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科技专业委员会 的原始碼
←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科技专业委员会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n.sinaimg.cn/shenzhen/transform/117/w550h367/20201121/0e0b-kefmphc2430890.png width="310"></center> <small>[https://shenzhen.sina.com.cn/news/zh/2020-11-21/detail-iiznctke2577096.shtml 来自 新浪网 的图片]</small> |}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科技专业委员会'''我国高等植物濒危或临近濒危的物种数量已达4000种—5000种,占我国高等[[植物]]总数的15%—20%,高出世界平均水平5—10个百分点。这是8月16日记者从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科技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获悉的。 ==重要讲话==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在科技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说,我国是[[世界]]上野生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资源破坏较严重的国家。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对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及丰富人民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赵学敏说,对一个国家来讲,植物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为了保护野生植物,多年来,[[国家林业局]]和地方各级政府、林业及社会有关部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增强保护能力,扩大宣传教育,提高民众保护意识。现在,我国已初步建立了野生植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行政管理<ref>[https://www.sohu.com/a/545323187_121054570 什么是行政管理?行政管理有什么作用?] ,搜狐,2022-05-12 </ref>和执法监管体系;形成了[[自然保护区]]网络,强化了野生植物栖息环境保护;国家还针对濒危物种,强化繁育拯救,积极恢复和发展野外种群资源。 ==会议表示== 在加强保护的同时,还积极发展人工培育利用,努力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尤其是近年来,国家规划实施了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有力地促进了野生植物保护事业的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经济发展对野生植物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我国野生植物保护面临的形势还十分严峻,保护任务非常艰巨。在完善立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执法能力、强化就地保护及迁地保护、提高社会公众的保护意识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空间。 科技委员会是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的第一个分支机构,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洪德元、蒋有绪,[[中国工程院院士]]肖培根、董玉琛在内的30多位我国植物学界的专家组成。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科技委员会成立后,将倡导并推动全国各地开展“野生植物保护宣传月”活动。 ==相关资讯== ===国家植物园:讲好植物多样性保护故事=== 立夏过后,国家植物园中处处生机盎然,万物并秀。流苏树、猬实、楸、四照花等“小众花卉”正在成为观赏主角。5月中旬,“5月花神”芍药也将迎来观赏期,“花中皇后”[[月季]]紧随其后,整个5月可谓花事不断,精彩不停。 去年4月,我国首个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7月,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正式揭牌。至此,我国一南一北两个国家植物园正式运行,也开启了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序幕。 我国有高等植物约3.8万种,占全球的1/10,堪称世界植物宝库。一年来,国家植物园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地、战略植物资源的储备库、植物科学传播的重要平台,代表了国家植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和利用的最高水平,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为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良好生境 巨魔芋是世界珍稀濒危植物三大旗舰种之一,是世界上单体花序最大的植物。一生只开花三四次,全[[世界]]人工栽培开花次数仅100余次。 在引种并精心培育10多年后,2022年7月,国家植物园3株巨魔芋实现了世界首次人工栽培状态下的群体开花,并经人工授粉结出果实产生种子。巨魔芋全生命周期培养的完成,填补了我国在该物种培育和研究方面的空白。同时,国家植物园还联合[[北京林业大学]]共同开展巨魔芋开花气味中挥发性成分和释放规律研究,也揭开了巨魔芋开花为什么这么臭的秘密。 巨魔芋的成功培育只是国家植物园取得的成果之一。国家植物园体系规划编制[[办公室]]副主任文世峰说,北京和广州两个国家植物园挂牌设立一年来,已进行了活植物和种质资源的收集、科研平台搭建等多项工作。 “两个国家植物园,各具特色,各有侧重。”文世峰说,国家植物园重点收集三北地区乡土植物、北温带代表性植物、全球不同地理分区的代表性植物。华南国家植物园则立足华南、面向全球同纬度[[生物]]多样性保护,致力于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植物保护、科学研究和知识传播。 国家植物园整合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园)、北京市植物园(北园)的相关资源,拥有山地、台地和河漫滩等多样地貌,为植物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生境。据统计,一年来,国家植物园完成了植物种类资源本底调查,新增植物2000多种。截至目前,共收集各类植物1.7万多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近千种,收藏植物标本突破300万份,占全国植物标本资源总量的13%,[[国家植物园]]已成为全国植物多样性保护的示范区。 华南国家植物园的重要职能之一,是对[[华南地区]]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进行迁地保护。2022年以来,该园新引种植物110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8种,目前园内保护植物总数达到1.75万余种,位列全球前五名。华南国家植物园主任任海研究员说,未来将力争保护植物达到2万种左右,占到我国高等植物种类的大半,并实现华南地区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全覆盖。 科研实力成为国家植物园的坚强支撑 “国家植物园的核心功能是植物科学研究、引种驯化和迁地保护,是国家植物科学研究和交流中心、战略植物资源储备库、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基地以及植物科学传播中心。”国家植物园南园执行主任、中国科学院植物所高级[[工程师]]<ref>[https://www.sohu.com/a/418294841_120237341 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条件及流程] ,搜狐,2020-09-14 </ref>孙国峰表示,雄厚的科研实力成为国家植物园的坚强支撑。 凭借雄厚的科研实力,国家植物园成功引种来自世界各地的[[云杉]]24种,占全球一半以上;成功引种并繁育了我国特有的树种巨柏以及杜鹃兰、丁香叶忍冬等,保护了怒江槽舌兰、喜马悬生兰等多种珍稀兰科植物。 同时,国家植物园在新物种发现、资源植物新品种选育和推广等方面也取得了诸多成果。科研人员在野外调查中,发现并描述了贡山角盘兰、墨脱蝴蝶兰、青海玉凤花等7个新物种。“我们还对[[华北]]的一个物种刺苞南蛇藤进行了迁地保护。人们曾经一度以为该物种在华北地区没有分布或已经野外灭绝了。2022年经过野外考察,我们重新发现了这一物种并对其进行了迁地保护。”孙国峰说,国家植物园不断发掘、创新资源植物的种质选育,选育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新品种,支撑国家种质安全,一年来共获得22项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 此外,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国家植物园建设了植物大数据可视化[[系统]],整合了全国宏观植物学的高精度数据,研发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信息系统、外来入侵植物预警系统、国家植物园迁地保育系统等数据产品,形成物种全时空、多维度、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数据库。 在华南国家植物园里,怀集报春苣苔的白色小花正在绽放,得益于[[科技]]对植物迁地保护和扩繁的巨大推动作用,怀集报春苣苔由国家一级保护调整为国家二级保护。 华南国家植物园率先实现了[[生物技术]]、生境恢复技术和种间正关系促进技术的集成和创新应用,进行珍稀濒危植物回归研究与示范,成功实现了怀集报春苣苔、彩云兜兰、杜鹃红山茶、虎颜花、龙州金花茶、猪血木、广东含笑、绣球茜等36种华南珍稀濒危植物的野外回归。 ==参考文献== [[Category: 社會組織類]]
返回「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科技专业委员会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