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馬克·麥奎爾 的原始碼
←
馬克·麥奎爾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center>'''馬克·麥奎爾'''</center><img src="https://www.gannett-cdn.com/-mm-/3385fc833806c0cc4f7e5cf49d78537d5cff6d54/c=203-239-1443-1892/local/-/media/2018/04/09/USATODAY/USATODAY/636588839045169702-AP-IA01-LEAR-MCGWIRE-29.jpg?width=534&height=712&fit=crop" width="220"><br><small> </small> <br> <small>[https://www.gannett-cdn.com/-mm-/3385fc833806c0cc4f7e5cf49d78537d5cff6d54/c=203-239-1443-1892/local/-/media/2018/04/09/USATODAY/USATODAY/636588839045169702-AP-IA01-LEAR-MCGWIRE-29.jpg?width=534&height=712&fit=crop 原圖鏈結] [https://www.usatoday.com/story/sports/mlb/2018/04/09/mark-mcgwire-70-homers-without-peds/500243002/ 圖片來源usatoday]</small> |} </div> '''馬克·大衛·麥奎爾'''('''Mark David McGwire''',{{bd|1963年|10月1日|||McGwire, Mark}})是前[[大聯盟]]選手,職業生涯時期效力於[[奧克蘭運動家]]隊及[[聖路易紅雀]]隊。 麥奎爾在他的職業[[棒球]]生涯一直都是被視為強力打者。於1987年時,他以49支[[全壘打]]打破了新人球季最多全壘打的紀錄,在1998年時,麥奎爾再以70支全壘打打破大聯盟單季最多全壘打的紀錄,但這項紀錄在2001年時被[[貝瑞·邦茲]]以73支所超越。在職業生涯中,麥奎爾平均每10.61個打數便可以擊出一支全壘打,為大聯盟歷史上最低比率<ref>[http://www.baseball-reference.com/m/mcgwima01.shtml Mark McGwire career stats from Baseball-reference.com]</ref>。 ==奧克蘭運動家隊== 1986年時,麥奎爾在[[奧克蘭運動家]]隊展開他的[[大聯盟]]生涯。麥奎爾在奧克蘭運動家隊待了十一個球季直到1997年球季時才被交易到[[聖路易紅雀]]隊。在運動家隊時,他和隊友[[荷西·坎塞柯]](Jose Canseco)組成「霸擊兄弟」(The Bash Brothers),他們的攻擊火力也幫助運動家隊從連續三年(1988年到1990年)打入[[世界大賽]],並在1989年時贏得世界大賽冠軍。在麥奎爾早期的職業生涯中,他清壘的全壘打火力也為他贏得「Marco Solo」的稱號。 1987年的第一個完整大聯盟球季中,麥奎爾擊出了49支[[全壘打]],是新人球季全壘打的第二高紀錄(直到被[[亞倫·賈吉]]打破)並獲選為當年[[美國聯盟]]的[[新人王]]。接下來的三個球季中,麥奎爾分別擊出32、33及39支全壘打,這也使他連續四年擊出30支以上全壘打。在1988年的7月3日及4日,麥奎爾均在延長賽的第16局擊出再見全壘打贏得比賽,但麥奎爾最為人所知的全壘打是1988年[[世界大賽]]對上[[洛杉磯道奇]]隊時,第三場九局下的再見全壘打。這一支再見全壘打使奧克蘭運動家隊在這一個系列賽中贏得唯一一場勝利。但1989年對上世界大賽對上[[舊金山巨人]]隊的地震大戰的系列賽中,麥奎爾和隊友[[荷西·坎塞柯]]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 麥奎爾在新人球季的打擊率為.289,而接下來幾年的[[打擊率]]分別為.26、.231及.235。在1991年時,麥奎爾達到最低潮,當年打擊率僅有.201並且只敲出22支全壘打。當時的總教練[[東尼·拉魯沙]](Tony LaRussa)在季賽的最後一場讓他留在板凳上以避免他的打擊率落到兩成之下。雖然打擊率持續衰退,但麥奎爾的被保送次數還是讓他維持可以接受的[[上壘率]]。事實上,麥奎爾的修正OPS值(adjusted OPS,OPS+)仍舊高過聯盟平均值。 麥奎爾在1991年的[[運動畫刊]]專訪中表示,1991年一整年球場上的表現,[[婚姻]]中所遇到的問題,加上整個球季沒有[[重量訓練]],使得該年度是他生涯最糟的一年。之後的球季,麥奎爾重新投入球隊訓練中,並開始蓄鬚蓄髮改變造型使自己在球場上看起來更具威脅性。在1992年時,麥奎爾擊出了42支全壘打並將打擊率提升到.268,且修正OPS值高達175,並在球季中的明星賽的全壘打大賽中出場表演。他的復活也幫助運動家隊贏得1992年的美國聯盟西區冠軍,並在世界大賽中對上[[多倫多藍鳥]]隊。 在1993年及1994年球季中,麥奎爾因為腳傷,在兩個球季中僅僅出賽74場比賽。1995年時也僅有104場,但他的全壘打數與打席的比例已有相當程度的提升(317打席中有39支全壘打)。1996年時,麥奎爾在423個打席中敲出領先全聯盟的52支全壘打,打擊率也達到.312的職業生涯最高點,同時也在長打率及上壘率領先聯盟其他打者。 麥奎爾也在一壘守備下了相當的功夫以避免被認為僅是個擅打不擅守的球員。在早期的球員生涯中,麥奎爾被認為一名好的守備員,並在1990年拿下金手套獎。但在後期的球員生涯中,由於速度較慢漸漸失去球場上的機動性,使得守備率漸漸降低。 麥奎爾在奧克蘭運動家隊的生涯中共擊出363支全壘打,為運動家隊的隊史紀錄,他並9度獲選美國聯盟明星隊,其中1987年至1992年連續六年入選。 ==聖路易紅雀隊及全壘打紀錄競賽== 1997年時,麥奎爾敲出領先全聯盟的58支全壘打,但是並未在[[國家聯盟]]或[[美國聯盟]]單一聯盟內居於領先地位。當他在7月31日被交易到聖路易紅雀隊之前,他已經敲出34支全壘打。一般相信,麥奎爾只會在聖路易紅雀隊打完當年所剩下的季賽後,便在南[[加州]]他居所之處找一支可以提供長期合約的球隊棲身。但麥奎爾最終還是選擇與聖路易紅雀隊簽約。在此之後,媒體開始討論[[羅傑·馬利斯]](Roger Maris)的全壘打紀錄會在1998年被麥奎爾或[[肯·小葛瑞菲|小葛瑞菲]]所打破。 隨著1998年球季的展開,角逐全壘打紀錄的選手也開始明朗,麥奎爾、小葛瑞菲和[[芝加哥小熊]]隊的外野手[[山米·索沙]]都在破紀錄的行列中。而三人競逐全壘打紀錄也炒熱了該季的新聞。8月19日,索沙敲出第48支全壘打並領先麥奎爾,但當天稍晚麥奎爾便擊出第48及第49支全壘打再度領先。而小葛瑞菲卻因傷所困在季中便已退出競逐行列。9月8日,麥奎爾從[[芝加哥小熊]]隊敲出破紀錄的第62支的[[左外野]]方向全壘打,使得聖路易紅雀隊的主場[[體育館]]大肆慶祝。而在與小熊隊對戰時擊出這支全壘打也使索沙能親自向麥奎爾道賀,而馬利斯的家人也再這場比賽時親臨現場觀戰。之後擊出球也被球場工作人員尋獲並在一個慶祝場合中送交給麥奎爾。 麥奎爾最後在1998年共擊出70支全壘打,超越索沙擊出的66支。但三年後這個紀錄再度被[[貝瑞·邦茲]]所打破。但由於[[貝比·魯斯]]的60支全壘打是在1927年的154場季賽中所擊出,而羅傑·馬利斯的61支則是在1961年的161場比賽中打出(在154場時馬利斯還未打破魯斯的紀錄),因此紀錄是否真的被打破對某些人而言仍有疑義。但麥奎爾在球隊的第145場比賽時便已打破紀錄,因此在剩下的季賽中並無類似的爭議出現。 雖然麥奎爾在全壘打數量上優於山米·索沙,但索沙仍以較多的打點數及帶領小熊隊打進季後賽的貢獻而贏得1998年國家聯盟的年度MVP。許多人認為對1998年麥奎爾──索沙的全壘打競逐對挽救因1994年大聯盟[[罷工]]而銳減的球迷數量有相當的助益。由這一波熱潮使得新舊球迷重燃對棒球的喜愛。 1999年球季,麥奎爾擊出65支全壘打並創下145支安打得147分的紀錄,這也是聯盟歷史上最高的得分/安打比。這個球季索沙仍舊以63支全壘打緊追其後。但在2000年及2001年時,由於出賽場次減少,麥奎爾的全壘打數也相對減少(分別是89場32支及97場29支)<ref>[http://www.baseball-reference.com/m/mcgwima01.shtml Baseball-reference.om McGwire stats]</ref>。 麥奎爾職業生涯中共敲出583支全壘打,全壘打產量在退休時為史上第五(截自2013年球季結束為史上第十名)。他在大聯盟中共拿下五次全壘打王,包括1996年到1999年連續四年擊出超過50支及1987年新人球季的49支。另外,麥奎爾新人球季的49支也是新人全壘打紀錄。 ==參考文獻== {{Reflist|2}} {{DEFAULTSORT:Mcgwire, Mark}} [[Category:美国體育人物]][[Category:棒球运动员]]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olumn-width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Editintro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馬克·麥奎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