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馬尼拉海溝 的原始碼
←
馬尼拉海溝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馬尼拉海溝''' </p> |- |<center><img src="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800/20200418/573x732_57841545764.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004180059.aspx 圖片來自cna] </small> |} '''馬尼拉海溝'''(Manila Trench)是位在[[菲律賓]]西方[[南海]]的[[海溝]],最深處約5,400公尺。而南海的平均深度約1,500公尺。馬尼拉海溝是[[中國]][[中沙群島]]與[[菲律賓群島]]的自然地理分界。 ==地質狀態== 馬尼拉海溝是由[[隱沒帶]]造成,[[歐亞大陸板塊|歐亞板塊]]在此沒入[[菲律賓活動帶]]之下。 馬尼拉海溝周圍發生過許多地震,而[[板块构造论|板塊運動]]更使菲律賓[[呂宋島]]西側的[[火山弧]]中的火山受到抬升,其中包括[[皮纳图博火山]]。 [[巽他板塊]](歐亞大陸板塊一部份)沒入[[呂宋火山島弧]]之下,產生了幾乎正南北走向的海溝。這條海溝北起[[台灣]][[碰撞帶]],南至[[民都洛]][[地体]](蘇祿-巴拉望地塊和呂宋島西南相撞擊)。這個區域有負值的[[重力异常]]現象(Hayes and Lewis, 1984)。 菲律賓活動帶和馬尼拉海溝的匯合活動已經使用[[全球定位系統]]進行量測,在台灣是每年移動50公釐,而呂宋島北部附近每年移動100公釐,[[三描禮士省]]附近每年移動約50公釐,[[民都洛]]附近每年移動約20公釐(Rangin et al., 1999; Galgana et al., 2007)。巽他板塊和呂宋島之間只有約1%是互相鎖定的,幾乎所有未鎖定的部份被認為是彈性地塊模式,該海溝因此被認為吸收了許多[[菲律賓碰撞帶]]和[[歐亞大陸板塊]]之間的能量(Kreemer et al., 2001; Galgana et al., 2007)。 ==可能海嘯威脅== 2007年12月5日[[國立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吳祚任]]教授指出,馬尼拉海溝可能是引發海嘯的高危險區域,如有規模8.0以上地震在此地發生,台灣西南部沿海和廣東、香港、越南等地將會受到[[海嘯]]威脅<ref>[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dec/6/today-life4.htm 馬尼拉海溝若強震 大海嘯襲台] </ref><ref>[http://www.nownews.com/2009/04/07/545-2433169.htm 專家指下個強震可能在高屏 馬尼拉海溝釋能量恐致大海嘯]</ref><ref>[http://www.ncu.edu.tw/~ncu7009/news/clip/read/2516 中大研究 馬尼拉海溝若地震 大海嘯直衝台灣西南] </ref>。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2011年日本本州岛海域地震|規模9.0的大地震]]引發大海嘯後,馬尼拉海溝再度受到台灣學界和官方重視。而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馬國鳳]]教授則指出馬尼拉海溝走向與台灣西南部海岸線垂直,會限制地震波和海嘯對台灣西南部的破壞程度。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350 地球科學總論;地質學總論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馬尼拉海溝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