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9.14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三官廟舊址 的原始碼
←
三官廟舊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三官廟舊址'''<br><img src="https://8.share.photo.xuite.net/alansw640520/183583f/11555542/542773609_m.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blog.xuite.net/alansw640520/twblog/133784717 圖片來自xuite]</small> |} '''三官庙旧址''',位于中国[[青海省]][[乐都区]][[碾伯镇]]七里店村,为青海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日期为1987年6月23日,类型为古遗址。 三官庙旧址的历史年代为明。 ===乐都区=== '''乐都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青海省]][[海东市]]下属的一个[[市辖区]]<ref name=one>{{cite news|title=关于在公开地图上调整青海省海东地区行政区划的函|url=http://www.sbsm.gov.cn/article//gsgg/xzqhtz/201304/20130400123273.shtml|newspaper=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地理信息与地图司|date=2013年4月7日|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618042540/http://www.sbsm.gov.cn/article/gsgg/xzqhtz/201304/20130400123273.shtml|archivedate=2013年6月18日|accessdate=2013年4月8日}}</ref>。是海东市政府所在地,[[海东市]]中心城区。与之接壤的县市有:东北边[[甘肃省]],东南边[[民和县]],西北边[[互助土族自治县]],南边[[化隆回族自治县]],西边[[平安县]]。面积2821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29万。[[邮政编码]]810700,区政府驻碾伯镇。古称'''湟水县'''。 == 历史 == '''乐都区'''历史悠久,有深厚的文化渊源。根据[[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证明,距今4000多年以前,先民们就在这块沃土上繁衍生息。秦汉以前,乐都属羌戎之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军进入[[湟水]]流域,乐都地区归入汉朝版图。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设[[破羌县]],属[[金城郡]]。[[十六国]]时[[南凉]]国建立,定都乐都。[[北魏]]孝昌二年(526年),改乐都郡为鄯州,移[[西都县]]于乐都。[[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西都县为湟水县,隶属[[鄯州]](沿今乐都)。[[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设鄯州都督府,督领鄯、河、兰、廓四州的军政事务。开元二年(714年),唐置陇右节度使于鄯州,管辖陇右12州,使乐都成为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宋时称邈川、湟州、乐州。元时,乐都属西宁州。明代先后设碾北卫、西宁卫碾伯右千户所,清[[雍正]]三年改为[[碾伯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建省,改碾伯县为[[乐都县]],隶属[[青海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称乐都县。 2013年2月,[[海东地区]]撤地设市,乐都撤县设区,成为[[海东市]]的市区。<ref>{{Cite web |url=http://www.sbsm.gov.cn/article//gsgg/xzqhtz/201304/20130400123273.shtml |title=海东市区划调整 |accessdate=2013-04-08 |archive-date=2013-06-1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618042540/http://www.sbsm.gov.cn/article/gsgg/xzqhtz/201304/20130400123273.shtml |dead-url=no }}</ref> ==地理== 乐都境内山峦层迭,沟壑纵横,[[湟水河]]自西向东流径全境。以湟水为界,北部和南部分属[[祁连山]]地槽褶皱系之间隆起带和拉脊山地向斜褶皱带两个构成单位,由西部大峡隆起与东部[[老鸦峡]]形成乐都盆地。总的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西高东低,呈阶梯分布,海拔在1850米一4480米之间。全县自然区为典型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分为四种类型:海拔3000米至雪线(3700米)以下为石山森林草原区,沟谷深切,山体陡峭;海拔2800—3000米之间为脑山农耕区,地形低缓、浑圆、波状起伏,冲沟切断不深;海拔2000—2800米之间为浅山黄土丘陵区,沟壑纵横,沟深坡大,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疏;海拔1850—2000米之间为川水河谷盆地,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是主要农耕区。<ref>{{Cite web |url=http://www.ledu.gov.cn/html/783/8173.html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4-05-2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922023127/http://www.ledu.gov.cn/html/783/8173.html |archive-date=2014-09-22 |dead-url=yes }}</ref> 乐都区由于地处[[青藏高原]]边缘,深居内陆,半年受夏季的[[印度洋]]季风影响,半年受冬西风环流影响,形成夏季不热,四季不分明,干旱多风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为6.9℃,7月气温最高,平均为18.6℃;1月最低,平均为-7.2℃;平均气温年较差为25.8℃。近30年来,年极端最高气温38.4 (2000年7月24日);极端最低气温为-21.7℃(1975年12月13日)。年均日照时数为2664.6小时,区内降雨少而集中,分布不均,年均降雨量为329.6毫米,年均蒸发量1613.8毫米,为降雨量的4.9倍多,无霜期217天。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7 宗教建築;陵墓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new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三官廟舊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