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1.29.20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赵铭彝 的原始碼
←
赵铭彝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姓名 = 赵铭彝| 英文名= | 图像 = | 图像说明 = | 出生名 =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1907|0|0}}| 出生地点 = 四川省江津|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1999|0|0|1907|0|0}}| 国籍 = 中國| 籍贯 =| 母校 =上海大学肄业| 别名 = | 职业 = 话剧和电影评论家| 活跃时期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 '''赵铭彝'''(1907年-1999年)四川省江津(今属重庆市)人,教授,中国现代戏剧活动家、话剧和电影评论家;四川江津人,上海大学肄业。 1923年就读于江津中学;1926年到上海,先后攻读于大夏大学和上海大学;怀着对戏剧的喜爱及良好的契机,1928年进入南国艺术学院学习并加入田汉创办的南国社。与[[左明]]、[[陈凝秋]]、[[陈明中]]一起被誉为田汉的“四大金刚”。1932年,任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书记,同时,参与建立左翼电影、音乐组织;1935年被捕,次年获释,参与“重庆救国会”,任《新蜀报》编辑;抗战爆发后,参与导演话剧《保卫芦沟桥》,影响了重庆大批青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他当选为中华戏剧界抗敌协会理事。各地救亡话剧团来到大后方,他积极接待和宣传,使所在的《新蜀报》成为抗战时期宣传话剧的最有成绩的媒体。 抗战爆发后,参加筹建怒吼剧社<ref name="上海企业文化研究所1993">{{cite book|author=上海企业文化研究所|title=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辞典|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TS4QAQAAMAAJ|year=1993|publisher=上海书店出版}}</ref>,公演了《芦沟桥》一剧。1938年,被选为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理事。 1942年,在中国话剧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戏剧月报》在重庆创刊,他担任编委。同年,中国艺术剧社成立,他担任艺术委员。解放后,他曾担任重庆中华戏剧专科学校校长,后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1943年和[[金山]]、[[于伶]]、[[宋之的]]等发起成立中国艺术剧社,任艺术委员。
返回「
赵铭彝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