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RIM-7海麻雀飛彈 的原始碼
←
RIM-7海麻雀飛彈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RIM-7海麻雀飛彈'''<br><img src="http://www.mdc.idv.tw/mdc/navy/usanavy/rim7-mk25.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www.mdc.idv.tw/mdc/navy/usanavy/E-antiair-seaSparrow.htm 圖片來自mdc.idv.tw]</small> |} '''RIM-7海麻雀导弹'''是美國研發的艦載短程[[面對空飛彈]]<ref>[http://web2.ctsh.hcc.edu.tw/stu97/s9711227/public_html/h11.html 面對空飛彈],web2.ctsh.hcc.edu.tw</ref> ,在1960年代時由[[AIM-7麻雀飛彈]]衍生開發,作為船艦的對空[[點防禦]]武器。整套系統架構簡單,可以輕易地增設在軍艦結構上,飛彈以手動瞄準的照明雷達導引,可迎擊來襲戰機或[[反艦飛彈]]。至21世紀之前,海麻雀飛彈是美軍與其盟邦軍艦常見的防禦武器,現在此武器已經逐步汰換,擔負任務由[[RIM-162飛彈]]替換。 ==研發背景== 1950年代末期,[[蘇聯]]服役的噴射戰鬥攻擊機對西方國家的海軍艦艇構成重大威脅。西方國家開發了配備空對空飛彈的長程攔截機試圖解決艦隊防空任務需求,但若是成功穿透攔截機隊,艦隊防空仍只有中口徑高射炮可以接敵,這時候以雷達導引飛彈的技術日漸成熟,噴射戰鬥機可以在高射炮火網外對艦隊攻擊,而[[掠海]]攻擊戰術可以縮短[[雷達]]搜索到的機會,對防禦者相當不利。因此中短程防空飛彈排入美軍研發項目序列,原本美國海軍計畫跟隨美國陸軍的[[MIM-46飛彈]]計畫改造海軍版,稱為'''RIM-46A''',結果因為技術問題不可克服,美國陸軍在1963年降級為技術開發項目,1965年放棄計畫,並以AIM-9D作為替代技術來源,改良成[[MIM-72/M48欉樹飛彈]]。 被美國陸軍擺了一道的海空軍,這時候被迫自尋替代方案。海軍少量了購入榭樹飛彈發射器裝設於驅逐艦上,但是在越南測評的結果了解到紅外線尋標器對於海上低空環境的適應性太差,只有雷達導引飛彈才能有效的解決來襲目標。於是美國海軍移植了[[F-4幽靈II戰鬥機]]上研發完成的AIM-7E飛彈與連續波發射組件在軍艦上,麻雀飛彈裝在用於發射[[RUR-5阿斯洛克反潛飛彈]]的八連裝發射箱,炮座則是MK-33艦炮改造,稱為MK-25發射器。連續波發射組件則是直接移植F-4B的雷達組件,稱為MK-115照明雷達。整套設備稱為基本點防禦飛彈系統(BPDMS)。這套系統操作非常的直觀易懂:雷達操作手接受戰情室指示將照明雷達轉向來襲目標,MK-25發射架會與照明雷達連結同時轉向射手指向的目標,發射出去的飛彈會朝著信號飛去撞擊引爆。 BPDMS在1967年開始裝艦測試,1967年10月進入量產,第一款接受相關改裝的艦艇為[[諾克斯級巡防艦]],全級艦在1971至1975年間裝設完成。但是在測試中美軍了解麻雀飛彈並不是理想的防空武器,它的火箭燃燒時間太短,使得實際射程僅剩空射狀態的四分之一(最多約10公里),飛彈的控制面設計在前部彈翼,因此在瞬間轉彎性能上不如預期。對目標的瞄準實際上是人眼觀測,在惡劣天候時根本無法交戰,這些在後續研改中持續精進。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590 軍事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RIM-7海麻雀飛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