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9.182.7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东清铁路 的原始碼
←
东清铁路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东清铁路.jpeg|有框|右|<big>东清铁路</big>[http://n.sinaimg.cn/sinacn/w640h438/20171225/4517-fypyuvc0750640.jpg 原图链接][https://k.sina.cn/article_6429698040_17f3d67f8001002ra9.html 来自 新浪网 的图片]]] '''东清铁路'''(俄语:Китайско-Восточная железная дорога,转写:Kitaysko-Vostochnaya zheleznaya doroga,缩写为КВЖД,字面意思为“中国东部铁路”)指[[俄国|俄罗斯帝国]]修筑的从俄国赤塔经中国[[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到达海参崴的铁路中在中国境内的一段铁路系统总称,简称“东清路”。1920年后称中国东省铁路、中国东方铁路,简称中东铁路、中东路。满洲国和苏联共同运营时期北段改称北满铁路,南段改称南满铁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控制该铁路,称为中国长春铁路,简称中长铁路(俄语:Китайская Чанчуньская железная дорога)<ref>[http://www.ccda.gov.cn/ccda/ccda/article.asp?secid=629&infoid=4748 沙俄东清铁路附属地 ],长春档案信息[[资源]]网</ref>。 ==范围与名称== 此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往西延伸至满洲里(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往东延伸至绥芬河(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后修建往南延伸至大连/旅顺的支线,路线呈丁字型,全长约2400公里。目前该段铁路由[[中国铁路|中国铁路总公司]]所有,并被命名为以下四条线路: ==建造== 俄罗斯帝国在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中获得外兴安岭后为加强对其的控制,计划修建从人口稠密的西部到远东的[[西伯利亚铁路]]。然而铁路在阿穆尔河地区的修建却因为当地茂密且广袤的森林、宽阔且湍急的河流、极寒天气及远离现代人类聚居地而受到重重挑战。1886年,一些西伯利亚铁路的[[建筑师]]提出了修建从赤塔经由清政府控制下的满洲地区直达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铁路,以节省建筑里程。 为使清[[政府]]同意其筑路计划,沙俄政府开始积极与清政府发展双边关系。俄方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联合德国和法国反对日本割让辽东半岛,并最终成功;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政府特使李鸿章在赴俄祝贺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期间签署的《中俄御敌相互援助条约》(简称《中俄密约》)中规定了包括清俄协防日本,并同意俄国“通过[[黑龙江]]、吉林修筑一条铁路”等事宜。9月两国签订协议,确认铁路需由私人公司而非俄罗斯政府营运。12月俄国将铁路定名“满洲铁路”,遭到李鸿章的反对(清政府在正式场合之中通常使用“东三省”来称呼这片区域。)。[[李鸿章]]坚持“必须名曰‘大清东省铁路’,若名为‘满洲铁路’,即须取消允给之应需地亩权”。因此正式定名为大清东省铁路,简称清东铁路,又称东清铁路。 1896年12月4日,在华俄道胜银行的支持下,中国东省铁路公司成立。 东清铁路从1897年8月动土兴建,以哈尔滨为中心,分东、西、南部三线,由六处同时开始相向施工。1898年清俄签订《旅大租地条约》。1903年7月14日,东清铁路全线通车营业。 同时修筑的从哈尔滨直达[[旅顺]]的支线铁路(“中东铁路南满支线”)习惯上也认为是东清铁路的一部分<ref>[https://www.sohu.com/a/403366070_120743857 东清铁路时期的满洲里海关(1) ],搜狐,2020-06-22</ref>。 ==视频== ===<center> 东清铁路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为修建东清铁路 俄国人进东北勘测 绘制老哈尔滨地图</center> <center>{{#iDisplay:m09594rwoxi|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440 工程學總論]]
返回「
东清铁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