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饶州故城址 的原始碼
←
饶州故城址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饶州故城址</big> ''' |- | [[File:饶州故城址.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饶州故城址 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 所属时代;辽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时间;2013年 编号;7-0073-1-073 |} '''饶州故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是辽代古城遗址。 饶州故城址遗址分东、西两城,全长1400米,其中东城长1050米,西城长 350米,城墙基宽 12 米,残高 2至4 米,东西各有2门,发掘有瓷片、陶片、壶、瓶、碗、盘、瓷牛头、马俑、铡刀、镐、铲、铁矛、箭簇等文物。 2013年5月,饶州故城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历史沿革== 据《[[辽史]]》地理志饶州条记载:"饶州,匡义军节度,本唐饶乐府地,贞观中置松漠府,[[太祖]]完茸故垒。有演河隶延庆宫,统县三"。"长乐县,本辽城县名,太祖伐渤海迁其民建县居之,户四千,内一千纳铁。"根据上述文字,这座古城址,唐初为饶乐都督府,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 648 年)改称松漠都督府。辽代由太祖完茸故垒,建立饶州,西南小城,为饶州的长乐县城 。 1970~1980年,开始对这一城址的发掘和研究 。<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128/12/19083799_725745109.shtml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古迹之饶州故城址【图文】] , 360doc个人图书馆 2018-01-28 </ref> ==遗址特点== 遗址分东、西两城,东城大西城小。全长1400米,其中东城长1050米,西城长 350米,宽为 700 米,城墙基宽 12 米,残高 2-4 米,墙为夯筑,东西各有 2门,门址明显,有瓮城痕迹;北面有等距土堆 7 座 ,南墙邂中有 60 平方米建筑台基 1座,为南门遗址。东城东门附近有 1 建筑遗址,其上遍布冶拱焦渣和铁汁凝固物,并有大量铁丁、铁环、铸铁残片。 城址西南方 100 米处,有石庙 1 座,当地人称"[[白庙子]]"。石庙雕工细腻、花纹工整、造型精美。 城址西北方小山顶上,有明显的石墙遗迹,石墙周围全长 200 米,直径为 70 米,此为饶州城防御设施遗址。城址正北山上有平台 5 处,每处平台上均有明显建筑遗址。地面上有大量珑砖碎瓦,均为辽代庙宇建筑材料,是辽代庙宇遗址。 经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实地调查,发现城址内东西两城的布局呈横向的"日"字形,即"城址平面为横长方形,系由大小相连的二城组成;西部城址面积较小,是一附城,东部当是主城。"而且在大城西城墙的外侧发现有马面的遗迹,而且四角还存在着角台,如大城与小城同时建成应无此必要,据此估计,西侧的小城可能是在大城筑好以后再接筑的。这一点的古代城市在其他城市比较少见,而在辽代城址中却有很多发现,这是辽代城址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据目前考古调查结果来后,具有这种结构的辽代城址除饶州外主要还有[[辽上京]]、[[中京道]]的[[松山州]]等,之所以有这样的城市布局,是同辽代的社会政治制度及民族分布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 。 首先,唐末以前,潢河(西拉沐沦河)两岸的广大地区是[[契丹族]]的发源地,主要从事传统的渔猎畜牧产业,基本上没有其他民族在此地定居。但是,据《[[契丹国志]]》记载,从五代时期开始,"藩镇骄横,互相并吞邻藩,燕人军士多亡归契丹" ,据《[[新五代史]]》记载"时刘守光残虐,幽、涿之人多亡入契丹",这说明迁入契丹腹地的中原汉人逐渐增多,契丹统治者将这些迁居以及虏掠而来的汉人安置在上京道地区,"依唐州县,置城以居之" ,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社会文化以及生产生活方式,为传统的游牧生产方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在[[契丹]]统治者眼里,这外来的人口都是地位低下的人,不能与契丹人同居一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契丹统治者在建设城市的时候,就采取了在主城的外面再加筑一座附城,用来供这些外来人口居住,这样就形成了辽代城市所特有的"日"字形布局,这些被分隔出来的附城规模较小,居住条件较差,与一墙之隔的主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为了防范外来人口的反抗,[[契丹]]统治者往往在主城构筑坚固的防御设施,对外面的附城进行严密的监控。 其次,由于自辽[[太宗]]耶律德光开始,辽代实行了"因俗而治"(百官志一)的民族政策,这是一种具有双重性特点的政治,即"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这一制度体现在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上,即形成了将[[契丹]]人和外来人口分别置于分隔开的两座城中,这样可以减少契丹人与外来人口的对立,保留各自的传统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有利于社会和安定和繁荣,但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为的分隔,阻碍了各民族在各方面的紧密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融合。 辽代这种"日"字形的城市,是以前历代中原王朝所没有的,在草原民族历史上也是第一次尝试,这种创举,不但促进了辽代各民族的共同发展,而且对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文物遗存== 考古发掘有[[瓷]]片、陶片、壶、[[瓶]]、碗、盘、[[瓷牛头]]、马俑、铡刀、[[镐]]、铲、铁矛、箭簇等物品,此外,还出土一件亚腰铁权,但无铭文;建筑材料有[[石雕盘龙筑件]]、兽纹、莲纹瓦档、[[布纹大瓦]]、筒瓦、勾纹灰砖、[[褐绿色琉璃瓦]]等;生产工具有石柞、石臼等 。 ==保护措施== 2013年5月,饶州故城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f>[http://xianyu.chinaxiaokang.com/xianyuzhanshi/neimengguchifengshilinxixian/dili/2019/0425/673755.html 饶州故城址:辽代时期古城遗址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小康网 2019-04-25 </ref> == 参考资料 ==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返回「
饶州故城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