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鹦鹉嘴龙 的原始碼
←
鹦鹉嘴龙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鹦鹉嘴龙</big>''' |- |<center><img src=https://p1.ssl.qhimg.com/t012b1c1bbb18e18a76.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181675&sid=5412748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鹦鹉嘴龙'''又译鹦鹉龙,在希腊文意为"鹦鹉蜥蜴",是角龙下目鹦鹉嘴龙科的一属,生存早白垩纪的亚洲,约1亿2320万年前到1亿1000万年前。鹦鹉嘴龙和原角龙、三角龙等恐龙都具有一张类似鹦鹉一般带勾的鸟嘴,科学家由它的体形及生存年代来推断,认为鹦鹉嘴龙可能是大部分角龙类恐龙的祖先。 =='''简介'''== 鹦鹉嘴龙与热河生物群的分布范围大致相当,另外在泰国也有发现。鹦鹉嘴龙因为是拥有最多种的[[恐龙]]而著名。化石发现于中国、蒙古、俄罗斯以及一个在泰国发现的可能种。 鹦鹉嘴龙(Psittacosaurus)是一种小型的植食性恐龙,因生有一张酷似鹦鹉的嘴而得名。成年的鹦鹉嘴龙最长可达2米,一般体长在1米左右。鹦鹉嘴龙的所有种都是类似瞪羚的二足、草食性恐龙,特征是上颚高而强壮的喙状嘴。至少有一个种,尾巴与下背部有鬃毛状的结构,可能作为展示作用。 鹦鹉嘴龙是非常早的角龙下目恐龙,他们独自发展出许多特征,也有许多与较晚角龙类相同的生理结构特征,例如原角龙以及大象体型的三角龙。鹦鹉嘴龙不如他的远亲三角龙广为大众所知,但他们是已知最完整的恐龙之一。已发现超过400个个体,包括许多完整骨骸。已发现许多不同年龄层的化石,从幼体到成年体都有,使得许多研究可以研究鹦鹉嘴龙的成长速度。鹦鹉嘴龙大量的化石纪录,让他们成为中亚早白垩纪沉积层中的标准[[化石]]。 =='''评价'''== 鹦鹉嘴龙是小型鸟脚类恐龙,体长约1-2米。两足行走,头短宽而高,吻部弯曲并包以角质喙。颧骨高向外伸,颧骨发达;牙三叶状,牙冠低,颈短。外鼻孔小;前额骨位于鼻骨以下;下颞颥孔宽阔;枕骨孔发达,大于枕髁两倍。在上颌和下颌上各有7~9个牙齿。齿缘较光滑,齿根长,齿冠低。牙齿为三叶状,齿冠中棱前各有2~4个小脊。颈很短,颈椎6~9个。脊椎13~16个,荐椎5~7个。乌喙骨较小,其上之乌喙孔不封闭。肠骨细长,肠骨上缘的棱脊粗壮,坐骨发达,略呈弯曲状。前肢比后肢略短,前足有四块腕骨,第四指退化,第五指消失。股骨比胫骨略短,跖骨约等于胫骨的1/2,后足仅第四趾退化。这种小型恐龙在我国分布较广,时代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鹦鹉嘴龙名称的来源就是因为它们的嘴很像鹦鹉的嘴,故而得名。 鹦鹉嘴龙头颅骨与同时代的鸟臀目恐龙相比,高度有大幅变化。这些头颅骨高而短,有些种的头颅轮廓几乎呈现圆形。眼窝之前的部分只占头颅骨长度的40%,比其它已知鸟臀目还短。鹦鹉嘴龙下颚的每个牙齿,都有球根状垂直脊。上颚与下颚都有显著的喙状嘴,分别从喙骨(Rostral bone)与前齿骨形成。喙状嘴的骨质部分可能由角质包覆,形成锐利的切割表面,以切碎植物。如同属名显示,鹦鹉嘴龙的短头颅骨与喙状嘴外表类似现代鹦鹉。鹦鹉嘴龙的头颅骨,与更衍化的角龙下目恐龙,拥有数个共同的适应结果,例如:上颚前端的独特喙骨、颧骨往两侧突出。然而,还没有发展出晚期角龙下目的头盾与角状物的迹象。眼睛上方有眼睑骨,功能不明。西伯利亚鹦鹉嘴龙有突出的骨质角,但这被认为是趋同演化的结果。<ref>[https://m.gmw.cn/baijia/2022-06/14/35809089.html 鹦鹉嘴龙]搜狗</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362 演化論]]
返回「
鹦鹉嘴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