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清高宗继皇后 的原始碼
←
清高宗继皇后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雍正十二年(1734年)二月,选秀女时被指婚给宝亲王为侧福晋,由钦天监根据八字算日子,即所谓“择吉”,同年十一月初八娶进。 乾隆二年(1737年)十二月初四日,册封为娴妃。 乾隆十年(1745年)正月二十三日,晋封为娴贵妃;十一月十七日行娴贵妃册封礼。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十一日,弘历的嫡皇后孝贤皇后病逝,中宫皇后的位子出现空缺。四个月后(七月初一),乾隆帝发出一道上谕[2]。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七月初一日,晋封那拉氏为摄六宫事皇贵妃。 乾隆十四年(1749年)四月五日,正式册封那拉氏为摄六宫事皇贵妃。 乾隆十五年(1750年)八月初二日,举行了册立皇后之礼。 乾隆十七年(1752年)四月二十五日寅时,生皇十二子永璂。 乾隆十八年(1753年)六月二十三日寅时,生皇五女。 乾隆二十年(1755年)四月二十二酉时,皇五女夭折。 乾隆二十年(1755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卯时,生皇十三子永璟。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三月,母亲郎佳氏去世。七月二十四日子时,皇十三子永璟夭折。 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随驾南巡;闰二月十八日,乾隆派额驸福隆安扈从皇后那拉氏,由水路先行回京;五月十四日收缴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共四份册宝夹纸。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六月初七,继皇后娘家拨回原旗(原为满洲镶蓝旗)削去两个世管佐领。同月讷苏肯著为三等侍卫交乌什大臣差遣。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薨,终年四十九岁,下旨以皇贵妃礼葬(实际还不如一个低级朝廷官员),不举行国孝三年,可以说是不废而废。 突然失宠 乾隆三十年正月,继皇后陪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这次南巡成了继皇后命运的转捩点,南巡前期一切都很正常,途中皇帝还为她庆祝四十八岁千秋。 闰二月十八日,他们来到杭州,在风景秀丽的“蕉石鸣琴”(今属西湖国宾馆范围内)进早膳时,皇帝还赏赐给皇后许多膳品,但到了当天晚上进晚膳时,继皇后就没有再露面,陪着皇帝进晚膳的只有当时还是令贵妃的魏佳氏、庆妃陆氏、和容嫔和卓氏,此后,继皇后再也没有露过面。 闰二月十八日当天,乾隆派额驸福隆安将皇后由水路送回京师(清宫的《上谕档》记载:“闰二月十八日,乾隆派额驸福隆安扈从皇后那拉氏,由水路先行回京”)。南巡结束,回到京师不久,乾隆帝即下令收回皇后手中的四份册宝,即皇后一份、皇贵妃一份、娴贵妃一份、娴妃一份,裁减她手下的部分佣人,但尚未褫夺皇后封号。七月时继皇后手下只剩两名宫女;按清宫制度,只有位分最低微的答应才有两名宫女。 第二年七月十四日,继皇后默默离开人世,终年四十九岁,乾隆同时传旨,命丧葬仪式下降一级,即等同于皇贵妃的制度举行,当年九月二十八日葬入裕陵妃园寝。 千古疑团 据说继皇后忽然自己剪发,在满族的习俗里头这是最忌讳的,只在皇太后、皇帝驾崩时,皇后才可以剪发,当时的皇太后、皇帝都还健在,继皇后却突然剪发,无疑是在诅咒他们一样。在当时引出一些传闻,说皇后随驾南巡,触犯龙颜,只得削发为尼,出家到杭州寺庵之中。 在《东华续录》乾隆朝卷二十二中的一道谕旨中说“皇后自册立以来尚无失德,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欢洽庆之时,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守孝道。比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因令先其回京,在宫调摄。经今一载有余,病势日剧,遂尔庵逝。此实皇后福分浅薄,不能仰承圣母慈眷,长受朕恩礼所致。若论其行事乖违,即予以废黜,亦理所当然,朕仍存其位号,已为格外优容。但饰终典礼不便复循孝贤皇后大事办理。所有丧仪止可照皇贵妃例行。” 在继皇后过世之后,当时乾隆在木兰围场打猎,听到皇后病故的消息,只命其子永璂回宫。当时,正担任御史的李玉鸣上疏请示依皇后礼举丧,结果竟被谪伊犁。 十二年后,又有一个名叫金从善的书生,上书乾隆皇帝,谈到立后之事。乾隆还为此发怒道,那拉氏本是朕即位前的侧福晋。朕即位后,因孝贤皇后病逝,她才循序由皇贵妃又立为皇后。后来她自犯过失,朕对她一直优容。国俗最忌剪发,她却悍然不顾,朕仍然忍隐,不行废斥。她病死后,也只是减其仪等,并未削去皇后名号。朕处理此事已经仁至义尽,况且从此未再立皇后。金从善竟想让朕下诏罪已,朕有何罪应当自责?他又提出让朕立皇后。朕如今已经六十八岁,岂有再册立中宫皇后的道理!竟因此将金从善处斩,从此之后无人再敢提及继皇后的事[3]。 葬礼 实际上,继皇后的丧礼也没有真的按照皇贵妃的标准执行,按皇贵妃的丧仪规定,每日应有大臣、公主、命妇齐集举哀、行礼一项,在继皇后的丧事中被取消。 继皇后既未附葬裕陵,也未单建陵寝,却葬在妃园寝内,更有甚者,按惯例,凡葬在妃园寝内的,无论地位有多低,都各自为券,而继皇后却被葬入纯惠皇贵妃地宫的一侧,堂堂的皇后反倒成皇贵妃的下属。 根据大清会典,皇贵妃棺木应用梓木,漆饰35道,抬棺夫96人。从内务府记载的档案中看,继皇后所用的棺为杉木制,抬棺夫64人,仅为嫔等级而已,这也符合发掘清理的纯惠皇贵妃地宫里继皇后的棺木状况。 另外,清制:凡妃、贵妃、皇贵妃死后都设神牌,供放在园寝享殿内,祭礼时在殿内举行,而嫔、贵人、常在、答应则不设神牌,祭祀时,把供品桌抬到宝顶前的月台上。而继皇后既不设神牌,死后也无祭享,入葬以后也只字不提。根据内务府档案记载,整个丧事仅用银207两9分4厘,还不如一个低级朝廷官员。甚至连死后都没有谥号,仅得继后二字。 姓氏考证 《清实录》记载“皇后之父讷尔布,追封为一等公,遣官致祭、造坟立碑如例。妻封为公妻一品夫人。以其孙纳苏肯袭一等侯”。 《钦定八旗通志 ·卷十六》记载:“镶蓝旗满洲第三参领第一佐领系国初以辉发地方来归人丁编立,始以莽库管理。莽库故,以纛章京德尔德赫管理。德尔德赫故,以其子护军参领博伯尼管理,后复以莽库之子罗和管理。罗和故,以其子罗多管理。罗多升任右卫护军参领,以其弟讷尔布管理。讷尔布因病辞退,以其子讷礼管理。讷礼故,以其子讷苏肯管理。现改为公中佐领,以扎兰泰管理,续以达冲阿管理。达冲阿故,以达忠阿管理。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莽科,镶蓝旗人,王机砮之孙也。世居辉发地方。国初率兄弟及同里人等来归,编佐领使统之。其孙罗和,原任副都统。曾孙罗多,原任护军参领。讷尔布,原任佐领。元孙萨赉、四格、讷理,俱原任佐领。武德,现任佐领。四世孙札拉芬,原任佐领。六十八,现任佐领。 因《清史稿》称乾隆继皇后为乌拉那拉氏,所以如今很多人包括史学界的人都以为她的家族姓乌拉那拉,甚至还有人附会她是孝敬宪皇后的族侄女。 但其实编写于民国时期的《清史稿》 谬误颇多,其中也包括乾隆继皇后的姓氏。 乾隆继皇后从妃至后的四次册文均称其为“那拉氏”,清代文献《清实录》、《乾隆帝起居注》和《皇朝文典》都记载了册文内容,均从未有“乌拉那拉氏”一说。 讷尔布之烈祖父(高祖父之父亲)为辉发贝勒王机褚,所以讷尔布实为辉发那拉氏。 对照以上记载可知,乾隆继皇后那拉氏家族的脉络为: 莽库(或作莽科,继后祖父的父亲)→罗和(继后的爷爷)→罗多(继后的伯父)、讷尔布(继后之父)—讷里(继后的兄弟)—纳苏肯(继后的侄子)。 其祖上世居辉发地方,归降清室后编入镶蓝旗,世袭四品佐领一职。 辉发部为满族扈伦四部之一,因居辉发河得名。始祖星古礼,姓益克得哩,尼玛察部人,原居萨哈连乌拉(指今第一松花江下游)地区。 而孝敬宪皇后所属的乌拉那拉氏一族世居乌拉地方,慈禧太后、纳兰明珠所属的叶赫那拉氏一族世居叶赫地方,和乾隆继皇后不是一家子。 家族 [显示]先祖 继后画像 乾隆元年(1736年)郎世宁等为乾隆皇帝和皇后、十一位妃嫔画的画像《心写治平图》,又称《乾隆帝后妃嫔图卷》。画中的青年时代的乾隆皇帝英姿飒爽,栩栩如生。这幅画乾隆一生只看过三次,即绘制完成之时、七十岁时和他退位之际。可见乾隆对这幅画的珍视。这样一幅乾隆珍视的画卷中却没有继后那拉氏的画像,仔细校查画中人物身世,我们却发现了排列上的差错;再看画卷上的裱作痕迹,则更加露出了破绽。画卷上的后妃女子,进宫时间有先后之别,地位有高低之差,故排列顺序也应合情合理。图中应该还有继后那拉氏,时为娴妃的她位置应在贵妃之后纯妃之前,但她惹恼乾隆,几乎被废(只是未曾下诏,实际被收回了从妃至皇后的所有册宝,进行了实质性的废后),所以猜测她的画像应该被抹去了。 并且至今为止不曾发现继后的用于供奉的正装朝服坐像,而作为皇后应该一定会有这张坐像,就此猜测乾隆皇帝曾下令销毁继后画像。另有猜测认为在那拉皇后病逝后,乾隆就销毁了所有关于那拉皇后的画像,甚至修改了群像,抹去了继后的面容,并修改其余妃嫔面容以符合各自的身份站位次序,如《宴塞四事图》中部分妃嫔面容有改动痕迹,甚至某妃嫔脸上出现了两对眉毛,明显为改动过人物,据此猜测乾隆皇帝曾令销毁继后画像,不过至今尚无任何实质性证据。 在清朝,历代帝后画像曾存放于景山寿皇殿,在八国联军入侵时,寿皇殿遭劫,大量画像散佚,部分被带至国外,而不排除继后的画像在那时遗失,而且现网络流传一幅无名画像,曾标注为“ 嘉妃中年吉服像”(即本词条中概述处的那一张),但该像明显与《心写治平》中嘉妃面容相差较大,应非同一人。而且是这种吉服像不曾在画像上标注,一般都是在背面贴上鹅黄签字以著名画中人物身份,若鹅黄签字遗失或错放则会无法辨认画中人的身份,现今猜测此像有可能为继后画像,这张像也可能是愉妃的画像,因愉贵妃也未曾留下画像,所以画中人究竟是谁,尚且不能作下定论。(若是《心写治平图》的娴妃,服制应与纯妃相同,但此画中人的年龄不像是当时的娴妃,若说是乾隆十三年以后的皇后还较有可能,但若是皇后,不可能是这种服制。)
返回「
清高宗继皇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