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8.38.6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抗日战争 的原始碼
←
抗日战争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中国抗日战争'''(''' Anti-Japanese War''' ),国际上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lang-ja|日中戦争}}),指[[20世纪]]初期[[大日本帝国]]与[[中华民国 (大陆时期)|中华民国]]之间发生的[[战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东亚战争|东亚战事]]的主要部分,[[中日战争战区|中日战场]]主要位于中国境内,同时也包括[[滇西缅北战役|缅甸北部]]等邻接地区<ref name="李恩涵">{{Cite_journal |url = http://www.haixiainfo.com.tw/102-3705.html |title=《中日关系与军国主义》略论第二次中日战争史的研究|journal=《海峡评论》1999年6月|issue=第102期|author=李恩涵}}</ref>。战争时间若从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s:国民政府对日本宣战布告|对日正式宣战]]算起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算起则有八年,且宣战文告中亦有「之前四年馀神圣抗战」一句,因此有「八年抗战」之称;而若从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算起,至1945年8月20日[[日本投降]]则历时十四年。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在100天内佔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ref name="史纲" />{{rp|608}}。193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发表演讲,指陈宣战之弊害<ref>{{Cite_book |author=陈布雷 |display-authors=et al. |title=《蒋介石先生年表》|location=台北|publisher=传记文学出版社|date=1978-06-01|page=24|quote='''民国二十一年'''(壬申公元一九三二年) '''公'''(蒋介石)'''四十六岁''' '''一月''',日军进佔锦州。 中央步调纷乱,行政无人总持,陈友仁等高倡对日绝交宣战论调,外交、财政均陷绝境,公(蒋介石)发表「独立外交」之讲演,痛切指陈宣战之弊害。 行政院长孙科辞职,中央以汪兆铭继任。}}</ref>。同年3月1日,[[大日本帝国|日本帝国]]参谋本部及[[关东军]]在东北建立一新[[傀儡政权|政权]],定名为「[[满洲国]]」<ref name="史纲" />{{rp|612}}。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华北沦陷,中日全面开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舰队[[珍珠港事件|突袭太平洋美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太平洋其他地区日军亦四处攻击]],美国、英国与日本互相宣战,中国亦正式[[s:国民政府对日本宣战布告|对日本宣战]]并及[[德国]]、[[意大利]]<ref name="史纲" />{{rp|689}}。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发表《[[开罗宣言]]》,要求战后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ref name="ROCH2"/>{{rp|488}}。1945年7月26日美、英与中国对日本发出[[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命日本[[无条件投降]]<ref name="史纲" />{{rp|712-713}}。同年8月14日,[[昭和天皇|日本天皇]][[终战诏书|敕令]],保证实行[[波茨坦公告]]规定之条件;9月9日,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向中国[[中华民国陆军司令|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投降]],中日战争告终<ref name="史纲" />{{rp|715}}。 中国战场在于二次世界大战中有显著影响,使超过百万的日军主力被牵制在中国而无法北攻西伯利亚及调派军队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战事,减轻了英美两国的作战压力;南进阻断盟军印度洋石油供应链的计画也以失败告终,间接使苏俄在欧陆战线的逆转,南洋战场美国的反攻以及英美在中东北非的战事胜利。
返回「
抗日战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