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题稚川山水 戴叔伦 的原始碼
←
题稚川山水 戴叔伦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题稚川山水'''<br><img src="http://n.sinaimg.cn/sinacn10110/689/w2048h1041/20190226/f98e-htptaqe5801066.jpg" width=" width="280"></center><small>[http://k.sina.com.cn/article_6403885806_p17db38aee00100h3ch.htmlxinlang 新浪网]</small> |} '''题稚川山水'''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题咏山水的诗,归趣并不在山水,而在于抒发诗人浓厚的思乡之情。此诗前二句即景描写,由近及远,再由“晚”字暗引出下文的乡思,笔法浑然无迹;后两句营造出深远诗境,怀着无限乡思的行人面对隔水青山,引发无限联想和复杂微妙的思绪。 == 原文 == 戴叔伦〔唐代〕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 译文 == 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却凉爽宜人,白沙覆盖的汀洲和远处的繁茂树林融入了暮色,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 路上的行人兴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远处的青山绿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乡了。 == 创作背景 == 诗歌具体写于何年尚待考证,从内容看,在仲夏暑热的“五月”,诗人宦游途中经日跋涉,向晚来到稚川,憩息于松下茅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 赏析 ==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山水风光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典型的旅游诗,作于诗人宦游途中,写行旅中偶遇之景色。诗中热情赞颂了稚川山水风光的优美,并巧妙抒写了思乡之情。 一二句,描画“行人”傍晚小憩于茅亭的所见,也是对稚川山水的点染。作为一个赶路的宦游人,在“五月”仲夏的暑热中整日跋涉,直到傍晚才突然发现一个“松下茅亭”,岂不喜出望外;憩息亭中,只感到清幽的凉意阵阵拂来,又怎不感到痛快。再纵目远眺,那江中汀洲的白沙,那云烟缭绕的绿树,在暮色映照下显得一片苍茫。上句从小处下笔,工笔描画;下句从大处着眼,泼墨涂染。前后相映,构成一幅意境淡远的松亭晚眺图,含蕴着稚川山水给予异乡“行人”的快感和美感。 三四两句,抒发“行人”于松亭晚眺之中突然唤起的一种油然而生的乡情,实际也在表达对于稚川山水的盛赞。“行人无限秋风思”,是稚川山水给予“行人”的一种无可名状的感发。“行人”二字,在此点出,补明上两句均是“行人”眼中之所见;“秋风思”代指乡愁归思,唤起诗人对故乡一切熟悉亲爱的事物的深切忆念。 此诗的妙处不在于它写出一种较为普遍的思想感情,而在于它写出了这种思想感情独特的发生过程,从而传达出一种特殊的生活况味,耐人含咏。 == 简析 == 《题稚川山水》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题咏山水的诗,归趣并不在山水,而在于抒发诗人浓厚的思乡之情。此诗前二句即景描写,由近及远,再由“晚”字暗引出下文的乡思,笔法浑然无迹;后两句营造出深远诗境,怀着无限乡思的行人面对隔水青山,引发无限联想和复杂微妙的思绪。全诗笔触幽微,传达出一种特殊的生活况味,耐人含咏。 == 戴叔伦 ==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ref>[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5a36a4613434.aspx 题稚川山水]</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530 礼俗总论]] [[Category:540 社会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题稚川山水 戴叔伦
」頁面