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魯王墓園 的原始碼
←
魯王墓園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魯王墓園.jpg |thumb|230px|有框|右|魯王墓園[https://kinmen.travel/zh-tw/travel/attraction/689 照片來自金門觀光旅遊網]]] '''魯王墓園'''位於[[台灣]][[金門縣]]。明魯王墓位於[[太武山]]西南山麓,背枕太武山、面臨雙乳峰,可眺望大陸山河,依天然形勢成三級梯狀,首先牌坊再來黃蓋亭,亭中安置千斤鼎,最後看見石塊砌築的圓形新塚。民國48年8月22日,國軍在金門舊金城東炸山採石時,發現了一座古墓。並在石穴中找到一個石碑。經解讀碑文後,發現為明朝監國魯王的壙誌。同時出土的還包括了永曆通寶及方磚等。碑文闡述的魯王生平事蹟,也可以考證魯王的過世非如清廷文獻所述,死於鄭成功的謀害,乃因死於喘疾。後於民國48年奉先總統蔣公指示建墓,並於52年舉行安葬大典,墓園四周環境清幽。而後也是旅人們前往弔念及思古的觀光景點之一<ref>[https://kinmen.travel/zh-tw/travel/attraction/689 魯王墓園]交通部觀光局</ref> 而當年[[明朝]]末年清軍入關,明朝各王四處流亡,魯王在閩、浙沿海致力反清復明大業,後來輾轉到金門,西元1662年在金門過世;當時政局特殊,不敢立碑,導致墓塚確實地點成歷史疑案。這個發現,洗去了鄭成功多年不白之冤。而後更發現,鄭成功的過世還在魯王之前。民國48年金門駐軍在金城鎮古崗湖西側構築工事時,意外發現「皇明監國魯王壙誌」8字及全文石碑,交由時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胡適研考確認,發現是魯王真塚。魯王墓的發現確定《明史》稱鄭成功將魯王沉入海中殺死並非事實,洗刷近300年冤屈。並期許藉由魯王墓可讓後人緬懷魯王愛國精神的展現,透過團結國家人民的向心力與熱情,國家才能更日漸強盛與昌隆。 <ref>[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40612/367089.htm#ixzz77GVDxDYj 明魯王397週年冥誕 金門縣各界代表祭祀] ETtoday新聞雲 </ref><br style="clear:both;"> ==歷史沿革== [[File:魯王墓園一景.jpg|thumb|230px|有框|右|魯王墓園一景[https://kinmen.travel/zh-tw/travel/attraction/689 照片來自金門觀光旅遊網]]] 監國魯王諱以海,字巨川,號恒山,別號常石子,生於萬曆四十六年(西元1618年)五月十五日。魯王以明代宗室,間關海上十八年,其中居金門達八年之久,棲居金門城,平日喜遊古崗湖,在湖之南巨石上手書鐫刻「漢影雲根」四字,並與從亡諸臣有酬唱題字。魯王素有哮疾,在永曆十六年(西元1662年)十一月十三日,中痰而薨於金門,得年才四十有五,以海有子六,皆庶出。死後由於[[政治]]環境因素,並未聲張,也不敢立碑,致使墓塚確實的地點也成了歷史疑案。一百餘年來衍誤傳說,因鄭氏未以禮相待,以致傳聞遭鄭成功溺死海上的歷史疑案。直到民國四十八年八月二十二日十六時,當時金門駐軍劉占炎中校奉命率部負責在舊金城古崗湖西側駐軍構築砲兵陣地,炸山採石發現魯王古墓,鑿開一洞入內檢視,獲「皇明監國魯王壙誌」古碑一座,發現魯王的真塚,方知舊墓的為假墓,終亦洗刷鄭成功沈魯王於海的冤屈。是年冬,蔣公巡視金門,親蒞魯王真塚現址視察,當即指示魯王骸骨遷葬太武山西麓小徑之南構築新墓,歷時三年始告完成,並於五十二年二月四日舉行安葬典禮,此即小徑魯王新墓的由來。墓園依山面海,可眺望大陸山河。魯王新墓翠綠扶疏,依天然形勢分成三級平台梯狀,拾級而上,過牌坊而後有碑記,緣石階而上,則有黃蓋亭,亭中安置千斤鼎;再往上行,即見以石塊砌築的圓形新塚,供後人憑弔瞻仰。<ref>[http://sixstar.moc.gov.tw/blog/w321461/knowHowFronListAction.do?method=doReadKnowHow&source=2&knowhowId=2578 真假魯王墓–釐清歷史疑案] 台灣社區通</ref> <br style="clear:both;"> ==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古墓== [[File:魯王墓園內部一景.jpg |thumb|230px|有框|右|魯王墓園內部一景[https://kinmen.travel/zh-tw/travel/attraction/689 照片來自金門觀光旅遊網]]] 明魯王墓園位於金門縣太武山西南山麓(金門縣金湖鎮伯玉路五段旁),其面向雙乳峰且背倚太武山,並可遠眺對岸山河。且依天然形勢而成三級梯狀,由牌坊設計在前,之後即是黃蓋亭,並在亭中安置千斤鼎,最後可見石塊砌築的圓形新塚,墓園四周環境清幽謐靜,回顧歷史,讓我們了解明魯王由來及其相關歷史背景,探索其對金門文化影響性。<ref>[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Z1eVJX 金門公祭明監國魯王402週年冥誕祭典 見證金門戰地歷史]LINE TODAY</ref> 根據文史資料記載:魯王朱以海,為明太祖第九子荒王朱檀的十世孫,明末以監國名義於大陸東南沿海高舉義旗,與鄭成功等致力抗清復明運動;魯王於永曆十六年(西元一六六二年)死於金門,年僅四十五歲。由於金門並未生產稻米,魯王朱以海在兵荒馬亂年代主要以番薯裹腹;因此,民間稱朱以海為「番薯王」,他死後由於政治環境因素,並未聲張,以致後來曾發生墓塚的歷史疑案。另外,位於古崗村郊原有一處魯王舊墓,在抗戰時期時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題字立碑紀念;但直到一九五九年古崗砲兵部隊構築陣地才發現真塚,並有一方壙誌出土,除了洗刷鄭成功將魯王沈死於海的歷史冤屈外,同時出土的文物還有永曆通寶鑄幣等。當時,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憂心古物保存,將之移交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魯王壙誌自此與魯王墓分離,遠走台灣,直到2017年舉辦「魯王冥誕400周年-國寶壙誌金門特展」,國寶「皇明監國魯王壙誌」終於回家了!此外,為感念魯王的孤忠氣節,魯王真塚發現後,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將魯王遺骨遷葬於太武山腳下的小徑村村郊的新墓園,自此,每年農曆五月十五日舉行祭禮追思。值得一提的,2017年除了是魯王四百周年冥誕,也是金門開基一千七百年,更是歷史性的一天。金門迎回魯王壙誌特展,不但可突顯金門歷史的特殊性,文化的豐富面,也再一次帶動兩岸南明史的研究、文物史蹟保存,型塑金門更多元的文化發展視角,更進一步突顯金門所處的兩岸歷史文化與時代意義,也輝映出金門特殊的歷史、地理、政治、文化面對未來可能產生的深遠影響,而透過欣賞的同時也能緬懷它們曾經所經歷過的歷史及對後世深遠的影響。<ref>[https://www.kmcc.gov.tw/8844/8847/8850/32669/ 明監國魯王400週年冥誕 金門各界公祭 場面莊嚴隆重]金門日報</ref> <br style="clear:both;"> ==視頻== 【金澎地區古蹟巡禮_台灣古蹟系列18】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YKXN378lIY }} 【国宝档案 明鲁王墓】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kTfnFWOr3E }}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992 旅遊;觀光]] [[Category:733 臺灣]]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魯王墓園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