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243.3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十六夜玩月》唐朝·杜甫 的原始碼
←
《十六夜玩月》唐朝·杜甫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十六夜玩月》唐朝·杜甫]]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十六夜玩月》唐朝·杜甫 '''<br><img src="http://p5.itc.cn/q_70/images03/20200710/97d23a52133e402b994aed0fd4756631.jpeg "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ohu.com/a/406903586_752451 圖片來自 搜狐]</small> |} <ref>[https://shici.com.cn/poetry/0xdc2f66 《十六夜玩月》 古诗词网] </ref> 《十六夜玩月》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描写了八月十六夜出游时的所见所闻:月光照着晶莹的露水,关山广阔,银河仿佛近在眼前;樵夫唱着山歌归来,孤城传来令人生愁的笛声;时至半夜,还有儿童在月下划船游玩。诗中既有对月的喜爱,也隐隐透露出客居他乡的心境和思乡之愁。全诗选取景物富有特色,动静结合,意境开阔,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尤其是颔联“关山随地阔,河汉近人流”两句,就其句法结构和深广意境而言,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品名称 十六夜玩月 作 者 杜甫 创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处 《全唐诗》 作品体裁 五言律诗 ==作品原文编辑== 十六夜玩月 旧挹金波爽⑴,皆传玉露秋⑵。 关山随地阔⑶,河汉近人流⑷。 谷口樵归唱⑸,孤城笛起愁⑹。 巴童浑不寝⑺,半夜有行舟。 ==注释译文编辑== 词语注释 ⑴旧:久。一说从前。挹(yì):舀,汲取。金波:指月光。爽:明亮,清朗。 ⑵传:散布。玉露:秋天的露水。玉,形容月下露水的晶莹。 ⑶关山:关隘山川。 ⑷河汉:即天上的银河。 ⑸谷口:山谷的出入口。樵(qiáo)归唱:樵采归来时的唱和声。樵,樵夫,打柴人。 ⑹孤城:指白帝城。笛起愁:笛声一起,令人闻之生愁。 ⑺巴童:巴地的儿童。巴,指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浑:全。寝(qǐn):睡觉。 ==白话译文== 我拿起器具长久地舀着金波一样清亮的月光,秋夜的露水在月光下晶莹闪光,遍布四方。 关隘山川在月光照射下显得更加宽阔。银河看上去与人很近,与月光辉映,缓缓流动着。 从山谷口的路上归来的打柴人唱着山歌,孤寂的白帝城中笛声扬起,听之使人发愁。 巴地的儿童在这样的月夜借着月光玩耍通宵不睡,深更半夜还有人在月下划船游玩。 ==创作背景== 该诗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在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这年秋天,诗人迁居赤甲,又转移居瀼西。时逢八月十六夜,诗人外出赏玩月亮之后写下这首诗。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Category:840 中國文學別集]]
返回「
《十六夜玩月》唐朝·杜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