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马大浦 的原始碼
←
马大浦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马大浦</big>''' |- |<center><img src=https://p0.ssl.qhimgs1.com/sdr/400__/t0197389192aa200f5a.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9%AC%E5%A4%A7%E6%B5%A6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马大浦'''(1904-1992),著名林学家<ref>[https://www.sohu.com/a/547966021_121106991 【太湖名人故事】听朱家托讲著名林学家马大浦的故事! ],搜狐, 2022-05-17</ref>、林业[[教育家]]<ref>[http://ren.bytravel.cn/history/1/madapu.html 马大浦 ],太湖县地名网</ref>。在造林学、油桐、树木种苗等方面成果显著,对造林学学科建设和促进我国造林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主编《造林学》、编写了重要工具书《主要树木种苗图谱》。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启发式、形象化教学方法。热情宣传林业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中国林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培养高级林业专门人才,作出了重大贡献。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林学家、林业教育家 出生日期----1904年11月06日 出生地点----[[福建省]][[浦城县]]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逝世日期----1992年06月18日 毕业院校----中央大学 ==人物履历== 马大浦,字述之。。祖籍[[安徽省]][[太湖县]]。曾在太湖小学、[[南京]]江宁县小学读书。马大浦从小生活在武夷、[[大别山]]区,热爱山林。1927年南京金陵中学毕业后考人[[金陵大学]]农学院的林科。1930年转入中央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师承李寅恭、张海秋等[[教授]]。1932年2月毕业,被当时兼任[[江苏省]]教育林总场(今南京老山林场)场长的李寅恭教授派到该林场当技务员,兼第一分场第一区主任。1932年8月,回到中央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当助教并兼管校内林场。他对场内木本植物308处进行了调查,并撰写了《该院植物园树木之种类》一文,刊于1934年6月本校《农学丛刊》上。在该校4年工作中,马大浦熟悉了林场管理、经营计划、树木栽培技术等一系列林业生产实际知识,为日后从事林业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积累了经验。 ==个人生平== 为了开阔视野,学习国外先进技术,马大浦于1936年3月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农学院林学系深造。在留美期间,他对油桐进行了研究,并撰写了《美国植桐事业最近之发展》一文。同时把美国改良后的油桐种子寄回国内,在长江以南的12个省份进行试种。1937年秋,马大浦获得科学硕士学位。回国后任广西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教授,后又兼任系主任。他教学认真,讲课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深得师生们的好评。1941年暑期离开广西,到江西泰和,担任中正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教授兼系主任。由于缺乏专业课教材,他编写了《植桐学讲义》和造林学原论、造林学本论、造林学各论、造林学特论等参考讲义,对提高教学质量起了显著的作用。 1944年,马大浦到安徽省立煌县(今金寨县)任安徽学院教授兼安徽省农业改进所所长,1946年该所扩编为安徽省农林局后改任局长。他根据当时该省农林牧场布局不合理的状况,把全省筹划为6个农区,其中淮北两个,江淮之间两个、江南两个。他根据各农区的实际情况,设立若干农、林、牧、棉、茶及小麦专场,推广小麦和棉花等优良品种,增加了生产和农民的收入,为安徽省农林建设作出了一定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大学改名为南京大学。马大浦回到母校农学院任教,并担任森林系主任。他积极参加教学改革,深入农村,进行社会调查,撰写了《对农村生产情形及经济情况的认识》、《汤泉杂写》、《老山的荒废与新生》等文章,描绘了解放后农村出现的欣欣向荣的新景象,表达了一个知识分子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激动之情。 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朝战争,中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马大浦以报效祖国的一片赤诚,先后把自己的21岁长子、18岁长女、16岁次子和初中刚毕业的三子送进了军事干部学校及抗美援朝预备大队。1951年2月1日,南京《新华日报》以大幅照片刊登了这一消息。《华东通报》也曾以半版篇幅刊登照片,介绍了他送子参军的光荣事迹。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成立了南京林学院(1985年改名南京林业大学)。马大浦在该院先后担任教授、教研组主任、系主任、副院长、院长、名誉院(校)长等职。 1957年,马大浦受林业部的派遣,到越南农林大学任教。他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协助调查和收集了关于越南造林等方面的资料,对越南林业建设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为了表彰他对越南经济建设的贡献,越南政府于1963年向他颁发了"友谊勋章",并在证书上写道"感谢你在越南民主共和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给予我们兄弟般的热情帮助。" 马大浦于1950年参加九三学社,任江苏分社常委;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任中国林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1979-1981年先后担任《辞海》三卷编委会分科主编、《林业辞典》编委会主任委员等职。1980年任林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981年6月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学)评议组成员。1984年,马大浦80岁,因年事已高,不再继续担任学校领导,专心著书和担任博士研究生的指导工作。1985年,中国林学会授予他从事林业工作五十年荣誉证书。1990年,马大浦已86岁高龄仍但任着南京林业大学的名誉校长。 ==简历== 1904年11月6日 出生于福建省浦城县。 1927-1930年 在金陵大学农学院林科学习。 1930-1932年 在中央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学习。1932年2月毕业并获得农学士学位。 1932-1936年 任中央大学助教兼助理,负责管理校内林场。 1936-1937年 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农学院留学,获得科学硕士学位。 1937-1941年 任广西大学农学院教授、系主任。 1941-1943年 任江西中正大学农学院教授、森林系主任。 1943-1946年 任安徽学院生物系教授,兼安徽省农业改进所所长、省农林局局长。 1946-1949年 任中央大学教授、森林系主任。 1949-1952年 任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系主任。 1952年- 任南京林学院(今为南京林业大学)教授、教研组主任、系主任、副院长、院长、名誉院(校)长。在此期间, 1957-1958年 任越南河内农业大学教授。 1992年6月18日 病逝于南京<ref>[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JLY199203037.htm 著名林学家马大浦教授逝世 ],知网</ref>。 ==培养人才== ===教材编写=== 马大浦长期从事林业教育工作,一贯严谨教学,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编写了大量的教材。 1959年,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了他主编的《造林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本系统而又科学的造林学教科书,也是一本密切结合中国生产实际,反映中国林业特点的教学用书。中国高等院校已往讲授这门课程,大多是任课教师自己编写的讲义,而过去有关造林学著作,内容一般多系介绍欧美德日等国的造林学,很少联系和结合中国实际。本书的出版,对提高林科的教学质量起了积极的作用。 60年代中期,马大浦受林业部教育司委托,组织教师赴福建、广东、云南、湖南、贵州等地蹲点,进行历时14个月的实地调查,编写出南方片《造林学》、《森林学》和《森林调查规划》3本教材。 马大浦重视对教学法的研究。他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即启发式和形象化的教学法,以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每个章节内容列出若干重点,对重点内容采取"多次重复,前后对比,讲练结合,加重注意,放慢速度";对待重点中的难点,采用"化整为零,分散难点",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学生普遍反映:"马老师的讲课,我们不仅爱听,而且记得牢,用得活。"对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则制订周密的培养方案,尊重学生的新见解,鼓励争鸣,创造民主的学术气氛。 ===教学管理=== 马大浦擅长教学管理。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后,他一直在南京林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他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林业人才,要求树立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他强调按教育规律办事,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他规定自己的工作目标为:一是抓师资队伍的建设,制定师资队伍的培养工作计划和落实措施,二是抓好规章制度的建设,制定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行之有效的具体办法。三是抓校风和学风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四是抓教材和科研建设。 马大浦主张学校面向社会,注重教学、科研、生产的结合。他说:"人才的培养仅有校内的教育是不够的,必须与社会和实际工作相结合。教学和科研是互相联系和制约的,但必须为生产服务。"早在30年代,他在广西大学任教期间,多次带领学生到大明山、柳江和龙江上游进行考察和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带领学生到南京市郊、苏北沿海等地进行实习调查。这些调查,不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出了造林、护林和开发利用的具体措施,而且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科研成果的实用性。这种脚踏实地,深入实际的教学作风和求实精神。为师生树立了榜样。凡是经过他培养指导的学生都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和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几十年来,他的学生,不少人已成为第二代、第三代林业专家、学者或工程技术人员。 ===作风民主=== 马大浦领导工作作风民主,求实性强。经常深入到师生员工中去,了解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深入学生食堂蹲点,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改善学生伙食的意见。在工作上,采用"弹钢琴"的方法,做到合理安排,有条不紊。在每个学期初,对每个阶段的行政管理工作和业务活动做到心中有数,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那些最重要、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马大浦在主持全院的教学工作中,在端正办学方向,健全各项教学规章制度、建立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 ==致力林业科学研究== 马大浦重视林业调查工作。几十年来深入全国林区进行实地调查,提出了许多造林、护林和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马大浦30年代开始对油桐进行研究,先是介绍美国植桐的分布、桐林的面积和加工生产等状况,后又发表了《油桐及其变种之性状与分布》等论文。在《肥料及地位对于油桐幼年生长之影响》一文中,马大浦以翔实的事实和数据论证了肥料对油桐幼年的生长有明显的效益,可以维持或提早油桐开花结果。油桐的产量与枝梢数有密切的关系,油桐的枝梢经施肥处理的较不施肥的可以增加两倍以上。在1964年全国油桐会议上,他作了《关于油桐栽培的几个技术问题》的报告,根据自己几十年来对油桐的研究和实践,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发展油桐适宜的地区范围、经营方式、建立和发展油桐林的技术,以及加强油桐栽培技术(包括间作、中耕、修剪、施肥、更新、防治病虫害、收获)指导等7个专题。这些研究成果对提高我国油桐栽培技术和油桐加工生产的质量,以及油桐事业的发展都有指导和推动作用。 他主编的重要工具书《主要树木种苗图谱》和参加组织编写的《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在学术上和林业生产上都具有重要价值。《主要树木种苗图谱》是从30年代开始收集资料,60年代整理、绘图,70年代着手编写,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直到1978年才得以问世,全书30万字,包括了国内各地区主要造林树种100种。该书着重研究种子、苗木形态、发展过程,以及种子、苗木生长的主要技术指标。本书是树木分类学研究的一个分支,是一本对树木学、生态学、种苗学以及森林野外调查都有价值的工具书,与国外同类著作相比,有一定的独创性。 1929年,他对南京乌龙山地区7000亩山地进行调查后,提出要缩短造林期和选择造林树种等一系列措施。1938年、1939年、1941年,先后3次对广西进行森林资源调查,对当地的造林、环保、适宜树种等都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为研究制订当地发展林业规划提供了数据。 50年代初,马大浦撰写的《雨花台烈士陵园土壤情况》、《雨花台烈士陵园植树要点》、《幕府山区南大林场合作造林办法》等系列文章,对南京市郊的绿化提出了建议。1952年,他带领南京大学森林系师生参加华南橡胶园的调查规划,为在中国北回归线以南的山野林莽开拓植胶事业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在华东军政委员会农林部的组织下,马大浦于1953年4月带领高年级学生,对苏北沿海滩涂的变迁,黄河故道林业存在的问题,盐碱地含盐量,地下水位变化规律以及可耕地面积、利用与荒废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并提出了有益的意见。 ==促进林业建设== 抗日战争期间,他在《抗战建国与森林》一文中,从森林对于抗日战争和国家建设两方面的作用论述森林的重要性。此后,他又从人们衣食住行出发。写下了《民主主义与森林》一文,阐述森林在民主建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他根据世界各地区森林开发、利用和造林状况,在《世界森林概况》中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呼吁"无论从何方面,均觉我国举办林业之不宜后缓,彰彰明矣"。并告诫当局"造林原非一蹴而就,能造尤贵能护"。以扭转人们惯于任意砍伐之风。 1948年,在《今年造林运动的趋势》一文中,他呼吁应当在城市附近营造薪炭林,在杉木产地营造用材林,在黄泛区营造护农林,在西北区营造防沙林。并亲自带领大批灾区难民到南京幕府山植树造林,共植树110多万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多次着文或演讲,宣传林业工作的重要性。1951年初,他应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邀请,作了《防护林的功用》的广播讲话,呼吁人们要重视森林的恢复和发展。1981年,在苏州召开的全国平原绿化学术讨论会上,他强调森林对于维护生态平衡,防止自然灾害,保护人民利益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并提出了平原绿化要达到的指标和研究平原绿化的突破口,十分关心我国平原林业的发展。 ==主要论著== 1 马大浦.新法造林.安徽农学会报第二号,1932(2). 2 马大浦.东京幕府山木本植物调查.农学丛刊,1934,1(2):205-216. 3 马大浦.该院植物园树木之种类.农学丛刊,1934.1(2): 155-190. 4 马大浦.浙江之山核桃.农学丛刊,1935,3(1):150-154. 5 马大浦.美国植桐事业最近之发展.中华农学会报,1936(161):38-50. 6 马大浦.该院植物园树木之种类.农学丛刊,1934.1(2):155-190. 7 马大浦.广西大明山森林这初步调查.广西农业,1938. 8 马大浦.广西柳江上游森林这调查.林学第八号,1939. 9 马大浦.油桐及其变种之性状与分布.正大农学丛刊,1942. 10 马大浦.肥料及地位对于油桐幼年生长之影响.正大农学丛刊,1942. 11 马大浦.广西柳江上游森经营法之调查.正大农学丛刊,1942,1(2):27-39. 12 马大浦.民主主义与森林.中正大学校刊,1942. 13 马大浦.世界森林概观.中正大学校刊,1942.3(20):3-6. 14 马大浦.抗战建国与森林.中正大学校刊,1942. 15 马大浦.今年造林运动的趋势.林业通讯,1948. 16 马大浦.苏北沿海林业调查报告.华东军政委员会农林部苏北林业调查队编印,1950. 17 马大浦.森林与新中国经济建设.江苏省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单行本,1953. 18 马大浦.关于全省绿化工作的意见.江苏省农业高额丰产社代表会议文件之一五九,1956. 19 马大浦.关于造林技术工作的一些意见.江苏省林业技术经验材料汇编,1956. 20 马大浦主编.造林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59. 21 马大浦.关于油桐栽培的几个技术问题.全国桐油专业会议参考材料之一,1964. 22 马大浦主编.主要树木种苗图谱.北京:农业出版社,1978. 23 马大浦.辞海(林业分科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24 马大浦.造林学(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育家]] [[Category:植物学家]]
返回「
马大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