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9.243.13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 的原始碼
←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沈佩瑤台北31日電)近期許多民眾收到防疫保險相關詐騙簡訊頻傳,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天再次提醒,官方網址僅有.gov.tw一種寫法,若看到其他寫法,不要隨便點擊、提供個人資料。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透過調查發現,宣稱可領取疫情補助津貼的簡訊或訊息,大多透過iPhone iMessage傳送。 **提醒民眾應提高警覺,千萬不要隨便點擊不明連結。 *王必勝說,官方正確網址應為.gov.tw,不會在gov前冠上其他英文或數字,如果發現這類情形,連結可能是假的、是釣魚網站。 **另外,民眾若關閉蘋果裝置專用免費訊息iMessage,也可防堵接收到相關詐騙訊息。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又稱:非類固醇消炎藥; 也譯作非甾體抗炎藥,是一類具有解熱鎮痛效果的藥物,在施用較高劑量時也具有消炎作用。 *「非類固醇」一詞用於將此類藥物與類固醇藥物區分開,因類固醇類藥物也具有包括抑制[[花生酸]]生成、抗發炎作用在內的諸多效果。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一詞首次使用於1960年,以將新藥與可能產生[[醫源性]]傷害的類固醇類藥物劃清界線。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中,屬[[阿斯匹靈]]、伊布洛芬、萘普生最為著名,在絕大多數國家都可作為非處方藥銷售。 *[[乙醯胺酚]]因其抗發炎作用微弱,而通常不被歸為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它主要通過抑制分布在[[中樞神經]]系統的COX-2,以減少[[前列腺素]]的生成,從而緩解疼痛,但由於COX-2在周邊組織中數量較少,因此作用微弱。 *大多數的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抑制了環氧合酶-1(COX-1)以及環氧合酶-2(COX-2),進而減少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合成。 *一般認為,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因為抑制環氧合酶-2會有解熱鎮痛、抗發炎的效果。 *部分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像是阿斯匹靈,也同時抑制了環氧合酶-1(COX-1),因而容易導致腸胃道出血和潰瘍。 *非類固醇表示非糖[[皮質激素]]。 *糖皮質激素是另一種消炎止痛藥物。 *在1950年代,糖皮質激素損傷了許多患者,所以新的藥物中不含糖皮質激素便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 *於是「NSAID」這一概念於1960年被發明。 *許多疾病的治療都要用到消炎藥,但大家一聽到消炎藥,心中往往就起了戒心。 *其實每一種藥物都會有好的作用及我們不要的副作用。 *對藥物的了解才能讓我們既小心又放心的去使用它; 為了讓使用消炎藥的病友更了解這個藥物,以下簡單介紹消炎藥中最常被使用的非類固醇類消炎藥。 *消炎藥有許多種像類固醇、阿斯匹靈等都有消炎的作用。 *廣義的非類固醇類消炎藥是指除了類固醇之外的所有消炎藥,這包括了阿斯匹靈及其它藉由抑制環氧化酵素(cyclooxygenase簡稱COX)而產生消炎、止痛、解熱作用的藥。 *因為為環氧化酵素有分為兩型(COX-1及COX-2),我們又可根據藥物對環氧化酵素作用的專一性將藥物分為傳統的(同時抑制COX-1及COX-2)與對有專一性的藥物。 *非類固醇類消炎藥主要是被用來抑制發炎,並進而減少疼痛,它的抗發炎作用常常需要在開始服藥後一兩天,甚至兩三週後才開始發揮,所以,要說某一種非類固醇類消炎藥有無效果最好是服藥一陣子後再說。 *非類固醇類消炎藥可能會產生一些副作用; 但非每一位病患都會遇到。 *可能的副作用包括:腸胃不適如消化不良、潰瘍、出血、腎功能不全、肝功能異常;頭暈、頭痛、嗜睡等。 *要特別注意過敏,如氣喘、皮疹、蕁麻疹等; 對COX-2有專一性的非類固醇類消炎藥與其它不具專一性的相比時會有比較少的腸胃副作用,但是對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副作用則沒有明顯減少。
返回「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