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一般親衛隊 的原始碼
←
一般親衛隊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一般親衛隊'''<br><img src="http://www.warrelics.eu/forum/attachments/ss-uniforms-insignia/1159812d1517513500-ss-kraetzchen-du-lbd0w0ainfh5.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forum.axishistory.com/viewtopic.php?t=233487 圖片來自axishistory]</small> |} '''一般親衛隊'''([[德語]]:Allgemeine SS)是[[納粹德國]]的[[準軍事組織]]「[[親衛隊]]」旗下規模最為龐大的組成部份,由[[黨衛隊行政部|親衛隊中央行政部]]指揮統轄。一般親衛隊於1934年秋季正式創立以將其成員與[[親衛隊特別機動隊]]([[武裝親衛隊]]的前身)以及[[骷髏總隊]](負責[[納粹集中營]]的管理)的成員作出區別。 自1939年起,一般親衛隊也廣泛地在[[納粹德國佔領下的歐洲]]境內扶植在地的親衛隊單位。1940年起,納粹德國將這些在地單位合併為[[日耳曼親衛隊]]。[[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伊始,多數的親衛隊成員均隸屬於一般親衛隊,但這種情況在[[武裝親衛隊]]開放外國德意志民族與非德意志族人民加入後有所改變。 ==早年發展== [[阿道夫·希特勒]]於1925年授意其在[[納粹黨]]內的親密盟友[[尤利烏斯·施雷克]]組成一支新的近身保鑣單位,並命名為「保衛總隊」(''Schutzkommando'')。希特勒希望該單位的成員皆由退役的軍人組成,且均如施雷克般對其忠貞不二。包括[[埃米爾·莫里斯]]與[[埃爾哈德·海登]]在內的前希特勒突擊隊|Stoßtrupp-Hitler成員皆加入了保衛總隊。該單位於1925年4月25日首次公開露面;同年,保衛總隊已發展至全國性規模。該單位亦於不久後更名為「突擊衛隊」(''Sturmstaffel'');最終於1925年11月9日定名為「[[親衛隊]]」(''Schutzstaffel'')。親衛隊原先隸屬於[[衝鋒隊 (納粹黨)|衝鋒隊]],是後者與納粹黨的下級單位。 親衛隊的主要工作是保護[[納粹黨]][[元首 (納粹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人身安全。1925年時,親衛隊僅有200名成員;截至1926年年底為止,親衛隊均維持著這樣的規模。由於其上級組織衝鋒隊對親衛隊的規模設有嚴格的限制,因此至1928年時後者的成員數量仍僅有280人。1929年1月,[[海因里希·希姆萊]]接任[[親衛隊全國領袖]]<ref>[https://mdoohan74.pixnet.net/blog/post/8821696 親衛隊全國領袖],pixnet</ref> ,隨即試圖使親衛隊自衝鋒隊獨立。1929年12月時,親衛隊成員數量已增長為1,000人。希姆萊接著開始系統性地發展並擴張親衛隊規模,並設下更嚴苛的加入條件,同時大量開除被認定為酗酒者、罪犯或其他不適宜加入親衛隊的成員。希姆萊的終極目標是將親衛隊塑造為全德國境內規模最龐大的組織與納粹黨內最富影響力的單位。1930年,希姆萊成功說服希特勒允許親衛隊獨立運作,儘管名義上其仍是衝鋒隊的下級單位。 ==指揮層級與組織架構== 「一般親衛隊」一詞譯自[[德語]]的「''Allgemeine-SS''」,其德語原意指的即是「主要的、普通的、常規的親衛隊單位」。1938年,一般親衛隊的行政架構被分為下列各個主要部份: * 主要的親衛隊部門及其下轄的全職官員與職員,其中包含[[國家安全部 (納粹德國)|親衛隊國家安全部]] * 親衛隊地區單位及其下轄的非全職志願職員 * 親衛隊安全部隊,如[[保安警察 (納粹德國)|保安警察]]與[[親衛隊保安處|保安處]]等 * [[骷髏總隊]]及其下轄的集中營管理人員 * 後備人員、榮譽職位人員等親衛隊的非常態性活躍人員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一般親衛隊與武裝親衛隊的分野逐漸模糊,主要是因為一般親衛隊所轄的各部門對武裝親衛隊的行政與後勤補給等事項擁有指揮權所致。1940年,一般親衛隊的全體人員均獲發灰色的戰時制服。希姆萊下令要求全體人員繳回原先穿著的黑色制服;這些制服稍後由東部戰區的輔助警察單位與[[荷蘭]]及[[丹麥]]等地境內的[[日耳曼親衛隊]]所使用。 ===親衛隊全職人員=== 一般親衛隊內約有三分之一的成員是「全職人員」,意指這些人是以政府雇員的身份受領薪俸、全天候受雇於親衛隊辦公處所,且以辦理親衛隊業務作為其主要職業。多數的親衛隊全職人員均受雇於一般親衛隊所屬的行政部門內。1942年,這些行政部門已肩負起綜理親衛隊內所有業務的責任,其分工如下: *[[黨衛隊全國領袖個人參謀部|親衛隊全國領袖個人參謀部]] *[[黨衛隊行政部|親衛隊中央行政本部]] *親衛隊作戰部|SS Führungshauptamt *[[國家安全部 (納粹德國)|親衛隊國家安全部]] *[[親衛隊經濟行政本部]] *[[秩序警察|親衛隊秩序警察部]] *親衛隊司法部|Hauptamt SS-Gericht *[[黨衛隊人種與移居部|親衛隊人種與移居部]] *[[親衛隊人事本部]] *[[黨衛隊國外德意志民族事務部|親衛隊國外德意志民族事務部]] *親衛隊教育部|SS-Schulungsamt *親衛隊強化德意志民族性國家專員部|RKFDV 親衛隊各行政部門首長與其下轄職員均免受軍事徵召。儘管如此,其中許多人,包括國家安全部部長海德里希在內,均仍以後備軍人的身份服役於[[德意志國防軍]]。此外,行政部門內的職員亦會接受較低階級的待遇加入武裝親衛隊,並以現役軍人或後備軍人的身份服役。到了1944年時,由於德國戰敗的局勢已越發明顯,一般親衛隊不再享有免除軍事徵召的特權;較低階的職員均被編入戰鬥序列中,而資深官員則進入武裝親衛隊擔任將官。 ===親衛隊地區單位=== 一般親衛隊的主體是遍布全德國的非全職人員。這些隸屬於各地區單位的職員通常會一週著正式制服會面一次,同時履行各式各樣的納粹黨職務,其中包括參與演習、意識型態指導與為納粹黨集會活動提供維安等。 親衛隊的地區單位均由親衛隊地區指揮部|SS-Oberabschnitt負責統籌指揮,而地區指揮部則直屬於中央行政本部;「親衛隊分區指揮部」(''SS-Abschnitt'')是次一級的指揮部門,負責管理各地區下的次分區。「親衛隊旗隊」(''Standarten'')是一般親衛隊的基礎構成單位。1934年以前,親衛隊成員是不支薪的,且其工作完全為自願參與。1933年以後,親衛隊地區指揮部指揮官與其幕僚均被視為「全職人員」,但在一般親衛隊的階級與名冊中他們仍然僅是非全職人員。 一般親衛隊的普通人員並不能免除軍事徵召,因此許多人亦服役於[[德意志國防軍]]中。至1942年時,多數的一般親衛隊非全職人員均已加入武裝親衛隊或進入國防軍中服役。層級較高的分區指揮部與地區指揮部則免於軍事徵召,但多數領導幹部與職員仍自願進入隸屬於武裝親衛隊的親衛隊與警察領袖|SS and Police Leaders本部服務。這些幹部的徵召免除特權於1944年廢止,多數的一般親衛隊人員均被以後備軍人的身份編入武裝親衛隊內。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599 國防;防務]]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一般親衛隊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