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197.18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道不拾遗的含义,故事 的原始碼
←
道不拾遗的含义,故事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道不拾遗</big>''' |- |<center><img src=https://p3.itc.cn/images01/20230411/8e727cc2dd7d495fa6b282e2d75e2c63.jpeg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s://p3.itc.cn/images01/20230411/8e727cc2dd7d495fa6b282e2d75e2c63.jpeg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道不拾遗的含义,故事'''商鞅,原名卫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他在秦孝公时任秦国的宰相,因功劳显赫而封赐商地十五邑,故称商鞅。<ref>[https://www.gugong.net/wenhua/17527.html 道不拾遗的含义,道不拾遗的故事 故宫历史网] </ref> 商鞅年轻时代就喜欢刑名之学(古代研究依法治国、赏罚分明的学问)。他之所以会到秦国去任宰相,完全是出于逃生。那时,他的父亲卫叔痤在魏国当宰相。有一次,卫叔痤病重,魏王来探望。魏王问卫叔痤:“如果你的病难以治愈,朝廷中有谁能代替?”叔痤说:“我儿子卫鞅可以代替我。”想不到,魏王不是个喜欢以法治国的人,所以,对叔痤的荐举自然不高兴。叔痤望着魏王不悦的脸色,心里明白了许多,为了表示对魏王的效忠,就对魏王说:“既然你大王不用他,就把他杀了吧!千万不要让他跑到别国去,让别国用他。”卫鞅听到这个消息,就逃到了秦国。 在秦国,秦孝王录用了他。他不断地劝说秦孝王进行治理国家的改革。秦孝王听从了他的建议,任他为宰相。他制定了一系列新法,废除了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商鞅变法]]”。 他坚决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对国家有功,就应该予以奖励。他鼓励耕织,生产多的可以免去徭役。他认为,贵族世袭的制度应该废除,应当按军功的大小给予不同的爵位等级。执法应该严明,不讲私情,以法为准。商鞅的变法遭到了贵族势力的反对,但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很快就推行开了。 由于商鞅积极地推行变法,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军队纪律严明,兵士都乐意打仗。民风也变得纯朴起来,社会秩序安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秦国一天天强大了起来。 ——《[[战国策·秦策一]]》 【求解驿站】道路上有遗落的东西,却无人拾捡。形容人民生活富裕,社会风气良好。遗,丢失的东西。 【活学活用】解放了,社会安定,很快就出现了~、夜不闭户的新气象。 【妙语点拨】商鞅变法启示我们,事无大小,遇到难题不能解决,哪怕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一定要想到去变化,用合理的变化来解决难题。如果一味地走老路,只会越走越窄。“改则进”,改革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所酝酿的一种特殊形式,人只能当“弄潮儿”顺应历史的潮流,并积极推动它,而不是当时代发展的“绊脚石”。积极推动变法的商鞅正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因此,秦国大受其利,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社会风气日益良好,国家实力逐渐强大,最终鲸吞六国,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壮举。<ref>[http://www.guoxuemeng.com/chengyu/597070.html 成语道不拾遗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国学梦] </ref> 【近义】[[路不拾遗]]
返回「
道不拾遗的含义,故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