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香山區 的原始碼
←
香山區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香山區''' </p> |- |<center><img src="https://fullfenblog.tw/wp-content/uploads/20210106223025_12.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fullfenblog.tw/xiangshan/ 圖片來自fullfenblog] </small> |} '''香山區'''是[[台灣]][[新竹市]]的[[市轄區]],1982年由新竹縣香山鄉合併改制,為新竹市面積最大的區,約占新竹市總面積的56%。位於該市西南部,西濱[[台灣海峽]],北臨[[北區 (新竹市)|北區]],東鄰[[東區 (新竹市)|東區]],東南連[[新竹縣]][[寶山鄉 (台灣)|寶山鄉]],南接[[苗栗縣]][[竹南鎮]]、[[頭份市]]。 == 歷史 == === 地名由來 === 香山地名由來有兩種說法: *昔日[[臺灣漢人|漢人]]至此開發,因其地為[[臺灣原住民族|原住民]](番)盤據之山,命名為'''番山'''。後因其名不雅,因-{「}-番-{」}-與-{「}-香-{」}-兩字相像之故,改稱'''香山'''。<ref name="新竹縣志續修(民國四十一年至八十年)">{{cite book|author=[[周浩治]] |title=《新竹縣志續修(民國四十一年至八十年)》|year=2008 |publisher=[[新竹縣政府]] |isbn=9789860155143 }}</ref> *[[清代]][[惠安縣]][[螺陽]]陳氏遷居至此,見[[大坪頂 (新竹市)|大坪頂]]一帶漫山遍野花草盛開,香氣馥郁,故名'''香山'''。 === 開發沿革 === ==== 清領時期 ==== 香山原為[[道卡斯族]][[竹塹社]]的所在地。相傳[[永曆 (南明)|永曆]]三十六年(1682年)[[明鄭]]軍北伐路經此地,沿途徵召道卡斯族運輸糧草,族人不堪其擾,遷至今[[新竹 (大字)|新竹]]一帶。後有[[後壠社]]與[[中港社]]遷居至此。[[康熙]]三十年(1691年)[[王世傑 (金門)|王世傑]]開墾[[竹塹]],復開墾竹塹以南的三十九庄。當時有[[陳姓|陳]]、[[許姓|許]]與[[曾]]三姓開闢香山地區,然時遭道卡斯族抵抗,三姓墾民30於人遭其殺害,此地[[漢人]]遂絕跡。後於[[鹽水港 (新竹市)|鹽水港]]劃[[土牛線]]並設置[[隘寮]]防守,漢人再次聚集。[[乾隆]]初年將土牛線外之地給予道卡斯族耕種,土牛界線隨之解除。 後由於[[竹塹港]]經常淤塞,於南側另闢新港,原有的港口就以「[[舊港 (新竹)|舊港]]」稱之。[[嘉慶]]十二年(1815年)新港又淤塞,故重開舊港,然此時港口已不穩定,道光二十年(1840年)大型船隻已無法進入。於是至[[道光]]五年(1825年)開闢[[香山 (大字)|香山]]為港口<ref name="竹塹文獻·第三十六期">{{cite book | author=[[黃琡勻]] | title=〈新竹沿海地區信仰與祭祀圈探討〉 | series=《竹塹文獻·第三十六期》 | publisher=[[新竹市政府文化局]] | date=2006年9月 | url=http://www.hcccb.gov.tw/files/36/36-2.PDF | access-date=2018-01-23 | archive-date=2018-01-24 |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124070530/http://www.hcccb.gov.tw/files/36/36-2.PDF | dead-url=no }}</ref>{{Rp|49}},因其位置接近[[福州府]],而成為重要的貨物集散中心。 香山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劃屬[[諸羅縣]]。[[雍正]]元年(1723年)改隸新成立的[[彰化縣 (清朝)|彰化縣]]。九年(1731年)改隸新成立的[[淡水廳]]。光緒元年(1875年)設立[[臺北府]],改隸新成立的[[新竹縣 (清朝)|新竹縣]]。十一年(1885年)設立[[福建臺灣省]],臺北府位於其轄區內。 ==== 日治時期 ==== [[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臺灣]]進入[[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期]],香山劃屬於[[臺北縣 (日治時期)|臺北縣]][[新竹支廳]][[竹北一堡]]<ref name="台灣的古蹟:北台灣">{{cite book|author=[[李泰昌]]、[[李敏子]]、[[何良正]]、[[吳瑞益]]、[[金梅玲]]、[[陳輝陽 (台灣)|陳輝陽]]、[[崔靜萍]]、[[蔡學忠]] |title=《台灣的古蹟:北台灣》|year=2004 |publisher=遠足文化|isbn=9867630521}}</ref>。三十年(1897年)改隸[[新竹縣 (日治時期)|新竹縣]]。三十一年(1898年)廢除新竹縣,改隸臺北縣[[新竹辨務署]]。三十四年(1901年)廢縣置廳,香山隸屬於[[新竹廳]][[香山區 (新竹廳)|香山區]]。四十二年(1909年)合併全[[臺灣]]二十廳為十二廳,香山區隸屬不變。[[大正]]九年(1920年)廢廳置州,改隸[[新竹州]][[新竹郡]][[香山庄]]。十六年(1941年)廢[[庄|-{庄}-]]併入[[新竹市 (州轄市)|新竹市]],原-{庄}-役場作為[[新竹市香山出張事務所]]使用。 ==== 戰後時期 ==== 1945年香山劃屬於[[新竹市 (1945年-1950年)|新竹市]],隸屬於[[臺灣省]],大字亦改制為里。1946年新竹市[[第八區 (新竹市)|第八區]]與[[第九區 (新竹市)|第九區]]合併為香山區。1950年原[[新竹縣 (1945年-1950年)|新竹縣]]改名[[桃園縣]]分拆出[[新竹縣]]與[[苗栗縣]],原新竹市改為新竹縣[[新竹市 (縣轄市)|新竹市]],香山區自新竹市分出,改制為新竹縣香山鄉,里亦改制為村。1982年香山鄉再併回[[新竹市]],憑此新竹市恢復省轄市,村亦改制為里。但一開始省轄新竹市仍不設區,香山一度成為純地理名,直到1990年才在原香山鄉基礎上恢復香山區。 == 地理 == === 地形 === ==== 香山濕地 ==== 香山濕地出現過的[[涉禽]],紀錄中有277[[種]],其中26種為[[保育類動物]],聚集於客雅溪口的[[水筆仔]]純林內,每當[[退潮]]時大批水鳥集中至淺灘覓食,[[漲潮]]後再退至客雅溪北岸的[[新竹海埔新生地]]。由於[[淡水河]]口近年的開發壓力,冬季來自[[西伯利亞]]、[[中國東北]]、[[朝鮮半島]]與[[日本]]的[[候鳥]],多由[[竹圍濕地]]與[[關渡濕地]]轉至香山濕地棲息。 香山濕地是[[臺灣本島]][[招潮蟹]]種類最多、數量最大的地區,紀錄上超過40[[種]],數量達400,000,000隻,其中[[和尚蟹]]有250,000,000隻,[[臺灣招潮蟹]]有10,000隻。香山濕地也是[[北臺灣]]重要的[[魚場]],[[潮間帶]]地形平緩,有不少[[魚苗]]與[[蟹苗]]生長,客雅溪口西北海域同時劃為[[保護礁禁漁區]]。香山濕地也是北臺灣最大的[[牡蠣養殖場]],亦是臺灣本島[[牡蠣]]養殖的北限區域,但於1997年受海水汙染影響,造成產量銳減。 1996年在[[澳洲]]舉行的[[拉姆薩公約]]組織會議中,將香山濕地列為「東亞重要濕地及水鳥保護網」。2001年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告為[[新竹市濱海野生動物保護區]]。 === 水文 === ==== 河川 ==== *[[客雅溪]]:原名'''隙仔溪'''。發源於[[新竹縣]][[寶山鄉 (台灣)|寶山鄉]]東部[[北坑子]],向西流經[[楓橋 (新竹縣)|楓橋]]、[[坊子坑]]、[[洽水橋]]、[[大崎]]、[[葫蘆肚]]與[[雙溪 (新竹縣)|雙溪]]。於[[李厝]]附近進入[[新竹市]][[東區 (新竹市)|東區]],向西北流經[[青草湖 (台灣)|青草湖]]、[[牛屎崎 (新竹市)|牛屎崎]]與[[烏崩坎]]。於[[客雅]]一帶進入[[北區 (新竹市)|北區]]。於[[埔羌園]]附近進入香山區,持續向西北流經[[大南勢]]與[[虎子山 (大字)|虎子山]],於[[罟寮]]西南側住入[[臺灣海峽]]。其中雙溪至青草湖間的河道,因其風景秀麗,清代中葉即被列入[[塹南八景]]之一,稱「隙溪墨水」。[[同治]]十年(1871年)[[臺灣府淡水撫民同知]][[陳培桂]]編纂《[[淡水廳志]]》時,將「隙溪吐墨」列為[[全淡八景]]之一。 **[[油車溝溪]] *[[三姓公溪]]:又稱'''三聖公溪'''。相傳此地在開墾過程中,有[[陳姓|陳]]、[[許姓|許]]、[[曾]]三姓共十餘人遭[[臺灣原住民族|原住民]]殺害,後人為之興建[[祠廟]]祭拜,故稱'''三聖公''',又稱'''三姓公'''。三姓公溪上游稱[[北坑溪 (新竹市)|北坑溪]],匯入[[南坑溪 (新竹市)|南坑溪]]始稱三姓公溪。向西北流經[[三姓橋]]、[[浸水 (新竹市)|浸水]]後注入[[臺灣海峽]]。 **[[北坑溪 (新竹市)|北坑溪]]:發源於[[東香里]]東南部,向西北流經[[內獅]]、[[獅頭 (地名)|獅頭]]、[[香山坑]],至[[隘口 (新竹市)|隘口]]與[[南坑溪 (新竹市)|南坑溪]]交會。 ***[[韮菜坑溪]]:發源於[[大哭腳山]]西北麓,北流至[[獅頭 (地名)|獅頭]]匯入[[北坑溪 (新竹市)|北坑溪]]。 **[[南坑溪 (新竹市)|南坑溪]]:發源於[[香村里]]中部,向北流經[[柑林溝]],至[[隘口 (新竹市)|隘口]]與[[北坑溪 (新竹市)|北坑溪]]交會。 *[[大庄溪]]:發源於[[信長坑]],向西北流經[[福慈宮]]後轉向北,流經[[萬厝]]、[[下厝]]至[[頂厝 (新竹市)|頂厝]]轉向西北,經[[宮口]]南測後注入[[臺灣海峽]]。 *[[頂寮溪]]:發源於[[吊鬼坑]],西流經[[頂寮 (新竹市)|頂寮]]南側注入[[臺灣海峽]]。 *[[汫水港溪]]:發源於[[鹿子坑]],西流經[[麗子坑]]、[[李厝]]後於[[汫水港]]注入[[臺灣海峽]]。 *[[海山川]]:發源於[[內湖里|內湖-{里}-]],西流經[[海山里]]後注入[[臺灣海峽]]。 *[[鹽水港溪 (新竹市)|鹽水港溪]]:發源於[[新竹縣]][[寶山鄉 (台灣)|寶山鄉]]與[[峨眉鄉]]交界的[[油車坡]],向西北流經[[柑子崎]]與[[新城 (新竹縣寶山鄉)|新城]],轉向西流經[[虎頭山 (新竹縣)|虎頭山]]。於[[石秀橋]]附近進入[[新竹市]]香山區,先於[[南隘]]匯入[[南隘溪]],再於[[柳子湳口]]匯入[[柳子湳]],向西流至[[中隘]]後轉向西北,於[[內湖橋 (新竹市)|內湖橋]]匯入[[粟仔坑溪]],持續向西流經[[內湖 (新竹市)|內湖]]後於[[灰窯]]西南方注入[[臺灣海峽]]。 **[[粟仔坑溪]]:上游有二源,東源於[[柯子湳]];西源於[[草楠子]]。二源於[[菜瓜坑]]匯合後,向西南流經[[埤埔]]、[[虎尾寮 (新竹市)|虎尾寮]]、[[八股 (地名)|八股]]、[[頂厝 (新竹市)|頂厝]]與[[粟子坑]],過[[內湖橋 (新竹市)|內湖橋]]後注入[[鹽水港溪 (新竹市)|鹽水港溪]]。 ***[[苦仔坑溪]]:發源於[[苦子坑]],於[[頂厝 (新竹市)|頂厝]]附近匯入[[粟仔坑溪]]。 **[[柳子湳]]:發源於[[中隘里]]與[[南隘里]]交界,於[[柳子湳口]]匯入[[鹽水港溪 (新竹市)|鹽水港溪]]。 **[[南隘溪]]:發源於[[南隘里]]與[[大湖里]]交界,於[[南隘]]匯入[[鹽水港溪 (新竹市)|鹽水港溪]]。 ==== 水圳 ==== *[[汀甫圳]]:大正十三年(1924年)開築,於[[九甲埔]]東南取[[頭前溪]]與[[冷水坑溪]],沿35[[公尺]][[等高線]]西經[[埔頂崁腳]]、[[赤土崎腳]]、[[二五甲]]、[[虎頭山下]]與[[烏崩崁]],以水泥[[梘]]渡過[[客雅溪]],再向西北沿25公尺等高線經[[頂埔 (新竹市)|頂埔]],轉向西南沿15公尺等高線經[[三姓僑]],改沿10公尺等高線經[[香山塘]],至[[鹽水港 (新竹市)|鹽水港]]後西折注入[[臺灣海峽]]。 == 經濟 == === 香山牧場 === [[香山牧場]]位於[[母聖宮]]後方的丘陵內,為臺灣省政府農林廳(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的示範牧場。面積約100多[[公頃]],闢有3,000公尺的牧路,2,800公尺的[[供水系統]]與12個牛隻飲水池,所飼養的[[乳牛]]採全天開放制度。 === 香山蚵田 === 光緒十九年(1893年)[[梧棲]]蚵農[[林祐]]與[[林蓋]]兄弟,邀集香山當地居民出資養[[蚵]]。初期採[[插篊式]](以竹板插於灘地的養殖法),後受颱風影響,改行[[平掛式]](以利器將蚵殼穿洞,綁在蚵架上的養殖法)。在[[農曆]]七月後,將蚵串往海中放養,蚵苗會吸收海中的[[浮游生物]]逐漸成長<ref name="走讀台灣-新竹市">{{cite book |author = [[韓國棟]] |title = 《走讀台灣-新竹市》 |publisher = [[國家文化總會]] |year = 2009 |isbn = 9789866573156 }}</ref>。但在1997年因海水汙染造成的[[香山綠牡蠣事件]],使香山蚵田的產量受影響。此外蚵殼也是重要的副產品,供燒製石灰之用,[[鹽水港 (新竹市)|鹽水港]]的地名「[[灰窯]]」即可證明此項產業的存在。 == 文化 == === 香山南港遺址 === [[香山南港遺址]]位於[[海山聯里]][[南港里 (新竹市)|南港里]],[[鹽水港溪 (新竹市)|鹽水港溪]]口南岸,範圍由海岸線至西側約250公尺,1963年由[[盛清沂]]發現。遺址所在處為河流沖積形成的海岸沙地,海拔4公尺,因周遭建物的增加,遺址略有破壞<ref name="新竹市志·卷一·土地志">{{cite book|author=[[張永堂]] |title=《新竹市志·卷一·土地志》|year=1996 |publisher=[[新竹市政府]] }}</ref>。主要出土遺物有食用後丟棄的貝殼與陶器碎片,屬於[[鐵器時代]]的[[十三行文化]]新港系統。 === 文化資產 === *[[香山車站 (臺灣)|香山車站]](市定古蹟,中華路347巷2弄7號,1928年) *[[香山天后宮]](歷史建築,中華路420巷191號,1924年) *[[香山一善堂]](大湖路1巷1弄2號) == 教育 == 香山區現有大專院校三所,分別為 *[[中華大學]] *[[玄奘大學]]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等三校。 現有高中職有 *[[新竹市立香山高級中學]]一校。 === 國民中學 === *[[新竹市立富禮國民中學]] *[[新竹市立虎林國民中學]] *[[新竹市立內湖國民中學]]等三所國民中學 === 國民小學 === *[[新竹市香山區香山國民小學]] *[[新竹市香山區內湖國民小學]] *[[新竹市香山區大庄國民小學]] *[[新竹市香山區虎林國民小學]] *[[新竹市香山區朝山國民小學]] *[[新竹市香山區茄苳國民小學]] *[[新竹市香山區大湖國民小學]] *[[新竹市香山區港南國民小學]] *[[新竹市香山區南隘國民小學]] *[[新竹市香山區頂埔國民小學]]等十所國民小學, 以及 *國際學校[[新竹荷蘭國際學校]]<ref>{{Cite book|editor=姚霞芬 |title=新竹市精密地圖集(2009~2010年版) |location=新竹市 |publisher=新竹市政府 |date=2009年6月 |pages=106頁-107頁 |ISBN=9789860069501 |language=zh-tw |quote=新竹市各級學校分布圖 |url=http://www.hccg.gov.tw/web66/_file/1852/upload/hsinchu_atlas/html/106-107.html |archiveurl=https://archive.is/20160619150634/http://www.hccg.gov.tw/web66/_file/1852/upload/hsinchu_atlas/html/106-107.html |archivedate=2016-06-19 |deadurl=yes}}</ref>。 == 旅遊 == === 自然景觀 === *香山觀海:[[同治]]十年(1871年)[[臺灣府]][[淡水撫民同知]][[陳培桂]]編纂《[[淡水廳志]]》時,將「香山觀海」列為[[全淡八景]]之一,同時志中所附的[[塹南八景]],列有「香山夕照」。[[美山村]]和[[朝山村]][[海堤]]與[[母聖宮]],皆是著名的觀海景點。 === 人文景觀 === *[[唐高義士銅像]] *[[香山三聖宮|三姓公]] *[[新竹海八景自行車道]] **[[港南濱海風景區]] ***[[許榮燦銅像]] == 交通 == === 鐵路 === ;[[臺灣鐵路管理局]] *[[縱貫線 (北段)|縱貫線]]:[[三姓橋車站]] - [[香山車站 (臺灣)|香山車站]] === 道路 === *[[茄苳景觀大道]] === 客運 === *[[香山客運站]] === 公共自行車 === 截至2018年1月10日,YouBike微笑單車在香山區共設有5個站點。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3 臺灣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book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p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香山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