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五十八人心很古》 的原始碼
←
《五十八人心很古》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人心不古.jpg|thumb|350px|right|[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319/9615cadcd9f94d37b361b03b5d9ef8b6.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02354081_583794 图片来自搜狐网]]] '''《五十八人心很古》'''是鲁迅写的一篇文章。 == 原文 == 慷慨激昂的人说,“世道浇漓,人心不古,国粹将亡,此吾所为仰天扼腕切齿三叹息者也!” 我初听这话,也曾大吃一惊;后来翻翻旧书,偶然看见《史记》《赵世家》里面记着公子成反对主父改胡服的一段话: “臣闻中国者,盖聪明徇智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能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而怫学者,离中国,故臣愿王图之也。” 这不是与现在阻抑革新的人的话,丝毫无异么?后来又在 《北史》 里看见记周静帝的司马后的话: “后性尤妒忌,后宫莫敢进御。尉迟迥女孙有美色,先在宫中,帝于仁寿宫见而悦之,因得幸。后伺帝听朝,阴杀之。上大怒,单骑从苑中出,不由径路,入山谷间三十余里;高颎杨素等追及,扣马谏,帝太息曰,‘吾贵为天子,不得自由。’” 这又不是与现在信口主张自由和反对自由的人,对于自由所下的解释,丝毫无异么?别的例证,想必还多,我见闻狭隘,不能多举了。但即此看来,已可见虽然经过了这许多年,意见还是一样。现在的人心,实在古得很呢。 中国人倘能努力再古一点,也未必不能有古到三皇五帝以前的希望,可惜时时遇着新潮流新空气激荡着,没有工夫了。 在现存的旧民族中,最合中国式理想的,总要推锡兰岛的Vedda族。他们和外界毫无交涉,也不受别民族的影响,还是原始的状态,真不愧所谓“羲皇上人”。 但听说他们人口年年减少,现在快要没有了:这实在是一件万分可惜的事。 == 赏析 == 这篇文章发表时,正是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而保守的旧文化势力拼命反扑的1919年5月。那些守旧的国粹派,对蓬勃发展的新文化运动,极为仇视,对于旧文化的日益衰落痛心疾首。在他们的眼中,“世道浇漓,人心不古,国粹将亡,此吾所为仰天扼腕切齿三叹息者也!” 这篇文章,就是针对这种“世道浇漓,人心不古”的国粹派的哀叹而发的。文章以确凿的历史事实,来证明“现在的人心,实在古得很呢”。这种“人心很古”的观点,与叹息“人心不古”的“国粹派”的观点针锋相对,但这不是一般的使气任性,而是从当前的 “国粹派”的议论入手,去剖析历史上反对革新的保守派的种种表现,具有挖其祖坟的意义。指出当今的守旧派的种种议论,和两千年前的反对变革的公子成的议论是一脉相承,毫无二致;而“国粹派”对于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民主自由的理解,与 《北史》 中所记一个皇帝对于“自由”的理解也如出一辙,由此可见,“国粹派”的人心确实是“很古”的。读到这里,读者不由得会想,生在20世纪的中国人,思想却如二千余年前的反对革新的古人,那也就真的腐朽得可以!由此可以使人想到他们 “人心不古” 的哀叹,表现的正是他们的 “人心很古”——腐朽、保守、落后。所谓“世道浇漓,人心不古,国粹将亡”,其实正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国粹派”希图使社会进步停止,停留在二千余年以前的状态,甚至更为古老的“三皇五帝”时代,只是一种梦想,社会潮流的前进,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文中写道: “中国人倘能努力再古一点,也未必不能有古到三皇五帝以前的希望,可惜时时遇着新潮流新空气激荡着,没有工夫了。”既指出 “复古”的不可能,也是嘲讽态度的表现。 文章最后部分,指出了“国粹派”观点的危害。他们逆历史潮流而动,闭目塞听,企图把中国和世界隔绝开来,鲁迅说:“在现存的旧民族中,最合中国式理想的,总要推锡兰岛的Vedda族。他们和外界毫无交涉,也不受别民族的影响,还是原始的状态,真不愧所谓“羲皇上人”。然后,一针见血的指出这样的民族的处境: “但听说他们人口年年减少,现在快要没有了:这实在是一件万分可惜的事。”锡兰岛上封闭保守的民族是如此,那么,试图把中国和世界隔绝开来的想法,不也是一种可以导致民族消失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愚蠢可怕的想法吗?由此,已把国粹派的落后、保守和巨大的危害性都充分揭示了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文章批判“国粹派”的复古主义思想,采取层层深入、抽丝剥茧的手法。文章所选择的行文批判的角度也是独特的。文章不是理论的辩论,更多的是事实的例证,以确凿的历史事实证明了 “人心很古”,也就使“国粹派”“人心不古”的观点不攻自破,使之自食其果。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战法,把“国粹派”的主张的矛盾性充分地暴露了出来。 行文中使用幽默的反语,正话反说,如讲Vedda族人所处的极端的封闭状态时,作者以赞赏的语气说他们“真不愧所谓 ‘羲皇上人’”,明褒实贬; 然后说:“但听说他们人口年年减少,现在快要没有了:这实在是一件万分可惜的事。”事实就是这样无情,Vedda族人确是处于原始时代,可称古矣!人们可以想象他们的生话确是如“羲皇上人”那般闲适;但他们本身正面临着灭族的灾难,不也正是这种封闭的、与世隔绝的生存状态所决定的吗?事实就是这般的难以两全,要生存,就不能如国粹派那样地 “复古” “保古”,要 “复古”“保古”就不能生存,事实无情地昭示出这样的道理。因此,末句 “可惜”云云,就既是正话反说,也是一种很深刻的嘲讽。<ref>[https://www.vrrw.net/hstj/9522.html 鲁迅《五十八人心很古》原文及解析]</ref> == 鲁迅 ==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ref>[https://www.shicimingju.com/chaxun/zuozhe/13.html 「鲁迅」诗词全集(46)首)]</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810 文学总论]] [[Category:820 中国文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五十八人心很古》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