的姑嫂神像,寄托对宝岛亲人和海外“番客”的遥远思念。 清晨,从市区出发,车停宝盖山下的三源禅寺,顺山坡沿小道行走在蜿蜒的木栈道,仿如行走在一条黄色的“丝带”上,栈道两边翠林掩映,空气清爽,峰回路转,景色宜人。伫立揽胜亭,从不同的角度仰望宝盖山,只见宝盖山凌霄独立,姑嫂塔雄伟壮观,气贯长虹,心中不禁赞叹此山此塔真是 “海上丝路”的航标和奇特壮观的建筑艺术瑰宝。 宝盖山顶峰是一块硕大的花岗岩石,犹如倒扣的大碗盖一般。沿石阶而上,只见姑嫂塔突兀孤峰,凌空独悬,整座石塔全部用花岗石建造而成空心仿楼阁式,塔身自下往上层层向上缩小,塔心通顶,塔廊规矩,每层翘檐迭出,整座塔体全部由花岗岩石条建成,纯朴自然,雄伟奇特,敦实厚重,巍峨壮观,令人心生震撼,大有“镇南疆而抗东溟之势”。石塔占地388平方米,共5层,高21米,底层加围廊,底座边长5.2米。一层正面门建一方形石亭,两边的亭柱镌刻一幅对联:“胜地有缘方可进;名山无福不能游”,横联曰:“泉南福地”。二层门额刻“万寿宝塔”四字。二至五层均建有2个门洞,转角倚柱体梅花形,顶置护斗,塔内有石阶回旋直至塔顶,塔外围栏环卫。顶层外壁建有方形龛,龛内刻二位女神像,据说是传说中姑嫂二人的形象。 姑嫂塔历经800多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依然巍然屹立于宝盖山巅云顶。明代万历三十二年(1604),泉州地区发生8级的大地震,造成泉州“城内外庐舍圯,覆舟甚多”;万历三十五年(1607),泉州地区又发生一次大地震,造成泉州倒塌6座石坊,洛阳桥上的大石梁折断,石梁沉入海底……而姑嫂塔却安然无恙。1991年12月,泉州市地震局特地在此树立《姑嫂塔抗震史话碑》,证实姑嫂塔是考察地壳运动和研究古地震活动形迹实物,堪称世界建筑抗震史上的一大奇迹。 绕塔四周,凭栏远眺,只见[[石狮市]]区高楼林立,厂区连成一片;交通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城市建设蒸蒸日上,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深沪、梅林港埠码头星罗棋布, 船只往来如梭, 呈现一派繁荣景象;[[泉州]]湾跨海大桥如银链,似[[彩虹]],蜿蜒伸展于云天海雾之间……此时此景,浮现在我眼前的不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是“手摩霄汉千山尽,眼入沧溟百岛通”;不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而是“巷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不是“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而是“海入扶桑惊浪涌,山回葱岭翠微浓”,更是“郑和七去卅万里,怒海空翻六百年”、[[郑成功]]“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的壮丽诗篇。 伫立塔前,我的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我想,姑嫂塔作为古刺桐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历经沧桑变幻,历尽千帆,至今依然初心不变,矢志不渝,默默地坚守着这片蓝色的大海和神圣的热土,默默地为海上往来的船舶引航指路,默默地见证着一代代闽南先民过[[台湾]]、下[[南洋]],荜路蓝缕、坚忍不拔、勇往直前、敢拼会赢的奋斗精神。而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扬帆启航,这座古老的石塔,古老的航标必将愈加璀璨,愈加迷人。<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96453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施毅平,[[福建]]省漳浦县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关锁烟霞姑嫂塔(施毅平)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