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 的原始碼
←
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 class="wikitable" |- | [[File:1933 臺灣臺南醫師吳新榮等於佳里醫院前 Medical Doctor Gôo Sin-îng (Wu Hsin-jung) in front of his Hospital in Jiali, Tainan, TAIWAN.jpg|250px|居中|佳里青風會]]<br>1933年吳新榮醫師等於佳里醫院前 |- |} {| class="wikitable" |- | [[File:1935年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會式 Meeting of Jiali Branch of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png|340px|居中|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 |- | <small> 1935年[[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會式,坐者左起[[張深切]]、<br> [[葉陶]](兩人中間小孩為[[楊逵]]長子楊資崩)、○○○、<br> 石錫純、[[林茂生]]、王烏硈、○○○、毛昭癸、○○○、吳乃占。<br> 立者前排右起'''吳新榮'''、[[王登山]]、○○○、○○○、吳萱草、<br> [[王詩琅]]、[[郭水潭]]、○○○、[[曾對]]、○○○、[[鄭國津]]、○○○、<br> 黃清澤。立者後排右起[[林精鏐]](後改名[[林芳年]])、[[徐清吉]]、<br> ○○○、○○○、[[葉向榮]]。以上係香雨書院創辦人淨慧居士綜合<br> [[楊建]]、羊子喬、吳南圖、郭昇平四人指認並參照'''吳新榮'''、<br> [[郭水潭]]當年6月1日日記整理。打○○○者係四人均無法指認。<br> 日記上列名,但不在上述指認名單者尚有黃大賓、郭丙寅、<br> [[黃平堅]]、陳桃琴、郭維鐘等。</small> |- |} </div> '''臺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是[[臺灣日治時期]]的文學組織,為[[臺灣文藝聯盟]]於1935年6月1日在[[臺南州]][[北門郡]][[佳里街]]所成立的支部{{r|林|page=50}},對[[鹽分地帶]]文學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NoteTag|1=「鹽分地帶」一詞即首見於《臺灣文藝》,該刊物的3卷3號(1936年2月29日出版)便有「鹽分地帶詩人‧文聯佳里支部作品集」特輯{{r|陳|page=125}}<ref>{{cite web|url=http://www.nmtl.gov.tw/ikm/index.php?option=com_klg&task=ddetail&id=270&Itemid=238|title=2月,《臺灣文藝》3卷3號製作「鹽分地帶詩人‧文聯佳里支部作品集」特輯。|work=台灣文學小事典|publisher=國立台灣文學館|accessdate=2014-11-10|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110053725/http://www.nmtl.gov.tw/ikm/index.php?option=com_klg&task=ddetail&id=270&Itemid=238|archivedate=2014-11-10}}</ref>。}}。在該支部成立以前,鹽分地帶(相當於北門郡)的文學仍以傳統漢詩文為主{{r|林|page=43}},而該支部成立後,鹽分地帶的文學開始匯入臺灣新文學運動的主流{{r|林|page=50}}。 文聯佳里支部的理念為文學大眾化,在其成立宣言中便表示該支部的成立除了是文聯的擴大強化,並要鮮明地表達地方觀點,顯現出左翼的思想{{r|林|page=50}}。不過由於[[吳新榮]]基於現實考量採取折衷作法,文壇上的各種黨派在鹽分地帶均可被接納{{r|林|page=51}}。然而隨著臺灣文藝聯盟的沒落瓦解,佳里支部也在1936年年底解散,但舊支部成員仍以「鹽分地帶同人」的身分繼續於文壇上活動{{r|林|page=52}}。
返回「
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