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7.207.11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黄昏的观前街》 的原始碼
←
《黄昏的观前街》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黄昏123.jpg|thumb|350px|right|[http://www.kfzimg.com/G06/M00/18/D4/p4YBAFqaNKmAAKxAAADjodT_WRs274_n.jpg 原图链接][http://book.kongfz.com/323884/2808799782/ 图片来自孔夫子旧书网]]] '''《黄昏的观前街》'''是郑振铎写的一篇散文。 == 原文 == 我刚从某一个大都市归来。那一个大都市,说得漂亮些,是乡村的气息较多于城市的。它比城市多了些乡野的荒凉况味,比乡村却又少了些质朴自然的风趣,疏疏的几簇住宅,到处是绿油油的菜圃,是蓬蒿没膝的废园,是池塘半绕的空场,是已生了荒草的瓦砾堆,晚间更是凄凉,太阳刚刚西下,街上的行人便已“寥若晨星”。在街灯如豆的黄光之下,踽踽的独行着,瘦影显得更长了,足音也格外的寂寥。远处野犬,如豹的狂吠着。黑衣的警察,幽灵似的扶枪立着。在前面的重要区域里,仿佛有“站住!”“口号!”的呼叱声,我假如是喜欢都市生活的话,我真不会喜欢到这个地方;我假如是喜欢乡间生活的话,我也不会喜欢到这个所在。我的天!还是趁早走了吧。(不仅是“浩然”,简直是“凛然有归志”了!) 归程经过苏州,想要下去,终于因为舍不得抛弃了车票上的未用尽一段路资,蹉跎的被火车带过去了,归后不到三天,长个子的樊与矮而美髯的孙,却又拖了我逛苏州去。早知道有这一趟走,还不中途而下,来得便利么? 我的太太是最厌恶苏州的,她说舒舒服服的坐在车上,走不了几步,却又要下车过桥了。我也未见得十分喜欢苏州;一来是,走了几趟都买不到什么好书,二来是,住在阊门外,太像上海,而又没有上海的繁华,但这一次,我因为要换换花样,却拖他们住到城里去,不料竟因此而得到了一次永远不曾领略到的苏州景色。 我们跑了几家书铺,天色已经渐渐的黑下来了,樊说,“我们找一个地方吃饭吧。”饭馆里是那末样的拥挤,走了两三家,才得到了一张空桌,街上已上了灯,楼窗的外面,行人也是那末样的拥挤。没有一盏灯光不照到几堆子人的,影子也不落在地上,而落在人的身上。我不禁想起了某一个大城市的荒凉情景,说道,“这才可算是一个都市!” 这条街是苏州城繁华的中心的观前街。玄妙观是到过苏州的人没有一个不熟悉的;那末粗俗的一个所在,未必有胜于北平的隆福寺,南京的夫子庙,扬州的教场。观前街也是一条到过苏州的人没有一个不曾经过的;那末狭小的一道街,三个人并列走着,便可以不让旁的人走,再加之以没头苍蝇似的乱攒而前的人力车,或箩或桶的一担担的水与蔬菜,混合成了一个道地的中国式的小城市的拥挤与纷乱无秩序的情形。 然而,这一个黄昏时候的观前街,却与白昼大殊。我们在这条街上舒适的散着步,男人,女人,小孩子,老年人,摩肩接踵而过,却不喧哗,也不推拥。我所得的苏州印象,这一次可说是最好。——从前不曾于黄昏时候在观前街散步过。半里多长的一条古式的石板街道,半部车子也没有,你可以安安稳稳的在街心踱方步。灯光耀耀煌煌的,铜的,布的,黑漆金字的市招,密簇簇的排列在你的头上,一举手便可触到了几块。茶食店里的玻璃匣,亮晶晶的在繁灯之下发光,照得匣内的茶食通明的映入行人眼里,似欲伸手招致他们去买几色苏制的糖食带回去。野味店的山鸡野兔,已烹制的,或尚带着皮毛的都是一串一挂的悬在你的眼前——就在你的眼前,那香味直扑到你的鼻上,你在那里,走着,走着。你如走在一所游艺园中。你如在暮春三月,迎神赛会的当儿,挤在人群里,跟着他们跑,兴奋而感到浓趣。你如在你的少小时,大人们在做寿,或娶亲,地上铺着花毯,天上张着锦幔,长随打杂老妈丫头,客人的孩子们,全都穿戴着崭新的衣帽,穿梭似的进进出出,而你在其间,随意的玩耍,随意的奔跑。你白天觉得这条街狭小,在这时,你,才觉这条街狭小得妙。她将你紧压住了,如夜间将自己的手放在心头,做了很刺激的梦;他将你紧紧地拥抱住了,如一个爱人身体的热情的拥抱;她将所有的宝藏,所有的繁华,所有的可引动人的东西,都陈列在你的面前,即在你的眼下,相去不到三尺左右,而别用一种黄昏的灯纱笼罩了起来,使他们更显得隐约而动情,如一位对窗里面的美人,如一位躲于绿帘后的少女。她假如也像别的都市巷道那样的开朗阔大,那末,便将永远感不到这种亲切的繁华的况味,你便将永远受不到这种紧紧的箍压于你的全身,你的全心的燠暖而温馥的情趣了。你平常觉得这条街闲人太多,过于拥挤,在这时却正显得人多的好处。你看人,人也看你;你的左边是一位时装的小姐,你的右边是几位随了丈夫父亲上城的乡姑,你的前面是一二位步履维艰的道地的苏州佬,一二位尖帽薄履的苏式少年,你偶然回过头来,你的眼光却正碰在一位容光射人,衣饰过丽的少奶奶的身上。你的团团转转都是人,都是无关系的无关心的最驯良的人;你可以舒舒适适的踱着方步,一点也不用担心什么。这里没有乘机的偷盗,没有诱人入魔窟的“指导者”,也没有什么电掣风驰,左冲右撞的一切车子。每一个人都是那末安闲的散步着;川流不息的在走,肩摩踵接的在走,他们永不会猛撞你身上而过。他们是走得那末安闲,那末小心。你假如偶然过于大意的撞了人,或踏了人的足——那是极不经见的事!他们抬眼望了你,你对他们点点头,表示歉意,也就算了。大家都感到一种的亲切,一种的无损害,一种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大家都似躲在一个乐园中,在明月之下,绿林之间,悠闲的微步着,忘记了园外的一切。 那末鳞鳞比比的店房,那末密密接接的市招,那末耀耀煌煌的灯光,那末狭狭小小的街道,竟使你抬起头来,看不见明月,看不见星光,看不见一丝一毫的黑暗的夜天。她使你不知道黑暗,她使你忘记了这是夜间。啊,这样的一个“不夜之城!” “不夜之城”的巴黎,“不夜之城”的伦敦,你如果要看,你且去歌剧院左近走着,你且去辟加德莱圈散步,准保你不会有一刻半秒的安逸;你得时时刻刻的担心,时时刻刻的提防着,大都市的灾害,是那末多。每个人都是匆匆的走灯似的向前走,你也得匆匆的走;每个人都是紧张着矜持着,你也自然得会紧张着,矜持着。你假如走惯了黄昏时候的观前街,你在那里准得是吃大苦头,除非你已将老脾气改得一干二净。你假如为店铺的窗中的陈列品所迷住了,譬如说,你要站住了仔仔细细的看一下,你准得要和后面的人猛碰一下,他必定要诧异的望了望你,虽然嘴里说的是“对不起”。你也得说“对不起”,然而你也饱受了他,以至他们的眼光的奚落。你如走到了歌剧院的阶前,你如走到了那尔逊的像下,你将见斗大的一个个市招或广告牌,闪闪在放光;一片的灯光,映射得半个天空红红的。然而那里却是如此的开朗敞阔,建筑物又是那末的宏伟,人虽拥挤,却是那样的藐小可怜,Taxi①和Bus②也如小甲蚁似的在一连串的走着。大半个天空是黑漆漆的,几颗星在冷冷的䀹着眼看人。大都市的繁华终敌不住黑夜的侵袭。你在那里,立了一会,只要一会,你便将完全的领受到夜的凄凉了。像观前街那样的燠暖温馥之感,你是永远得不到的。你在那里是孤零的,是寂寞的,算不定会有什么飞灾横祸光临到你身上,假如你要一个不小心。像在观前街的那末舒适无虑的亲切的感觉,你也是永远不会得到的。 有观前街的燠暖温馥与亲切之感的大都市,我只见到了一个委尼司;即在委尼司的St. Mark广场的左近。那里也是充满了闲人,充满了紧压在你身上的燠暖的情趣的;街道也是那末狭小,也许更要狭,行人也是那末拥挤,也许更要拥挤,灯光也是那末辉辉煌煌的,也许更要辉煌。有人口口声声的称呼苏州为东方的威尼斯;别的地方,我看不出,别的时候,我看不出,在黄昏时候的观前街,我却深切的感到了。——虽然观前街少了那末弘丽的Piazza of St. Mark③,少了那末轻妙的此奏彼息的乐队。 == 鉴赏 == 《黄昏的观前街》主要笔墨是描写景物。作者采用印象的抒写方法,并融合着浓厚的感情,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情景交融的描写。当然,在情景交融的描写中,作者又不时恰到好处地夹杂议论,即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 文章开头,叙写某一大都市乡村的气息多于城市,又缺少乡村的质朴自然,为下文浓墨重彩抒写苏州观前街作铺垫,与黄昏时观前街的景色形成反衬。有趣的是,作者并不立即抒写黄昏时观前街的景色,而是先写途经苏州而未下车、归家未及三天而被友人拖去逛苏州;再写夫人厌恶苏州和自己也未见得十分喜欢苏州。文章开、阖、抑、扬,真与苏州园林一样,峰回路转,曲径通幽,引人入胜。 文中反衬手法的运用随处可见,例如抒写观前街的景色,先写饭馆和街上行人的拥挤,与文章开头写的某一大都市的荒凉情景形成反衬。又如,抒写黄昏时观前街,先写白天观前街的狭小、拥挤与纷乱无秩序的情形,更突出黄昏时观前街的热闹、繁华与游人的悠闲。 在正式抒写黄昏时观前街的景色时,作者先渲染各色游人在街上散步的舒适、安稳,灯光的耀眼,市招的密集,商品物品的诱人。在印象抒写时,作者尤其注意表现游人与景物的动感。诸如抒写游人的散步、发光的茶食、香味的扑鼻,以造成美的动感。同时,作者又不断变换人称。先将第一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直接与读者对话,设想读者走在观前街的游艺园中徜徉,在观前街上随意玩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设想中的读者畅游观前街时激动、热烈的心情。进而又运用第三人称,设想观前街如果也像别的都市一样开朗阔大,将失去她的繁华的况味、温馥的情趣。然后又回到第二人称。人称的变换,既使笔调生动、活泼,也收到亲切、自然、感人的艺术效果。 夹叙夹议是《黄昏的观前街》的又一显著特色。作者在生动展示观前街的狭小、拥挤情形之后,议论道:这一切“混合成了一个道地的中国式的小城市的拥挤与纷乱无秩序的情形”,这一概括,饱满着作者的主观评价。文章抒写黄昏时观前街虽然拥挤,但游人驯良、亲切、安闲,进而议论说:“大家都感到一种的亲切,一种的无损害,一种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大家都似躲在一个乐园中,在明月之下,绿林之间,悠闲的微步着,忘记了园外的一切。”这里的议论,浸透了作者对于观前街的深切而独特的感受,因此有很强的抒情色彩。 还应该指出,文章末段,以同样有燠暖温馥与亲切之感的大都市——意大利的威尼斯(旧译委尼司)作为正面衬托黄昏时的观前街,更突出了黄昏时观前街的舒适、悠闲,从而给人以不尽的回味。<ref>[https://www.vrrw.net/hstj/9059.html 郑振铎《黄昏的观前街》原文及解析]</ref> == 郑振铎简介 ==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笔名西谛、CT、郭源新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永嘉。1917年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学习,五四运动爆发后,曾作为学生代表参加社会活动,并和瞿秋白等人创办《新社会》杂志。1920年11月,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主编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文学周刊》,编辑出版了《文学研究会丛书》。1923年1月,接替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倡导写实主义的“为人生”的文学,提出“血与泪”的文学主张。大革命失败后,旅居巴黎。1929年回国。曾在生活书店主编《世界文库》。抗战爆发后,参与发起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创办《救亡日报》。和许广平等人组织“复社”,出版了[[《鲁迅全集》]]、《联共党史》、《列宁文选》等。抗战胜利后,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办《民主周刊》,鼓动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1949年以后,历任文物局局长、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民间研究会副主席等职。1958年10月18日,在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失事殉难。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有《郑振铎文集》。<ref>[http://www.5156edu.com/writer/8431.html 作家专区]</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810 文学总论]] [[Category:820 中国文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黄昏的观前街》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